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追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诞生记

2015-12-21 03:18殷天堂
资源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民公社农庄书记

◎殷天堂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追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诞生记

◎殷天堂

嵖岈山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嵖岈山就是我党地下活动的根据地,刘少奇、李先念、王震等同志就曾在这里指挥过豫南的革命斗争。

其实,真正使河南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的嵖岈山闻名于世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因为在国际共产运动史上继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成立之后,这里又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际第二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时间是1958年4月20日。

1958年4月15日,嵖岈山脚下聚集了数以千计的民众,庆贺下宋水库的胜利竣工。河南省信阳公署专员张树藩、中共遂平县委书记处书记娄本耀、中共遂平县委农工部部长陈丙寅都亲临会场表示祝贺。当晚,留在工地指挥部的这三位地、县领导闲谈。

娄本耀问陈丙寅:“丙寅,下宋水库工程结束了,你当部长的,下一步有何打算?”

张树藩也接着说:“老陈,你对农村情况比较熟,你说说吧!”

陈丙寅看看书记又看看专员后说:“说实话,现在农村工作很难做,矛盾也多。在水利建设、山区开发、发展多种经营方面都存在着本位主义,还是小农意识,要是想个办法,让人们携起手来,那经济发展不就快多了吗?”

娄本耀看看张树藩,很谨慎地说:“张专员,解决这些矛盾,有一个办法。”

“啥办法?”张树藩问。

娄本耀接着说:“最近成都会议上发了个文件,毛主席说可以一乡一社,也可以一区一社。鲍庄、杨店、槐树、土山这4个乡原来都是老山区,要是现在再把它们合起来成为一块,不也符合毛主席一乡一社、一区一社的精神吗?张专员,你看行吗?”

张树藩只说了一句:“这合起来怪大呀!”他没有表态就去休息了。

娄本耀对陈丙寅说:“明天,你把这4个乡的书记都找来研究成立大社的事。”

第二天上午,陈丙寅按娄本耀的安排,留在杨店中心召开4个乡的书记会。对这个会议,张树藩事先一无所知,直到下午夕阳西下时张树藩才回到杨店中心乡。此时,办事利索的陈丙寅已开完了4个乡书记(乡长)会。

第三天上午,娄、陈把开会的情况向张作了汇报,再次要专员对联大社表个态。张说:“这么大的事,我个人怎么表态?需地委讨论后决定!”

张树藩当即拿起电话打到中共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的办公室。一会儿,话筒内响起了路宪文的声音:“老张,中央有精神,按上级意图办吧。”

4月19日,中共遂平县委书记蔡中田、书记处书记娄本耀、副书记赵光、农工部部长陈丙寅、副县长史发周开了整整一天会,主要研究大社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并决定将嵖岈山脚下的土山、杨店、鲍庄、槐树等4个中心乡的27个高级社9369户43263人,合并成立为一个“大社”——嵖岈山大社。

张树藩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会议同意娄本耀、陈丙寅提出的方案,决定大社设管理委员会,由陈丙寅任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县委委员、韩楼高级社社长钟青德任社长,杨店、鲍庄、土山、槐树4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长分别改任大社管理委员会副书记和副社长。大社内设工业部、农牧部、多种经营部、财政部、公安部、武装部、交通部。陈丙寅说:“4个乡合起来后几万人,整天和外边打交道,没有外交部不行!”

于是又加上外交部,一共8个大部。

同时,还要设立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各高级社统一改为大队,初级社改为小队。

嵖岈山大社4月20日正式成立。

嵖岈山大社成立后,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大办水利、大办工业的高潮。赵光和陈丙寅认为“嵖岈山大社”的名称已不适合“大跃进”的形势,需要立即更改。

陈丙寅说:“苏联有集体农庄,我们学习苏联老大哥,是不是也搞个集体农庄?”

赵光说:“名称要反映农庄的先进性,加上‘卫星’二字比较好。”

于是,4月22日,又将“嵖岈山大社”改名为“卫星集体农庄”。

同时,遂平县委将这一信息上报河南省委书记处。

1958年5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在河南省委会议室接见了娄本耀。娄本耀向谭震林汇报了“嵖岈山卫星集体农庄”的建立。

“为什么叫集体农庄?听你说这个情况,实质上不是集体农庄。”谭震林听完娄本耀的汇报后,一边在室内踱步一边说,“你这个农庄实行的管理和分配形式实际上比苏联的集体农庄层次要高,我看和巴黎公社的情况差不多,有武装、公安等政权机构,又包揽整个经济,是政社合一的组织。至于叫‘农庄’好还是叫‘公社’好,我作不了主,还要向毛主席汇报。”

得到谭震林首长同意,娄本耀在电话里指示遂平县委办公室主任高运坦,要他们当晚就把全县8个农庄改为公社。第二天,“卫星集体农庄”已变成了“卫星公社”。

5月中旬,《红旗》杂志副总编辑李有久到遂平县卫星公社搞调查,他对陈丙寅说:“你们这个公社有发展前途,但名字不合适,到哪里都可以用,要带个地名。”接着李有久又问,“你们这地方什么最出名?”

陈丙寅说:“嵖岈山最出名。”

“行,就叫嵖岈山公社!”说完李有久又问:“这是谁的公社?”

陈丙寅脱口而出:“中国是人民的中国,嵖岈山也是人民的,应该加上‘人民’二字!”

李有久笑着说:“说得好!”

就这样,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短短的一个月内,大社—农庄—公社—人民公社,完成了她的孕育过程,终于呱呱坠地,令世人注目惊异!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诞生在全国引发了千千万万个人民公社的诞生,对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4月20日,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想当年那场高呼“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的千军万马的大进军就是以嵖岈山为始发站的。

时任《红旗》杂志总编辑陈伯达于1958年两次来到嵖岈山,在土山村“进行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其主要内容是取消货币,实行粮食供给制,并办起了大食堂、托儿所、幸福院(敬老院)、农民大学等。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军事化管理,设立“水稻营”“红薯营”“钢铁兵团”,推行科学种田。前来参观的海内外人士每天有1万多人,毛泽东也曾于1958年10月13日乘专列来到遂平县调查了解公社的发展情况。

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当时,我国广大农民刚刚脱离了封建桎梏和战乱之苦,各家各户分到了土地,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和生活上的安定。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均有显著改善。广大翻身农民尤其是解放前比较贫困的农民群众,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特别希望加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早日过上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而在上层领导机关,此时也是对新中国的快速发展充满激情和信心。1957年,面对着资本主义国家相对富裕的现实,生命力旺盛的新中国与当时已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的“老大哥”苏联豪情万丈,相继提出了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分别赶超英国和美国的宏伟目标。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9月25日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确定为现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社”作为一种体制,已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但是,人们无法忘记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1958年前后的那一段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轰轰烈烈地土地变革运动被后来开展的“大跃进”的粮食高产浮夸风给摧毁了,结束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那是一段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继而让人扼腕叹息,又让人沉吟不已的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思考与回味和无限的遐想与启迪。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

(题图照片:嵖岈山人民公社旧址 张永强/摄影)

猜你喜欢
人民公社农庄书记
城市人民公社解体特征研究
人民公社
读书记
农庄
集书记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农庄里的羊圈
Food Fight
农村人民公社初期的媒介传播网络——以浙东地区为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