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军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省级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调查分析
袁红军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利用网络对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平台与栏目称谓不规范、特色资源内容芜杂、获取方式参差不齐等问题。指出,可以从建立特色资源“大共享”体系、突出区域或行业特色优势资源汇聚程度、构建以统一智慧检索平台为主的多元化获取方式等入手来提升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绩效,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知识支持。
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文献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所谓特色资源,是信息(情报)机构、图书馆结合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情况,借助自身拥有的技术、人员、信息资源等优势,以某一学科、专题、人物、历史时期、文化特色、地域特点等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分析、评价,形成不同类型的特色数据库[1]。特色资源充分反映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独有的科技文献,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独特性、垄断性的特征[2],有别于其他个体、组织或区域属性的资源,更能够彰显自身科技文献竞争优势。本文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工具检索,对全国27家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依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利用百度、谷歌、雅虎搜索引擎工具检索,顺利浏览了国内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如表1所示。其中港澳台地区除外,江苏省没有独立平台,而是利用加入“长三角”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其服务功能,江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无法打开,海南省、内蒙古和湖南省未找到有关科技创新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有效调查为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依次查询27个省级区域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特色资源”、“特色数据库”或类似栏目设置与运行情况,包括特色资源称谓、内容类型、获取方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规律性,目的在于彰显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能力[3]。调查的时间是2014年5月5日。调查发现,各服务平台主建单位通常以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信息研究所(院)为主体[4]。
2.1 称谓不统一
(1)平台称谓各异,表现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名称不一。天津市、吉林省、江西省、山东省、四川省以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命名;重庆市、青海省、新疆以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为称谓;广东省、甘肃省、宁夏、内蒙古和湖南省(可以查到称谓,但找不到网页)则为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山西省与广西为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河南省和湖北省为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安徽省和贵州省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文献系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仅江苏省依托该系统,上海市和浙江省各自研发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与该系统相互依存、补充;搜索引擎上显示吉林省为科技文献享服务平台,少了“共”字,打开网址发现名称为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二者出现了漏字现象与术语表达前后不规范的问题;北京称为科技立方,以北京科技立方为主建单位,与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并非同一单位。余下共享服务平台名称一一不同,术语呈现出多样性、模糊性的特征,容易造成用户使用时产生厌倦、抵触等消极情绪,影响平台使用的效果。例如河北省科技创新与文献共享支撑服务平台、辽宁省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福建数字科技文献中心、云南省科技文献信息综合集成应用平台、西藏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陕西省科技文献网络服务系统等。
表1 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栏目设置情况一览表
续表
(2)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址上特色资源栏目设置不尽统一。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为特色资源;福建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为特色数据库,后三者均属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文献系统,称谓高度统一。其他均为单一的称谓,例如北京市为品质资源,天津市为特色馆藏和自建资源,吉林省为自建数据库,安徽省为自建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广东省为科学数据资源库,广西为文献资源(资讯、专利、标准、论文、期刊),重庆市为资源中心导航,贵州省为共享资源,云南省为数字资源,甘肃省为地方特色资源、新疆为本地数据库。河北省和西藏无称谓,江西省网页打不开。以上种种现象,一方面可能给用户造成错觉,不利于用户快捷方便地发现与利用平台系统的特色资源;另一方面反映了各个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者的工作态度,重视程度差别较大,这也是思想认识问题。
2.2 特色资源内容芜杂
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内容存在明显的不同,不仅体现在资源的特色性,更主要忽视了具体什么是特色资源内容建设。如未能统一的分类标准。北京科技立方将中外专利、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中外标准、法律法规等科技文献,列为品质资源,以及依托自身地域的优势,把特色资源上升为国家层次,如规模企业、对外贸易等国家统计数据。个别平台系统特色资源显示内容单一,没有形成符合区域社会发展的特色资源。截止到目前,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5]在全国各地已经建成了8个镜像站和33个服务站,例如吉林省、西藏、陕西省等科技文献享服务平台仅将NSTL各自服务站、镜像站点作为特色资源,即NSTL长春服务站、NSTL拉萨服务站、NSTL西安镜像站点。山东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在NSTL济南站基础上增加了万方数据G网、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山东服务站、馆藏资源等。这些平台特色资源内容建设给用户容易造成敷衍了事之感觉,名为特色,实为摆设。6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内容虽然也有各自相应的服务站,本区域特色资源内容建设较为科学与标准。例如天津市达743 个(笼统地统计数据)、河北省有河北省软科学成果等、辽宁省有6个、福建省包括了台湾文献资源等、河南省有6个、广西有7个、宁夏有4个。特色资源重要内容在于突出地域特色性或者行业领域专业性数据库。其他通用的数据库诸如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清华同方、书生之家等数据库都不属于特色资源的范畴。在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系统的特色资源中,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罗列较为详尽,共计为30个,山西省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为24个。安徽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特色资源细分为自建数据库4个,特色数据库为5个。长三角特色精品数据库属于区域合作的典范,包括浙江省特色数据库5个、江苏省特色数据库5个、上海市特色数据库3个,实现了集成检索(本地数据库和异构数据库),科技资源共享共知。
2.3 获取方式参差不齐
特色资源获取方式是指检索方式。根据文种分类,划分为中文检索和外文检索两种类型。例如四川省和重庆市。大部分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很难发现外文数据库,特色外文资源更少。毋庸置疑,外文数据库数量偏少并非意味着各个平台不能提供外文文献资源,可以通过NSTL服务站,利用NSTL的外文数据库,为用户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从用户的意愿角度考察,分为委托检索和自助检索。委托检索是委托服务的一种方式,还包括定题跟踪、原文代查等。例如青海省在共享平台直接表明为“统一检索、委托检索、资源导航”获取方式,山东省为“自定义检索”。大部分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开展委托检索和自助检索两种类型,通过服务栏目搜寻出委托检索获取方式,例如四川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在线服务”栏目中清楚地标注“委托检索”一栏。从检索的难易程度看,检索方式通常为统一检索,包括简单检索与高级检索。例如四川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为“统一检索”、湖北省为“统一检索平台”、重庆市为“统一资源检索”等。其他诸如长三角特色精品数据库为“集成检索”。北京科技立方为“智慧检索”。智慧检索包括内容丰富与方便快捷的一框式检索、海量数据与自主挖掘的查询优选、明确范围与聚焦需求的二次检索以及对比能力与评估参考的优势排序。
3.1 建立特色资源“大共享”体系
NSTL拥有29个省级服务站,自身又建设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省市平台网站为14个,业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科技资源标准与规范。NSTL属于国家层面,是全国性、跨行业、影响力较大的管理、协调、指导机构,有义务参照NSTL对资源建设和服务用语的使用情况[6],统一规范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名称(包括特色资源的称谓)和业务术语,为用户使用特色资源提供便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特色资源的建设需要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数据中自动搜索、时序排序、智能抽取,对已有的特色资源开展聚类分析、优化整合,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实施知识动态管理,并及时捕获符合本区域社会发展和行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特色资源之中。不同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也应走出去,实现跨地域,甚至面向全国的共享。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均能够与本区域不同领域的科技资源实现共享共知。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搭建了长三角特色精品数据库,特色互补,是跨地域合作的典范。缺少全国性、跨行业、跨地域的特色资源共建与共享体系。NSTL机构可以依托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指导下,利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针对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进行聚合相关优质资源,建立国家层次的特色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纳入到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构建特色资源“大共享”体系。
3.2 突出区域或行业特色优势,提高数据资源汇聚程度
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是科技创新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持。因此,特色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建设,着重突出区域或行业特色优势,汇集区域内不同机构、组织、专业领域具有显著特色的科技文献,建立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的特色资源保障体系,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深度知识服务。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应打破了由共享服务平台承建者(如省级科技情报研究所)负责,本着“谁服务,谁受益”[7]的利益共同分享原则,同时兼顾“政府扶持与市场结合、区域需求与国家布局结合、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结合”的建设原则,某一特色资源由某一承建单位全权负责,包括专项资金投入、人员配置、设备更新、后期维护等。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系统起到宏观协调和指导作用,通过自身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特色资源建设基础保障能力,并根据本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科技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同时,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应尽量避免重复,扩大收藏范围,长期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注重与省级辖区内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相匹配,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高端用户的知识需求,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率。
3.3 构建以统一智慧检索平台为主的多元化获取方式
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者需要树立“大共享”的理念,不局限于本平台特色资源的挖掘、推送,还包括其他平台的特色资源,甚至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知识整合的过程,即是对本平台内外的特色资源进行捕获、融合、吸收,重构成新知识,应用于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知识整合能力,即整合部门、行业和区域的特色资源知识,形成逻辑上高度统一、物理上合理分布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架构[8],构建统一智慧检索平台,其服务功能包括一站式检索(简单检索、模糊检索、高级检索)、集成检索(本地特色资源检索、跨库特色资源检索)、资源导航与检索、搜索引擎、知识获取五要素前端导航、委托配送、知识咨询等,进行深度的智能分析,诸如不同特色资源的主题、人物、机构、学科分析,并实时对特色资源知识整合全过程开展绩效评估监测,实现用户全方位、跨区域的特色资源服务。省级区域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获取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侧重点必须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驱动的原动力,围绕统一智慧检索平台,用户根据自身知识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获取方式,通过识别、捕获,实现数据统一检索和信息关联挖掘,然后融合、吸收省级区域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内外特色资源,形成整合后新的知识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高端知识需要。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组织结构、专项资金、人员配置、技术设备等方面配套与协调合作。既然上马这个项目,就需要认真对待,发挥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价值越高,越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利用共享服务平台的特色资源,激发建设者更新和维护特色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创造出优质、独特的资源提供给用户,形成良性循环,源源不断的提升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绩效。因此,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应该将重点转移到价值开发上,以用户需求为驱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要。
[1]钟伶.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现状调查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8):36-39,44.
[2]程红梅.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案例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3(6):26-29,36.
[3]袁红军.中国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网上延伸服务调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2(10):39-42.
[4]孙振领.我国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67-71,145.
[5]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EB/OL].[2014-05-15].http:// www.nstl.gov.cn/.
[6]杨红婕,韩瑞平,赵隽.我国省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现状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48-50.
[7]曾征宇.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和问题研究——以宁波数字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24):42-47.
[8]刘军,牛争艳.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决策分析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情报科学,2013(8): 81-83,89.
Survey on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of Domestic Provinci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Sharing Services Platform
Yuan Hongjun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is article uses network investigate metho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27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of provinci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sharing services platform in domestic. e results show: services platform of special resources section title is not standardized, the content and type of special resources caught, the way to get uneven and other issues. We ca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resources "big share" system and prominent regional or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degree of aggregation of resources, build a unified search platform based diversified wisdom obtaining a bid to boost the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 platform build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knowledge to maximize support.
provinci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sharing services platform,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resource construction, resource sharing
G35
A
10.3772/j.issn.1674-1544.2015.01.010
袁红军(1970-),男,郑州师范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化信息服务。
201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