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西媛
摘 要:非硕士点普通高校学生入学的起点相对较低,提高和保障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是现今高等教育的一个工作重点。本文以一民办高等院校为基准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对在非硕士点高校实施导师制教育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导师制实施的一些具体方式,提出了导师制与书院制的结合方法。
关键词:非硕士点高校;高等教育质量;本科生导师制
1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1.1 调研目的
了解非硕士点高校学生的现有条件、对导师的需求程度和需求范围。以及为了实现引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个人素养这个目标,学生所需导师指导和帮助的项目。由于导师制是现有教育方式的辅助方式,因此还需要从调研中得到学生期望和可行的导师制度指导方式、形式和频度。
1.2 调研意义
导师制度不同于高校普通的授课教育方式。导师制度是针对个人的个别化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职业指导等全方位指导的一种制度。导师制度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是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能够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和方向。
本科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刚刚从生活中脱离家长的照顾,甚至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也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控制下进行,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很好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我认识的缺乏使得本科阶段学生或骄傲自大、或自信缺乏而缩手缩脚。通过本次调研可以了解学生(尤其是非硕士点高校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缺乏的帮助和指导,并了解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指导形式。依据对学生的调研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制定实施适合非硕士点高校学生的导师制度,以更好的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2 调查结果和现状分析
经过对我校学生的大量调查,得出了很多指导性的结论,整理如下:
(1)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在非硕士点高校开展导师制教育制度是必要的。
学生中认为导师制很必要的占到了学生总人数的86.77%,而其中33.01%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非常必要。这一结论反映出非硕士点高校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现有的与教师交流的程度并不满意。非硕士点高校的生源主要是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或偏下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数都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愿望,但学习积极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家长或教师付出较多时间、精力来督促其学习。进入高等院校后他们远离家长,所以亟需一个能够时时督促其学习、给予其鼓励,在生活和思想上能够帮助他们的角色,所以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们对导师制度非常欢迎。
(2)学生反映需要在“职业技能、就业方向的指导”、“人际交往”、“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指导”等多方面得到导师的指导。
对需要导师指导的内容上,学生的选择主要分散在“职业技能、就业方向的指导”、“人际交往”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指导”这三个方面,分别占到总数的28.87%、22.36%和22.14%,这个数据更进一步的体现出了非硕士点高校中学生对成才的不同理解,以及希望在大学中所掌握到的知识和能力。非硕士点高校的大多数学生是以就业为学习导向,所以“职业技能”的学习需求较“理论知识方面”高。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三类本科高校的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往往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使得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展现自己,因此在大学中他们更需要老師的帮助来树立自信,以实现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与人相处。
(3)学生更希望和导师之间形成平等、亲密的朋友关系。
在调查中,高达95.79%的学生希望导师能以朋友、顾问的身份和自己交流。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本科生都是刚刚进行完成人礼的“小成人”,他们急切的希望能够以“成人”的身份,与导师进行平等融洽的学习和交流,而非家长式的训导。
(4)师生多人研讨的方式和社会实践方式是学生最希望导师进行的指导形式。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最希望的交流形式是“师生多人研讨”的形式,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学习指导也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指导方式。多人形成学习小组的方式对学生来说能够有竞争、有互助、形成相互监督、得到共同进步。对导师来说也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方式。
(5)在指导频度上学生认为导师每月二到八次的指导较为合适。
40.35%的学生支持每月一两次的指导,36.14%的学生支持每周一两次的指导。经课题组教师在学生中抽样征询意见,得到了指导频度的差异性主要是学生对导师的指导项目需求不同造成的。每月两次的师生见面可能不能满足学生从导师那里学习专业知识,但对于学习方向、专业认知的指导是足够的。这一部分学生认为导师制度应该是学生为主,导师为辅的方式。相同发展、学习方向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在导师的指引下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共同学习,互补短长,共同的疑难积累记录下来再找导师共同处理。这种方式弥补了导师少学生多的缺陷,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时间很多,可以及时地解决某个学生的疑难问题,比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指导高效很多。
(6)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主要希望导师在“自信心建立”、“学习态度调整”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38.89%的学生希望在自信心建立上得到导师的帮助指导,同时还有38.27%的学生希望导师能够帮助自己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这也显示了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缺乏自信、自律性差的特点。
3 调研结论
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对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导师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得到了一些思路。
经调研分析导师制度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在学生中进行聚类,将学习目标、发展方向相同的学生分类出来,并组建学习团队。再在师生之间进行双向的选择,建立师生链。
在导师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出可执行性制度,对导师的工作制定具体的评价机制,并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方式。
现今在很多高校中实施“学院+书院”制度,书院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深入到学生生活中。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学生希望能够参加书院的活动,但其中参加过书院活动的仅占不到半数,当然这和书院的活动不足有一定关系,导师制度的实施可以借助书院这个平台,同时导师不断到书院中与学生研讨交流也可进一步促进“学院+书院”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