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5-12-21 03:47郭晓贤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安7160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腓总肌电图病程

高 焱 郭晓贤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 延安 716000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高 焱 郭晓贤
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 延安 716000

目的 分析神经肌电图(EMG)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T2DM合并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T2DM病程长短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应用EMG对四级患者的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下肢的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A组的EMG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4.604、9.558、17.420,P <0.05),B组显著高于D组(χ2=5.034,P<0.05);A组患者的腓总神经M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C组或D组(χ2=5.514、9.007,P<0.05);A组患者的腓浅神经S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6.000、6.484、19.841,P<0.05),B组、C组均显著高于D组(χ2=4.602、4.905,P<0.05);A组的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7.332、17.160、24.008,P<0.05),B组显著高于D组(χ2=5.784,P<0.05)。结论 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DPN患者的EMG异常率会出现显著上升,主要表现为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的显著升高,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EMG变化情况以针对DPN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神经肌电图;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最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根据我国的统计数据,在T2DM患者中合并DPN的比例已高于50%;在美国,每10 min就会新发1例因DPN而截肢的患者,该病患者的截肢可超过80%,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DPN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到中晚期,这也是导致DPN患者截肢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对DPN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神经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价各类神经功能障碍,EMG可达到对神经功能做出客观和量化诊断的目的[2]。EMG在DPN的诊断和病情评价方面的作用也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针对EMG在DPN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1—2013-01我院收治的200例T2DM合并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疗规范》中的DPN诊断标准,男118例,女82例;年龄24~88岁,平均(56.2±18.6)岁;病程1.2个月~25.6 a,平均(6.8±2.4)a。根据患者的病程分为4组,A组患者病程≥10a,共50例;B组,10a>患者病程≥5a,共46例;C组,5a>患者病程≥1a,共54例;D组,患者病程<1a,共50例。

1.2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均给予DPN相关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MEB-93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对所有患者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下肢的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进行检测,检测环境要求保持安静,温度20 ~25℃,患者皮温维持在28.0~31.4℃。

1.3 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神经肌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 A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4.604、9.558、17.420,P<0.05),B组检出率显著高于D组(χ2=5.034,P<0.05),B组与C组、C组与D组之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1.747,P >0.05),见表1。

表1 4组患者神经肌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 [n(%)]

2.2 4组各类型神经肌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 4组患者的正中神经MCV异常、正中神经SCV异常、尺神经MCV异常、尺神经SCV异常和尺神经f波异常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1.363、1.406、3.821、2.606,P>0.05);4组患者的腓总神经MCV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8,P<0.05),其中,A组腓总神经M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C组或D组(χ2=5.514、9.007,P<0.05)而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1,P>0.05),B组与C组或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2.033,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05);4组患者的腓浅神经SCV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6,P<0.05),A组腓浅神经S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6.000、6.484、19.841,P< 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且均显著高于D组(χ2=4.602、4.905,P<0.05);4组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63,P<0.05),A组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7.332、17.160、24.008,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7,P>0.05),但显著高于D组(χ2=5.784,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9,P>0.05),见表2。

表2 4组各类型神经肌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 [n(%)]

3 讨论

DPN是一种具有极高发病率和较高致残率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PN的早期症状十分隐匿,很多患者在出现糖尿病症状之前就会出现DPN的临床症状,因此,DPN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或出现漏诊,而随着DPN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最终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等严重病变,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会被迫截肢。学术界一般认为,DPN的发病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等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3]。而影响DPN发病率的因素则较多,主要包括高龄、病程长、空腹血糖水平较高、餐后2h血糖水平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发生率较高等因素,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是DPN的保护因素[4-6]。在DPN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首要环节是良好的代谢控制,这能够在阻止或延缓DPN进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针对DPN的治疗主要是围绕代谢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疼痛等进行开展[7]。主要应用的药物包括控制血糖药物、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抗凝和溶栓药物、改善代谢紊乱药物、抗氧化药物、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药物等,而用于对症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减轻或缓解疼痛的药物,近年来,内服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中药注射剂、针灸刺络、拔罐、熏洗足浴等中医药治疗方法也被逐渐引入DPN的治疗领域,并且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8-9]。但是,DPN的相关神经病变一旦发生就很难被逆转,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一般只能达到阻止或延缓DPN进展的目的,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仍然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手段。

DPN相关神经病变可发生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且以慢性、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常见,而且患者的病程越长、血糖控制水平越差,其神经电生理异常程度越高。DPN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要重于运动神经,神经冲动波幅下降较传导速度减慢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是下肢重于上肢,下肢的皮肤交感反射异常率也要高于上肢[10]。累及上肢神经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MCV和SCV的显著下降,且正中神经的SCV异常率显著高于MCV[11],累及下肢神经的病变则与患者的病程具有相关性,短病程DPN患者的神经横断面积、神经传导速度、冷感觉阈值、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等指标均优于长病程患者[12]。此外,DPN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还与其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在“自发疼痛、烧灼感”、“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易疲劳、四肢无力”和“行走不稳”等四类不同症状的DPN患者中,具有“自发疼痛、烧灼感”症状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率最高,具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症状患者的SCV异常率最高,具有“易疲劳、四肢无力”症状患者的MCV异常率最高,而具有“行走不稳”症状患者的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最高,在DPN早期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能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13]。

EMG是临床上常用的、用于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的检查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价中,能够量化地测定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无创作性等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EMG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组显著高于D组(P<0.05),说明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DPN患者的EMG异常率会出现显著的升高,其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会逐步加剧;A组患者的腓总神经M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C组或D组(P<0.05);A组患者的腓浅神经SC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组、C组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组显著高于D组(P<0.05),说明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DPN患者主要表现为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和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显著升高,其中,患者开始出现腓浅神经SCV、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显著升高的时间较早,这与国内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4],这些研究均提示胫神经H反射异常是与DPN相关的敏感指标。然而,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的结果,近期国内研究显示,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患者主要表现为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异常率显著升高,而尺神经f波则可早期客观检测到DPN的近端损害,能够用于DPN的早期诊断[15],这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和分组界限不同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总之,在DPN诊断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EMG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DPN患者的EMG异常率会出现显著上升,主要表现为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显著升高,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EMG变化情况以针对DPN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1]赵婵.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226-227.

[2]杨丽艳,秦少福,罗苑媚 .肌电图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10(1):31-32.

[3]蚁淳,陈佩仪,陈琳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2):1 363-1 366.

[4]赫广玉,孙成林,刘玉佳,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2):118-121.

[5]黄显元,游荔.老年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5):766-769.

[6]朱丹,刘勇,周兴健.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5-17.

[7]陆祖谦,丁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进展[J].药品评价,2013,10(17):35-42;45.

[8]率红莉,汪津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4):377-382.

[9]祁建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145;165.

[10]郑培,安沂华,王晓东,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6):590-592;649.

[11]吴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上肢受累神经的分布特点的研究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8):1 505-1 507.

[12]张文川,钟文翔,杨敏.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3):103-106.

[13]蔡慧敏,付志新,张宁,等 .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84-286.

[14]王枫,钱雪梅,赵玉武.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临床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40-42.

[15]郭晓贤,高焱,范百亚,等 .神经肌电图在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4,27(3):148-151.

(收稿2014-10-22)

R587.2

B

1673-5110(2015)21-0092-03

猜你喜欢
腓总肌电图病程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