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跳绳竞赛规则的变化

2015-12-21 08:05孙贵龙1蔡世昌
体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花样交叉跳绳

孙贵龙1 蔡世昌 于 洋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

探析中国跳绳竞赛规则的变化

孙贵龙1 蔡世昌 于 洋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社会研究方法,以2011版老规则和FISAC-IRSF Rulebook Judging Manual2013-2014版为参照,全面探析2014版中国跳绳竞赛规则的变化。从竞赛项目和组别变化、花样赛评分因素和新增项目评分因素三方面展开探讨,得出新规则视野下教练员应加强难度创新、动作细节等方面的练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跳绳;竞赛规则;比较

中国跳绳竞赛规则,是中国跳绳协会参照世界跳绳竞赛规则,结合我国跳绳发展特点趋势,保存我国跳绳独有的特色项目等因素所制定的竞赛规则。它是裁判员在比赛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分尺度,也是教练员日常训练的依据,更是中国跳绳能够健康和谐发展的指南针。随着跳绳技术的发展、参加世界跳绳锦标赛频率增加和不断向国际跳绳规则靠拢等因素的影响,规则每三年一个周期变化。2014-2017版规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跳绳的特点,指出了中国跳绳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电话、E-mail和开放式访谈方式,对参加2014年中国跳绳竞赛规则培训的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以及教练员进行交流)对2011版中国跳绳竞赛规则结合FISAC-IRSF Rulebook Judging Manual2013-2014版对2014版中国跳绳竞赛规则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探析跳绳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为国内跳绳教练员和裁判员提供一定的核心信息,旨在为今后的训练和执裁提供参考,填补我国在跳绳竞赛规则研究方面文献的空白。据相关资料查阅和期刊网络查询,有关我国跳绳规则分析等资料处于空白,也印证了详细分析中国跳绳规则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实用性。通过了解新规则的变化,探析中国跳绳在规则的引导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竞赛项目和组别变化

1.1 竞赛项目数量变化

通过新老规则对比分析如表1、表2、表3,如表1可以看出新规则对于竞赛项目设置增加了1倍。新规则在保留原有比赛项目的基础之上,并加以修改相冲突项目,结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需求增加三大项(分别是通级赛、传统特色项目以及趣味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跳绳竞赛项目。通过增设通级赛激发学生对于比赛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增加传统特色项目,来进一步体现我国跳绳运动独特之处;通过趣味项目来增加我国跳绳界凝聚力、吸引力。

表2 2011版中国跳绳规则竞赛项目设置

表3 2014版中国跳绳规则竞赛项目设置

摇接力 4人交互绳花样 交互绳 3min10人长 轮换单摇跳4×45s交互 绳集体跳 30s 三人和谐单摇跳绳单摇接力 连续双摇跳 30s 间隔交叉单摇跳3min10人长 三人单摇同步规定 30s一带一双摇跳绳“8”字跳 动作团体对抗赛 其他地方特色跳绳项目2×60s交互绳2人接力

由表2和表3分析,计数赛和花样赛项目在保留原有项目基础之上,为了满足我国跳绳队参加世界跳绳锦标赛的需求,特增设4×45s交互绳单摇接力、2×60s交互绳2人接力、四人同步花样和四人交互绳花样项目和修改表演赛参加的人数(由原来的5-20人修改至8-16人),来填补我国在该跳绳项目的空白,加快我国跳绳与世界跳绳水平接轨的步伐。通级赛确立的项目由速度、花样、车轮跳和交互绳四项,这些项目分别由我国跳绳推广中心制定的相应等级和标准,这样给学校老师、企业跳绳协会和民间跳绳团体提供一个有据可循的标准,给裁判员提供执裁依据,使得比赛向着公平公正的趋势发展。跳绳运动起源于我国,我国在相关项目一直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为了进一步保持我国的优势项目特增设特色项目。从近些年举办的全国比赛视野分析,跳绳比赛逐渐趋向于单调方向发展,为了促进全国比赛氛围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增设相关合作趣味性项目,并且融合相应承办比赛地区特色增设某些项目,推进我国跳绳文化的交流,促进跳绳运动在我国和谐、健康的发展。

1.2 竞赛组别变化

表4 2011版和2014版竞赛组别设置

新规则更趋向于细化年龄增设组别,促进全国跳绳比赛能够更加公平公正,给参赛队员提供合理的竞争区域。如表4可以看出按年龄分组更加细化,新规则将原有的儿童组(≦12岁)细化为两个幼儿组(<10岁)和儿童组(10≦年龄<12岁);将青年组(13≦年龄≦17岁)分为少年组(12≦年龄<14岁)和青年组(14≦年龄<18岁);将成年组(18岁≧)分为成年组(18≦年龄<40岁)和中年组(40岁≧)。并且增设按学生类别分组,分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大专院校组。这样缩小了年龄之间的差距以来,更进一步的细化专业与非专业,使得全国比赛趋向于给参赛运动员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竞赛平台。同时这样的设立组别也是明显区别于国际跳绳规则设立的组别,反射出我国跳绳分组更加严谨。

2 花样赛评分因素的变化

花样赛主要包括单绳花样、车轮跳和交互绳三种比赛项目。新规则花样赛评分因素主要由:动作难度(50%)、创意编排(40%)和规定动作(10%)三部分组成,将以往完成质量因素划归创意编排因素内,增设规定动作项目。新老规则共同之处将所有花样赛的创意编排评分因素结合其相同的比赛特征和风格,拥有综合统一评判风格,采用同一评分尺度。

2.1 花样赛动作难度评分因素变化分析

2.1.1 单绳花样评分变化

新规则单绳动作难度等级在原来的6个花样难度基础之上增设力量动作,由原来的4个难度增加到6个难度。新规则将双手背后的反摇动作难度等级判定比正摇高1级,规定基本动作为1级难度动作,并且在比赛中不予以记录,难度动作从2级动作开始起评;交叉动作由2个难度级别增至5个难度级别:双手在背后的反摇交叉单摇动作、手臂在限制的特殊交叉接后续的打开动作和双手由特殊位置的交叉动作连续的第二个特殊交叉动作,这三类为三级交叉难度等级;连续完成第二个对称的特殊交叉动作、手臂交叉方式不变,两腿互换的第二个特殊交叉动作和后摇三级的特殊交叉的连续转换,这三类为四级难度等级;将连续完成的第二个对称的(两手都在体后的)反摇特殊交叉动作归结为五级交叉难度等级。在多摇动作等级内新规则裁判将以N摇的动作判罚为N-1的难度动作,这样扩大了跳绳多摇技术的判罚空间,刺激运动员对于无止境技术的追求。新规则的体操动作难度界定基于体操本身动作难度来判罚,将体操项目细化为简单滚翻动作,手翻动作,空翻动作和串类体操片段,这样顺序在绳子过脚的情况下加一个难度级别,此类判罚使得新规则的体操难度花样由原来的四个难度增至五个难度级别;放绳动作由原来的空中移动绳趋向于空中旋转绳,在原有四级难度基础之上增设5-6级难度;一手受限制另一手不受限制接控制旋转的绳柄为五级难度动作;将一切高于5级难度的放绳难度统一归于六级难度动作。新规则将力量动作从以往体操动作内分裂出来单独评分,分列6个类别评分体系:绳子过身体后以力量动作结束的片段在原基础之上加一级;从力量动作中出绳在原动作难度上加一级;绳子过身体后以单手力量动作结束出绳在原难度上加两级;从力量动作中反摇出绳在原动作基础上加3级;从力量动作中出绳后再以力量动作难度要额外的2级难度;从一个下蹲的动作直接进入成前称要额外增加两级难度。

2.1.2 车轮跳花样评分变化

车轮跳为我国特色跳绳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跳绳类型,车轮跳评分因素发生变化较多;在原有动作花样基础之上增设体操力量动作花样和放绳动作花样难度评分,难度等级方面增加一个;交叉类动作需两人同时完成同一个动作才能判定相应难度等级,若两人动作不同,按难度等级低的动作判定;一个动作需要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的难度等级,难度累计总数减1。在体操力量动作中,如出现简单力量和空翻动作在原动作基础之上分别加2级和3级;放绳花样动作评分规则沿用个人花样绳放绳难度评分表;并且规定多摇动作双摇和三摇在原动作难度等级上加1级,四摇在原动作难度等级上加2级。

2.1.3 交互绳花样评分变化

交互绳项目四人项目评分主要引用三人交互绳难度评分,强调只有四个运动员都参与时才能给予打分,更加注重动作片段中两个跳绳者的互动配合和摇绳者不断变化,并且追求摇绳者手位限制评分,在原有评分难度等级上一只手受限制加1级,两只手受限制加2级,两个摇绳者摇出的难度等级评分时取难度高的一方,摇绳方式不断变化方能不断拿到摇绳难度分,同一摇绳难度动作出两次,只要中间间断不同摇绳动作,则可以继续给分,反之不能给分。

2.2 花样赛创意编排评分因素变化分析

新规则单绳花样赛、车轮跳花样赛和交互绳花样赛创意编排评分因素都是由音乐运用、场地移动、完成质量和娱乐价值组成;创意编排分数由原来50分降至40分,评分更加全面定位,更加追求艺术性。新规则将音乐运用方面评分改为整套花样动作的节拍要和音乐节拍吻合度和在完成特殊动作的时候是否配上特殊的音效两方面评分;完成质量将原来的备受争议的绳子弧度、身体姿态和表现力三方面修改为成功完成的动作的身体姿态或绳子弧度,每次轻微不足扣除0.25分,严重不足扣除0.5分;以往完成质量占整个评分体系的1/3分值修改之目前1/10的分值,主要根据我国目前跳绳发展的态势,在能够区别优秀运动员的基础之上,更加趋向于鼓励运动员参赛的情况下,达到推广跳绳项目的目的。以比赛的亮点为基元,娱乐价值方面更加倾向于比赛的艺术感、创意感、娱乐感、新奇性和原创性。

2.3 花样赛规定动作评分因素变化分析

规定动作占得难度评分的1/10的分值,单绳花样规定动作由原来成套动作中包含最低一个增至至少二个难度的花样动作。车轮跳花样规定动作变化主要在:必须拥有2组清晰独立的交叉组合动作,每组至少3个且中间需出现两个不同特殊位置交叉,两组动作之间隔其他类别三个技术动作和2个反摇动作每组3个,中间可以有不超过3个的单摇过度,两组动作之间间隔其他类别三个技术动作。交互绳主要在速度变化上的分值调动大,体操动作也增加一个,必须2组连续力量动作和速度变化必须含有至少4个。这样从规定动作的要求视野下观测整体的技术难度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得以提高,这样给参赛队员的成套难度动作技能也带来了很大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花样赛的难度技术。

2.4 花样赛计分方法的变化

新规则对于计分方法上去除老规则并完全采用世界跳绳规则的计分方法,这样使得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参加世界跳绳锦标赛上,更加直观的看出最终分数的由来,减少不必要的申诉,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第一、难度分上从5个裁判中去除最高和最低的,剩余3个裁判有效分求平均值乘以2.5(最高250分),为最后的难度分值,计为T1;第二、创意分从5个裁判中去除最高和最低分,求其他三个有效分求平均值乘以5(最高200分)为最后的创意分值,计为T2;第三、规定动作分计算3名裁判最后打分,求平均值并乘以5(最高50分),计为T3;第四、创意和规定总分计算为T2和T3之和,计为T4;第五、失误分从主裁判和三名失误裁判中去除最高和最低分,求剩余两个有效分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加上时间违规、空间违规以及成套动作中少于规定动作失误扣分,形成失误分,计为T5;总扣分的一半从难度分T1中扣除,一半从创意和规定动作分值T4扣除。新规则规定最新扣分体系:每一个小失误将扣除12.5分,每一个大失误将扣除25分;第六、最终花样赛成绩为T1+T4-T5(最高分为500分)。新规则根据项目在比赛评分因素所占比例来进行相应计算,增加了失误的扣分,从而更加强调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队员整套动作稳定性的评判,增加比赛观赏性、流畅性和艺术性。

3 表演赛评分因素的变化

新规则表演赛评分方面,参与人数上从原来的5-20人变为8-16人,从而既避免了参赛人数少的取巧一面,又趋向于多而不杂的局面。第一、在失误判定方面,新规则更趋向于由场上活跃选手的百分比决定,而不是选手的人数。每个重大失误将从总分中扣除1分,每个小失误扣除0.5分。重大失误主要是指至少影响场上一半活跃队员的失误或者持续4秒以上停顿失误,其他的失误都归属于小型失误。例如:场上四组交互绳,其中两组出现重大失误等失误现象。第二、技术要求方面,强调所展示的跳绳元素必须包括单人绳、交互绳、长绳、车轮跳和网绳等各种不同的跳绳种类,避免单一跳绳花样类型。第三、评分因素方面,保留原来的动作难度分、创意编排分和娱乐展示分三大项,但是分值由原来的30分、30分、40分更至现在40分、40分、20分,更加细化评分项目;动作难度分:难度等级(10分)、跳绳动作元素(10分)、跳绳形式(10分)、队员互动(10分)和元素转换(10分)构成;创意编排分:同步性(10分)、完成效果(10分)、原创性(10分)和音乐使用(10分)构成;娱乐展示分:娱乐价值(10分)、流畅度(10分)、细节关注度和观众反响(10分)构成。新规则的表演赛评分体系更加引起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对于细节方面、跳绳种类方面、元素转换方面和队员相互配合方面等因素综合考虑。

4 通级赛和传统特色项目和趣味项目评分因素

新规则对于竞赛项目设置趋向于多项目,保留原有的计数赛、花样赛和表演赛,在此基础之上增设通级赛、趣味项目和传统特色项目。此三项贵在增加比赛的乐趣、赛场的氛围和考察团体的凝聚力等方面。通级赛的评分项目主要由跳绳推广中心根据我国现状制定了定性的指标予以判定是否达标。由表3分析,传统特色项目和趣味项目都是由计数跳绳组成,这样追求与数量的累计;评分规则主要沿用计数赛的评分规则。

5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1.1 新规则团体性、娱乐性和特色性参赛项目增多,竞赛分组年龄和类别划分详细。

5.1.2 花样赛评分因素更加细化,提高了失误的扣分,动作难度等级也平均提高1-2个级别,动作技能分类也增加了一项。

5.1.3 表演赛评分细则对于失误的判定更加明显,对于动作难度、创意编排和娱乐展示三方面评分更加详细。

5.1.4 通级赛、传统特色项目和趣味项目比赛小项都属于技术赛类别,评分标准都沿用计数赛评分标准。

5.2 对策

5.2.1 增加队员的全能性练习,多方位定位队员的不同项目技能培养,能够足以满足团体赛排兵布阵的需求。

5.2.2 训练过程中,倾向于队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流畅性和难度性,提高队员心理素质,增加模拟性比赛训练。

5.2.3 合理地开发运动员技术难度,培养其音乐感觉,通过通级赛等娱乐项目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

[1]FISAC-IRSF Rulebook Judging Manual.FISAC-IRSF [M].2013-2014.

[2]跳绳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中国跳绳竞赛规则.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M].2014 -2017.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12.

[5]邱丽玲.中国跳绳竞赛设置和竞赛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位论文,2009.

[6]张艳霞.构建跳绳大众等级评价标准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2):136-140.

The Changes in the Contest Rules of Chinese Rope Skipping

SUN Gui-long, etal.
(PE colleg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eijing 100081, China)

This paper,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aking the old version of the 2011 rules and FISAC-IRSF Rulebook Judging Manual2013-2014 version as reference, analyzes the rules changes of Chinese rope skipping in the full version of the 2014, discusses on the changes of competition events and groups, scoring factors of the pattern match and new events, points out that according to the new rules, the coaches should strengthen difficulty innovation, the practice of action detail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ope skipping; competition rules; compare

孙贵龙(1991-),研究生,研究方向:体操、跳绳教学理论与训练,少数民族体育理论。

猜你喜欢
花样交叉跳绳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洁齿的花样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学跳绳
跳绳
NO.10 跳绳
连数
连一连
绽放花样
花样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