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分析

2015-12-21 08:57姚屹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产率畜牧业猪场

兰 勇,姚屹浓,2

(1.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6)

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分析

兰 勇1,姚屹浓1,2

(1.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6)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4~2012年间我国不同区域4种养殖模式下生猪生产效率进行测算,

借以反应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正向增长,其中散养生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是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猪生产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北地区生猪养殖优势日益凸显,西部地区优势地位逐步弱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未来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需加强畜牧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因地制宜调整畜种结构和规模、提高畜牧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及完善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建设。

畜牧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畜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1985年畜牧业产值为798.3亿元,发展至2013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8 435.49亿元,较1985年增长了35.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4.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也由1985年的22.1%增长至2013年的29.3%。在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50%左右,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显然,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其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较低,畜牧业的增长潜力很大。畜牧业产值增加主要依赖于两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二是生产效率的改进。然而,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不可能依赖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无限制扩张,提高生产效率才是关键。并且由于地理、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我国区域间畜牧业生产规模和效率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方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中,生猪产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约为45%。因此,文章选取生猪产业为例,分析其生产效率,以反应畜牧业生产效率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法。国内有关畜牧业生产效率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反应生猪生产效率的文献有:王芳,岑华芳,陈俊安对1991~2007年我国散养户和专业户的生猪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进行测算,得出结论:散养户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专业户,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慢于专业户[1]。王明利,李威夷测算了2002~2009年我国15个生猪主产区的技术效率,发现我国生猪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并且规模养殖的技术效率优势逐步显现;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要高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廖翼,周发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2005~2010年间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小额负向增长,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根源是技术停滞甚至倒退[3]。闫振宇,陶建平,徐家鹏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02~2010年我国29个省(市)不同养殖模式的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省份间不同养殖规模的生猪生产效率及最优规模存在差异,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度的规模养殖[4]。此外,贾筱智、平瑛,蔡中华,张鸿杨、王玉芳等分别对我国种植业、渔业和林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5-7]。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从省际层面对近期我国生猪主产区生产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的仍不多。鉴于此,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分别对2004~2012年我国18个生猪主产区的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生产效率展开研究。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分析方法

有关生产效率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数据包络分析(DEA)法。该方法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 等人于1978年创立,是一种用于评价多投入和多产出指标的多个决策单元效率的评价方法。本文的分析中,将每一个生猪主产区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运用Fare提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生猪主产区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单纯的DEA方法相比,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将技术进步因素单独分离出来,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其计算公式为:

当上式的值大于1时,表明从第t期到t+1期,生产效率是进步的;如果等于1,表明生产效率没有变化;如果小于1,则说明生产效率退步。进一步地,可以将生产效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部分:

式(2)中括号外部分为技术效率变化,表明从第t期到第t+1期技术效率的变化对生产效率变化的贡献程度。括号内为技术变化,表明技术变化对生产效率变化的贡献程度。技术效率变化反映的是生产技术的有效利用程度,即给定投入的情况下被评价对象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是生产前沿面和实际产出量之间的距离。技术变化是生产前沿面的外移。

以上生产效率的分解是基于C2R模型的假设,Fare将(2)中Malmquist指数中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因此,Malmquist指数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8]:

式(3)中第一项为纯技术效率变化,第二项为规模效率变化,第三项为技术变化。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生猪生产的投入和产出特征,本文主要选取饲料费用(元/头)、水燃料动力费(元/头)、医疗防疫费(元/头)和每单位核算用工数量(日/头)作为生猪生产效率的投入指标,主产品产量(公斤/头)作为产出指标。其中,饲料费用为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和饲料加工费三者之和,水燃料动力费包括水费、电费、煤费和其他燃料动力费。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将饲料费用、水燃料动力费和医疗防疫费分别用各省份相应年份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折算为以2004年为基价的数据。

考虑到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应用水平的不同,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选取辽宁、河北、湖南、广西等18个生猪主产区作为分析对象,并将其划分为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个地区。东北地区所辖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东部地区包括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5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四川、云南、陕西和青海5省。2012年这18个地区生猪存栏量为38 824.9万头,出栏量为57 204.5万头,分别占全国生猪存、出栏量的81.58%和81.97%。参考《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文章将生猪养殖模式划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四种。其中散养指生猪年出栏量在30头以下,小规模养殖指生猪年出栏量为30~100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量为100~1000头,1000头以上则属于大规模。文中分析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2005~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畜牧业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

2.1 我国生猪主产区生产效率的动态分析

通过运行计量软件DEAP2.1,选择基于产出导向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得到2004~2012年我国生猪主产区四种生猪养殖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见表1)。从表1可知,我国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分别为1.003、1.008、1.013和1.010,全要素生产率呈小幅度正向增长,即相关省份生猪生产效率在考察期内均有所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得到技术效率变化值和技术进步变化值。除散养模式外,其他三种养殖模式下技术效率变化值和技术进步变化值均大于1,表明我国生猪主产区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效率出现正向变动,说明养殖户对现有生猪生产技术的有效利用程度提高,且其生猪生产的投入—产出规模日趋合理。技术进步呈现正向变动,说明养殖户在生猪生产中更新了技术,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散养模式是四种养殖模式中技术进步唯一出现无效变动的,说明散养模式下养殖户更新技术的速度较慢。一方面,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主要实施对象是规模养殖户,散养户获得的补助较少,无力更新技术;另一方面,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得留在农村从事生猪生产的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及妇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猪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表1 2004~2012年我国生猪主产区四种生猪养殖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Table 1 Four kinds of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s pig breeding patterns change and decompose TFP from 2004 to 2012

2.2 我国生猪主产区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2.2.1 散养生猪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利用相关省份生猪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2004~2012年我国生猪主产区散养生猪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及其变动情况(见图1)。四个地区中,东北地区散养生猪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幅度最大,9年间平均提升了5%,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得益于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东部、中部地区散养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间也是不断提升的,但提升幅度很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6%和0.2%,技术效率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发挥了关键作用。西部地区是唯一一个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地区,其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2.5%的幅度呈现下降趋势。在西部所辖的5省份中,广西、四川、云南3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根源在于技术退步,陕西和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技术进步衰退和技术效率衰退共同导致的。因此,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加快技术更新和推广是提高散养生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图1 2004~2012年我国生猪主产区四种养殖模式生猪生产效率区域对比情况Fig.1 Four kinds of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s pig farming model comparison of pig production ef fi ciency region from 2004 to 2012

2.2.2 小规模猪场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图1 显示小规模养殖模式下,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大于1,表明这3个地区小规模猪场的生产效率在考察期内是提高的。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来看,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情况类似,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的共同进步,技术效率进步贡献相对更大。西部地区小规模猪场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效率进步,其技术进步在2004~2012年间呈现微小幅度的下降。这说明该地区的小规模养殖户已较熟练地掌握了现有生猪生产技术,但在技术引进和创新方面存在不足。东部地区小规模猪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均值为0.997,其中技术效率变动均值为0.999,技术进步变动均值为0.998,表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是技术效率下降和技术退步综合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较早采用先进生猪生产技术的地区。但近年来,其小规模生产中生产技术没有取得较大突破,而生产者对已有技术的应用达到了一定水平,因此养殖户较难通过有效利用现有技术提高当地小规模猪场生产效率。

2.2.3 中规模猪场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中规模养殖模式下,我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个地区生猪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在考察期间呈现小幅度正向增长,9年间平均增长0.1%~2.3%,西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见图1)。东北和西部地区中规模猪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依赖于当地居民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总的来看,中规模猪场的生产效率是4种养殖模式中最有效,且提升幅度最大的。这与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关。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多项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助等,其政策实施对象主要是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户。养殖户在获得补助后,拥有较多资金用于更新生产技术、邀请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及实施疫情监测,有效提升了其生猪生产效率。

2.2.4 大规模猪场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图1的结果显示,东北和中部地区大规模猪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4~2012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3.9%和2.9%。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值为0.999,表明其生产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西部地区大规模猪场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具体到各省份,18个生猪主产区中,生猪生产效率在研究期限内出现上升趋势的达到13个,占所有考察样本的72.2%,这一比例在4种养殖模式中是最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政策在扶持大规模猪场方面的效果较明显,较充裕的资金来源为养殖户更新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提供了有力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猪场的发展引发的养殖污染问题成为困扰生猪产业发展的新难题,如何处理好养殖规模与粪污处理之间的矛盾,是未来大规模养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 结论与讨论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4~2012年间我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个地区18个生猪主产省份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一定幅度的正向增长。中规模猪场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大规模猪场、小规模猪场和散养。规模养殖模式下,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散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主要依靠技术效率进步。

第二,我国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总的来看,东北地区生猪养殖优势日益凸显,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得天独厚的饲料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大豆的主产区,而生猪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粕,这为发展以粮为主要原料的养猪业提供了保障。此外,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生猪养殖密度低,粪污处理能力强,养猪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小。在国家大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这种地理优势将会更加明显。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生猪养殖的传统优势区,其优势地位逐步弱化。主要原因在于与其他生猪主产区相比,西部地区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低,相应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且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其生猪输出成本较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该地区生猪养殖优势逐步弱化[9]。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更大程度发挥畜牧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畜牧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技术进步对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而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畜牧业技术投资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

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使农民有效掌握畜禽养殖、防疫和管理技术,助推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门路之一。第二,因地制宜调整畜种结构和规模。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区域特点,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及市场潜力的畜种作为主攻方向。并推行适宜的养殖规模,使畜禽养殖向最优规模靠拢。第三,提高畜牧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从保护农户利益的角度出发,政府可以运用一定的法律和经济手段,积极引导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在整个畜牧业产业链上的谈判能力。第四,完善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体系建设,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提高农户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盈利能力。

[1] 王 芳,岑华芳,陈俊安.两种生猪饲养模式的生产效率比较[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4):512-517.

[2] 王明利,李威夷.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中国生猪生产效率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12):32-39.

[3] 廖 翼,周发明.中国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 [J].技术经济,2012,(5):93-98.

[4] 闫振宇,陶建平,徐家鹏.中国生猪生产的区域效率差异及其适度规模选择[J].经济地理,2012,(7):107-112.

[5] 贾筱智.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率的测算与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6] 平 瑛,蔡中华,张鸿杨.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渔业生产效率的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3,(6):113-117.

[7] 王玉芳.国有林权改革下承包户森林经营的投入效果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5):113-117.

[8] Fare,R S,Grosskopf M,Norris Zhang.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1):66-83

[9] 吴 霞,陈 磊,潘红梅,等.三十年来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变化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13,(8):7-10.

Analysis on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ef fi ciency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in China

LAN Yong1,YAO Yi-nong1,2
(1.College of Busines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Hunan,China; 2.Hunan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126,Hunan,China)

By employing DEA-Malmquist index method,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pi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region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2,so as to present the state of our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ef fi ciency,and propose some countermeasure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pi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scales are in positive growth.The improvement of pi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ree-range rel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and the improvement of scale farming’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el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ef fi 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of pi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mong the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the advantage of the Northeast is increasingly apparent,and the West is wiping out its advantage.The essenti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efficiency are to accelerat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of animal husbandry,adjust the feed structure and scale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needs and conditions,improv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rganization degre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perfect its price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ef fi ciency; regional difference

S7-9

A

1673-923X(2015)07-0136-05

10.14067/j.cnki.1673-923x.2015.07.025

2014-0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GL058)

兰 勇,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lanyong771101@163.com

兰 勇,姚屹浓.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7):136-140.

[本文编校:吴 毅]

猜你喜欢
生产率畜牧业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映像畜牧业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跟踪导练(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