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峰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河南 光山 465450)
弹性盖板针布是梳棉机回转盖板上重要的梳理器材,其在梳理过程中与锡林上的金属针布共同作用,将束纤维分解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同时排除杂质和短绒。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原料含杂、流程排杂、工艺配合及管理等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盖板梳针出现损伤、倒针、乱针、脱针、锈蚀等问题,以至针布嵌杂挂花而影响梳理效果。因此,笔者对针布嵌杂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有效控制其发生。
1.1 嵌杂分类
弹性盖板针布嵌杂是影响梳理效果的常见问题之一。其主要形态有:全套针布嵌杂,部分针布嵌杂,单根针布嵌杂、挂花等。各种纤维都会嵌杂:在梳理化纤、棉纤维、色纺纤维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盖板针布嵌杂;嵌杂的部位为:在针尖部位嵌入硬块,针身嵌杂,针根嵌杂,底布损伤嵌杂。
1.2 嵌杂的影响
由于弹性盖板针布嵌杂后清理困难,从而导致梳针变形,进而影响针布对纤维的分梳、除杂、均匀、混合作用,也使纤维握持及穿刺、梳理释放功能降低,针布使用寿命缩短[1]。
2.1 弹性盖板针布自身缺陷
2.1.1 磨针粗糙
弹性盖板针布梳针成型过程主要由磨针实现,双凸形针身钢丝通过磨针机侧磨、平磨、压磨后成型,所用砂轮片磨料粒度依次逐渐变细,磨出梳针侧面粗糙度逐渐减小;若磨料控制不当,梳针两侧面会形成粗糙的条状磨痕。
2.1.2 梳针淬火氧化
针尖淬火能够改善针尖金相组织结构以获得良好的硬度,淬火时对针尖迅速加热并迅速在冷却介质中冷却,然而加热使针尖中的铁元素与空气中的氧反应产生氧化物,影响了梳针的表面粗糙度。
2.1.3 梳针表面缺陷
梳针表面有裂纹、拉裂、分层、麻坑等缺陷,侧磨针尖时不易去除,这是因为在新生磨削面会出现新的裂纹、麻坑等缺陷;碳元素局部严重偏析,淬火不均匀导致梳针表面粗糙度不良;梳针表面防锈油膜成形不良,针尖表面生成粗糙的铁氧化物;防锈油喷涂过多,导致梳针表面粘附的纤维不易脱落而产生缠绕,形成挂花[2]。
2.1.4 弹性不均匀、前角变大
材料钢丝的硬度、弹性不均匀,导致针布上梳针植角不同,极易出现点状挂花。另外,因底布、梳针都为弹性体,梳针受力后与底布的植角变大,在制造时应控制前角比设计值大,当受纤维拉伸后的梳针前角接近理论角度时,若握持力不足使角度变化过大而达不到设计值,则会造成挂花[3]。
2.1.5 针尖锋利度不良
针尖锋利则对纤维束的穿刺分梳能力强,利于将束纤维分离为单纤维,且不易对纤维形成揉搓挤压,此时梳针针尖受纤维拉力较小、前角变化也较小,这样针布就不易挂花、充塞。
2.1.6 植针清晰度差
植针要求在底布上均匀排列,无高低针、仰角、乱针;否则在梳理过程中会因梳针受力不匀而造成嵌杂、挂花。
2.2 原料纤维含糖、杂质过大
影响纤维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源于纤维的含糖量,若消糖措施不足而使纤维的粘度升高、可纺性差,致使纤维在梳针表面不易脱落而产生缠绕,形成挂花。
杂质未能及时排除,嵌在梳针间或梳针与底布间,造成嵌杂;原料含杂大,刺辊后部工艺或开清棉的落杂不合理,排杂不及时从而嵌在弹性盖板针布上,所以当原料含杂偏多时,落棉量应随之加大。
2.3 针布选型不当
弹性盖板针布梳针针身有直针和弯针之分,直针的转移效果好而控制能力弱,弯针的控制能力强而转移效果比直针差。在梳理不同纤维时要选用不同针身的针布,如梳理化学纤维需要加强转移能力,一般选用直针针布,如果选用弯针针布,就会出现嵌杂的问题。梳针植针形式不同,对纤维的控制能力也有所不同,在梳理静电大或杂质大的纤维时,选用针密过大同样会造成针布嵌杂。
2.4 工艺配置不当
梳理过程中,弹性盖板针布与锡林针布握持纤维使其逐次不断伸直、纤维层在针面间不断挤压,梳针受到梳理作用力,使底布和针根受到力偶平衡作用造成损伤[4]。虽然在梳理过程中应注重紧隔距、强分梳的梳理工艺理念,但是隔距配置过小会使纤维在针面间承受较大的梳理力,造成纤维沉入针根而嵌杂。
2.5 除尘排杂不畅
除尘设备是梳棉机的辅助设备,随着梳棉机向高速高产发展,除杂后的排杂成为主要工艺问题之一。虽然梳棉机有排除与收集杂质工艺,但若清刷剥取、吸风系统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吸不走、机台负压点负压不够等问题,从而影响转移造成嵌杂。
2.6 管理维护不及时、方法不当
针布使用管理不当,造成梳针出现损伤、乱针、倒针、倒角、不锋利、生锈挂花、底布不牢固、不光洁等问题,以至针布嵌杂;只使用、不维护,造成逐渐嵌杂;相对湿度控制不好或针布存放不当锈蚀,也会造成嵌杂;盖板起浮作用不良,造成嵌杂[5]。
2.7 针布损伤
针布损伤造成嵌杂,如固定齿条盖板、道夫、刺辊、锡林绕花等原因或转移不通畅,造成盖板嵌杂。特别是刺辊、后固定齿条盖板的损伤,造成预分梳效果下降,纤维束进入主分梳区时,纤维集结体和棉束较大,造成局部分梳阻力增大,使纤维或杂质沉入齿根造成嵌杂。
2.8 温湿度管理不当
车间相对湿度过大,造成针布锈蚀挂花、嵌杂,特别是在梳理有色化纤、功能性纤维或差别化纤维过程中,为控制静电而局域加湿不当,使喷雾或喷水进入梳理区,造成嵌杂。
3.1 提高制造精度
提高弹性盖板针布的制造精度,重点控制好耐磨度、平面度、锋利度、清晰度、表面粗糙度和淬火均匀度,保证上车针布针尖的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5 mm,且隔距精准。清晰度、表面粗糙度、淬火均匀度需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以减少造成针布嵌杂的不合格因素。
3.2 合理分配除杂效率
优化梳棉机定量,使纤维能在锡林与回转盖板针布间及时转移;提高开清棉工序对原棉的除杂效能,以减轻梳棉机针布对纤维的除杂负荷;当棉卷和筵棉的含杂过高时,容易使未得到有效清除的棉流进入锡林—回转盖板主梳理区,造成嵌杂。当加工含杂2.9%原棉时,弹性盖板针布出现嵌杂,应对清梳联流程重新调整以消除弹性盖板针布嵌杂的问题,具体见表1。
表1 调整清梳联流程平衡落杂降低弹性盖板针布嵌杂
从表1可知,增加了FA106型除杂设备后,通过大杂早落的分配,减轻了梳理的排杂负荷,弹性盖板针布嵌杂得到了控制。
3.3 合理选择针密
传统观点认为,要加强分梳则针密越大越好,但针密过大也容易嵌杂。如果所纺纱号较粗、原料含杂较高,则所选配的针布针密不宜过大,特别是横向针密越大,棉籽壳、木屑、杂质变小后更容易嵌在针隙间。加工转杯纺OEC 36.4tex纱时,原料中有回用棉及梳棉车肚落棉,选用MCH45型弹性盖板针布出现嵌杂,当调配为TP36型时,弹性盖板嵌杂现象消除。
3.4 提高锋利度和表面粗糙度
弹性盖板针布不锋利、不能和锡林针布形成有效的梳理,很难抓取到应排出的盖板花和杂质,增加了锡林针布的嵌杂[6]。传统的弹性盖板针布一般采用机下磨针,通过清刷和磨砺高针来提高弹性盖板针布的表面粗糙度和锋利度。在梳棉机上加工细绒棉C 14.6tex纱,弹性盖板针布使用2.5a未进行有效的维护,造成了弹性盖板针布嵌杂;采取机下磨针0.05mm并校正平面度,清刷针隙使弹性盖板针布嵌杂问题得以消除,细绒棉生条棉结由36粒/g降到31粒/g。
加强维护,减少盖板起浮、嵌杂。盖板起浮造成踵趾面的着力点不固定,而非固定性的磨损又会造成磨损面的不均匀,应对各点隔距校正准确,保证弹性盖板针布回转灵活、减少起浮。清梳联生产线配置FA201B型梳棉机,纺1.33dtex×38mm粘胶纤维,生条棉结要求在1粒/g以下,实际为3粒/g,且盖板嵌杂挂纤维多。分析原因是盖板起浮后踵趾面作用不良,采取控制措施前、后结果见表2。
表2 工艺优化前、后对比
3.5 合理选择梳针植针形式
梳针针身有两种形式:弯针,直针。直针梳针受分梳力作用易后倾,针尖以弧形反弹,引起两针尖面间隔距变化,需增强底布握持力和梳针刚度来减少后倾角;而弯针梳针可利用针膝后倾使针尖降低以抵消针尖反弹复位[7]。在加工1.56dtex×38mm涤纶纤维时,选用尖劈形针尖的MCH42型弹性盖板针布出现了嵌杂问题,后改用MCZ32型弹性盖板针布使嵌杂问题得到了消除(见表3)。
表3 尖劈形针尖弹性盖板针布嵌杂对比
从表3可知,尖劈形针尖针布易于纤维转移,盖板不易嵌杂;弯针针布对纤维的控制力强,但容易嵌杂。
3.6 优化梳理隔距
针尖面隔距过小,使进入锡林—盖板分梳区的纤维受罩板挤压使锡林针布嵌杂增加。在JWF1207型梳棉机加工1.33dtex×38mm涤纶纤维时,定量为23.5g/(5m),出条速度为170m/min,在使用MCZ32型弹性盖板针布过程中出现盖板嵌杂问题,进行工艺优化后得到了改善;工艺优化前、后对比见表4。
表4 优化梳理隔距前、后MCZ32型弹性盖板针布嵌杂对比
由表4可见,原有盖板隔距设计入口小、阻力大,影响纤维转移,纤维集聚造成棉网转移困难。采用渐紧隔距后,入口纤维的转移阻力减少实现了渐进分梳,预分梳区梳理效果加强,为精细分梳区提供了条件,配合罩板落棉控制措施能够实现正常落棉均匀合理[4],减少盖板嵌杂。
3.7 正确使用高含杂、高含糖原料
在加工含糖四级以上的原棉时,由于糖的粘性往往造成粘缠挂绕,对盖板嵌杂影响很大。一般使用含糖四级以上原棉的比例不超过30%时,可有效控制盖板嵌杂的产生。
3.8 温湿度管理
正确掌握生产车间的相对湿度防止针布锈蚀,有利于减少嵌杂。在梳理过程中,为了减少静电,对纤维进行了局域加湿或者喷雾加湿,造成梳棉工序回潮过大或不匀,从而导致针布锈蚀后盖板嵌杂。为了防止这种问题,梳棉车间回潮率一般控制在55%~60%,加工涤纶时控制在60%~65%,有利于稳定梳理质量,减少盖板嵌杂。
3.9 合理设计除尘参数
除尘参数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弹性盖板针布嵌杂影响很大。传统梳棉机控制机台吸风负压为“-400Pa”,高速高产梳棉机负压控制在“-850 Pa”以上;当负压值达不到时,杂质在梳理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地收集和转移,梳理负荷过大造成盖板嵌杂、针布损伤,影响梳理质量。
4.1 降低弹性盖板针布总高
总高由原10mm减小为7.5mm~8.0mm,使梳针露出底布不大于2mm,则梳针抗弯强度增大,能承受较大分梳力,减少针间充塞纤维。
4.2 增大弯针弹性盖板针布的植角
由于弹性盖板针布的抓取控制能力强、释放能力弱,容易出现盖板花量大的问题,采用植角为78°的弹性盖板针布,梳理强度通过针密来保证,转移通过大植角来控制,以抓取和释放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实现质量的稳定[8]。
4.3 尖劈形针尖弹性盖板针布密植
尖劈形针尖弹性盖板针布锋利度较好,可提高对纤维束的穿刺能力和分梳效果,如梳针尖劈角为16°,则其锋利度大幅提高。增加针布横向针密对分梳作用影响较大,通过改进植针方式可使横向针密增大,分梳效果得以改善。目前,尖劈形针尖弹性盖板针布密度有突破400齿/(25.4mm)2的可能,对降低针布嵌杂有明显作用。
4.4 改进弹性盖板针布梳针针身截面形状
梳针针身的截面形状由圆形、三角形、扁平形发展到目前的双凸形、菱形、卵形等,提高了梳针的抗弯强度,减少了梳针分梳时的弯曲变形,梳针的握持能力随之提高,梳理能力大大增强;如能进一步减小弹性盖板针布的总高,以提高抓取能力和转移能力,则能进一步减少盖板嵌杂。
4.5 针密增大
为了使弹性盖板针布趾端针密较小,踵端针密较大,植针采用条纹和缎纹结合型(又称“稀密型”)的排列,使锡林—弹性盖板分梳时,盖板趾端不易因为充塞纤维和破籽而影响分梳效能;针密增大的盖板制造精度应更高,才能减少盖板嵌杂。
4.6 改进底布结构
新型弹性盖板针布的底布采用橡皮面,使底布耐油、耐热、弹性好,嵌塞纤维容易抄清;增加底布的层次和厚度可以提高底布的强力、弹性和握持力[9]。
5.1 弹性盖板针布在梳理过程中与锡林针布相互配合,将束纤维分解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同时排除杂质和短绒。但是,由于针布自身缺陷、原料含杂、流程排杂工艺配合及管理不当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弹性盖板针布梳针损伤、倒针、乱针、脱针、锈蚀等问题,以至嵌杂、挂花而影响梳理效果。
5.2 为满足梳理隔距“渐紧、强分梳”工艺设计,应合理选择梳针植针形式以加强转移,并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措施,可有效控制弹性盖板针布嵌杂。
5.3 为了控制弹性盖板针布嵌杂,提高梳理质量,应降低弹性盖板针布的总高,增大弯针弹性盖板针布梳针的植角,采用尖劈形针尖梳针并增大梳针密度,改进底布结构和原料钢丝横截面,加强工艺研究,就能够有效控制弹性盖板针布嵌杂。
[1]费青,阙浩英,陈海涛,等.梳理针布的工艺特性、制造和使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6-49.
[2]刘小云.浅析梳棉机弹性盖板针布充塞挂花起因[J].纺织器材,2011,38(2):11-14.
[3]张文赓,郁崇文.梳理的基本理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36-42.
[4]孙鹏子,王兰,张志丹,等.刺辊与分梳板隔距对生条质量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2007,35(8):6-8.
[5]费青.高产梳棉机提高除杂作用的研究与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7,35(8):1-5.
[6]孙鹏子.高产梳棉机工艺技术理论的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20-26.
[7]孙鹏子.梳棉机工艺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66-73.
[8]陈玉峰,陆振挺.标准盖板均匀分梳工艺的探讨[J].纺织器材,2012,39(1):27-32.
[9]詹树改.梳棉保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