【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浓厚的文化软实力。”著名学者刘国正曾说:“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传承文化;主阵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精髓,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精美的民间剪纸、陶瓷,古老的民族艺术戏剧、国画,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根深蒂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呢?
一、抓好语文课堂,夯实传承阵地
(一)利用教材,增强了解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传统文化,明间工艺、艺术、风俗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如《天马》一文,天马又称“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一件艺术珍品,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冶铸技术的结晶,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杰作。在学习本课时,教师不仅要了解青铜奔马的历史背景,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象征意义,还要学习浓郁的中国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这些教材内容都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
(二)重视古诗词,强化熏陶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繁复的意境,承传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赞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只有了解了当时“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才能体会到唐王朝军队收复了根据地后,诗人欣喜若狂,激动的泪水沾满衣裳的高兴心情。古诗语言精致凝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真切体味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吟诵起来音韵铿锵,旋律婉转,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
(三)改变模式,拓展渠道
把传统的40分钟分为5+35的课堂教学模式,以5分钟的微课来对国家课程做补充,通过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来改善和提高老师学科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每堂课老师授课前多了5分钟的“微课堂”,由学生做主的课堂。
1.吟诵千古佳句。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翻成白话,更是把它原有的苍凉感,对宇宙人生,对时空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休会到诗之妙。“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天无私覆,地无私藏。大诺无声,至爱无言……”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让心灵得到升华与洗礼!
2.文明礼仪故事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所蕴含的价值取向、道德礼仪、教育观念等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礼仪教育相融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故事讲述与评说。每一部国学经典中蕴含着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对学生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传统文化主题进行3-5分钟的传统故事讲述或评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积淀内涵、建立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亦会受到圣贤良好品德的影响。
二、搭建课外平台,拓展传承途径
(一)课外阅读
1.经典诵读。中国文化内容丰富,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开展“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课外读书活动。教师根据学段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老子》《声律启蒙》《老子》《孟子》经典句子,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伟人的著作。
2.名著推荐。虽说四大名著对小学生来讲可能有点过高要求了,但是四大名著作为注音版的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中学、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
(二)课堂延伸
1.四个“一”。每天诵读一首(段)古典诗文;每周一幅古诗文书法作品;每月一次语文学习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读书知己;每期一次成果展示(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读书心得集体、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
2.综合实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实施了“孝”的活动,布置开展了为父母“三送” “三做”活动。
另外,还可结合传统文化,开展主题实施活动。如“中华美德故事”:搜集中华大地,从古到今的美德故事。“古诗朗诵”:按古诗文素材分类收集,了解其内容,体会感情,朗读成诵,用朗诵会、演讲会等形式展示。“艺术再现”:通过搜集书法、绘画、音乐、艺术作品等,再现中华艺术之魅力。 “寻源传统佳节”:利用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了解中华习俗,采用多种方式了解身边的文化传统。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是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遗产,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要把它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与生活相融合,才能永久地弘扬和传承。
作者简介:周莉,女,1976年生,汉族,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市南岸区和平小学校。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