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俊,李希兰,周 刚
品质指标的建立对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程 俊,李希兰,周 刚
目的: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返洗率。方法:建立质量管理团队,查找医疗器械返洗率高的原因、归纳医疗器械污染的类型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建立品质指标后,医疗器械返洗率由0.4%降至0.035%。结论:品质指标的建立,可显著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品质指标;清洗质量;效果观察
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美国2006年统计显示,每年约有200万例医院感染病例,9 000例死亡,并引发4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1]。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以下简称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是医疗机构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清洗是指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2]。任何残留在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介质的有效接触,形成细菌保护膜,从而影响灭菌效果[3-4]。因此,彻底清洗是灭菌前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5]。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去污区配备有全自动清洗机4台,超声波清洗机3台,高压水枪2把,气枪2把,器械干燥柜4台及手工清洗池等。以2013年1月至6月的各种手术器械和临床器械为研究对象,对返洗器械逐一录入信息软件系统。
1.2 方法
建立质量管理团队,查找清洗不合格的原因,归纳器械污染类型,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1.3 调查现状
质量管理团队初步进行现状调查后,将影响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制成鱼骨图。
图1 影响器械清洗质量鱼骨图
2013年1月至6月各种器械污染的类型、部位及数量统计见表1。
3.1 器械清洗后出现锈迹
生锈最多的是换药碗和弯盘。由于不锈钢器械使用年限较久,部分器械的镀铬层已经脱落,导致其清洗后出现锈迹。换药碗、弯盘主要是底部出现锈迹,部分器械主要是齿槽部位出现锈迹。
3.2 器械清洗后残留血迹
由于部分科室使用手术器械后未对其进行保湿,导致血液凝固,加大了清洗难度。
3.3 人为因素
个别工作人员在清洗器械时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对手术器械的清洗不够重视,对清洗不彻底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护工文化水平不高,对复杂的手工器械清洗方法不够熟练;制度流程落实不到位,偶尔有护工简化工作流程,或者新员工对手工清洗流程不熟悉,未严格按照手工清洗的操作程序进行清洗[5]。
表1 2013年1月至6月各种器械污染的类型、部位及数量统计
3.4 设备因素
机械清洗机、软水机、纯水机故障也可能导致器械清洗不彻底。
3.5 耗材因素
酶清洗剂、润滑油、碱性清洗剂配置的浓度不符合要求,或浸泡污染严重的器械时,酶液未及时更换导致浓度不够,未起到有效分解有机物的作用。软化水的质量、纯水电导率监测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仍继续使用,也易导致器械清洗不彻底,并易产生白斑[6]。
3.6 清洗工具因素
清洗工具使用时间过久,会使清洗能力下降;清洗工具选择错误,在清洗不锈钢器械、器具上黏附的胶带痕迹时,用钢丝球进行刷洗,不仅会损伤器械保护层,造成器械难清洗且易生锈,并且容易使微生物残留于划痕中,降低灭菌成功率。
3.7 水温控制不当
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水温。水温过高,容易使附着在器械表面的血渍、污渍等有机物凝固,造成清洗困难[7]。
3.8 结构的复杂性
90.0%以上的器械有关节、齿槽、缝隙等,因而彻底清洗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难度很大[8]。
(1)清洗弯盘、换药碗等不锈钢器械时,不宜用钢丝球进行刷洗;已有锈迹的器械应进行局部除锈处理;由于不锈钢器械使用年限较久,镀铬层脱落严重的器械,应及时予以更换。
(2)器械使用完后及时收回消毒供应中心处理,除每天2次去病房回收污染器械外,只要接到临床科室电话随时进行回收,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回,需进行保湿处理,以免清洗困难。清洗器械时,将轴节完全打开,能拆卸的全拆开,使清洗剂能充分浸泡到器械的各个部位。采用专用器械刷刷洗轴节,对管腔类器械应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或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在低于45℃的含酶清洗液中振荡3~5 min,再放入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机中清洗。
(3)根据WS 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9],我院重新修(制)订了《消毒供应中心分类物品清洗制度》、《去污区工作流程》、《手工清洗器械流程图》、《超声波清洗机操作规程》等制度、规程并逐步实施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考核,使去污区工作人员掌握清洗方法和步骤,明确清洗的重要性。为保证质量,除严格遵守制度、流程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清洗制度和流程[10]。
(4)机械清洗装载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轴节必须完全打开,把握好机械清洗时的装载量。完成每日工作后,要对清洗机进行日常维护,要及时清洗清洗机过滤网,严格监测纯水机的电导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5)正确掌握手洗、机械清洗时多酶清洗剂和润滑油的配比比例。手洗时,及时更换酶清洗液,保证酶清洗液的有效浓度,提高清洗效果。
(6)正确选择清洗工具,对使用时间过久、导致清洗能力下降的清洗工具应及时更换。对指示胶带或胶布黏迹,使用松节油适当浸泡,再用纱布擦拭,或者用95%的酒精擦拭,然后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后,方可放入清洗机清洗,以避免微生物黏附。
按照上述改进方案及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后,约半年时间,器械清洗返洗率由0.4%降至0.035%(见表2)。
表2 建立品质指标前后器械返洗率的比较
(1)按照上述改进方案及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后,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指出了清洁是保证灭菌的关键。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产生细菌
(▶▶▶▶)(◀◀◀◀)保护膜,直接影响灭菌成功率,有机物越多,则灭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未彻底清洗的污物容易形成晶体,导致灭菌失败[11]。因此,只有彻底清洗,才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2)通过建立品质指标活动,按清洗步骤层层把关,并不断整改、培训,使器械清洗返洗率由0.4%降至0.035%,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使器械得到了保养,降低了消毒供应中心综合运营成本。
(3)由于医疗器械种类、材质、污染类型的性质和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清洗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建立良好的清洗工作流程,规范清洗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提高人员的素质,是保证清洗质量的关键。
(4)品质指标活动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开展品质指标活动后,组织成员对去污区清洗质量中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自己制定改进措施,使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1]黄靖雄.清洁(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
[2]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
[3]张瑞明.多酶清洗剂去热源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 131-1 132.
[4]罗李之,杨萍,彭兰英.必美洁多酶清洗剂用于金属器械清洗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95-96.
[5]李建荣,李星梅.运用流程再造论改进再生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83-584.
[6]李希兰.手术器械的清洗维护与成本核算[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257-258.
[7]王雷.器械清洗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案[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264-265.
[8]安海芹,孙金秀.再生医疗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对比研究[J].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 359-2 360.
[9]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S].
[10]张术艳,孙金欣.手术器械清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55-256.
[11]王华生,孙雪莹,梁树森,等.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3-554.
(收稿:2014-03-10 修回:2014-06-25)
Effects of quality indexes on instrument cleaning and re-cleaning rate
CHENG Jun,LI Xi-lan,ZHOU Gang
(Sterile Supply Center,Institute of Surgery Research,Daping Hospital,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2,China)
ObjectiveTo enhance cleaning and decrease re-cleaning rate by determining quality indexes,standardizing cleaning procedure and enhancing personnel training.MethodsA team for quality management was formed,and the causes for increased re-cleaning rate were made clear.The instrument pollution was classified and analyzed,and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ResultsThe defect rate was decreased from 0.4%to 0.035%for instrument cleaning.ConclusionConstructing quality indexes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instrument cleaning.[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5,36(2):133-134,137]
quality index;cleaning quality;effect observation
R318;R197.39
A
1003-8868(2015)02-0133-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5.02.133
程 俊(1983—),女,护师,主要从事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及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187113938@qq.com。
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毒供应中心(程 俊,李希兰,周 刚)
李希兰,E-mail:7818737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