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妍彤 朱银燕 吴光声
·调查分析·
90例儿童误服原因分析
方妍彤 朱银燕 吴光声
目的 分析90例儿童误服的原因、种类、症状,为定制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90例儿童误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误服儿童中2~4岁比例最高共43例,占47.78%,<1岁主要为被动误服,随着年龄增长误服发生率逐渐降低;儿童误服以内服药误服为主,共57例,占63.33%;患儿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为最高占40.33%。有中毒症状的33例,占36.67%。治愈8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结论 儿童误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监护人应提高对幼儿的保护意识,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误服事件的发生。
儿童 误服 原因 回顾性分析
儿童误服是临床多见的儿科急症,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儿童意外伤害中,误服药物及其它有毒物质或药物过量中毒占65.3%[1]。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家长又缺乏相关知识,常不能早期发现异常,从而导致病情延误。本文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儿童误服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防止儿童误服防治提供一些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90例误服患儿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 0~1岁19例(21.11%),2~4岁43例(47.78%),5~7岁21例 (23.33%),8~12岁7例(7.78%)。发病至就诊时间20min~24 h。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误服或其他途径中毒史,中毒后常可以找到未服完的药物或其容器。(2)有中毒的临床表现,少数有特异性体征。(3)部分患儿胃内容物或血、尿、便中可检测出毒物及特异性酶学变化[2]。对纳入患儿,使用统一的录入标准:包括患儿一般情况、首诊时间、中毒发生时间及地点、毒物种类、临床特征和诊治结果。
1.2 误服种类 90例误服患儿中,误服内服药物最多共57例(63.33%),内服药中以片剂误服比例最高(62.22%),其次为糖浆类药物(37.78%)。误服农药(灭鼠药、灭蝇药)14例(15.55%)。误服化工原料10例(11.11%)。误服食物9例(10.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误服原因 多因毒物或药物保管、放置不当而被患儿误服。患儿自己误服74例(82.22%),由监护人监护不当错喂给患儿服用11例(12.22%),食物5例(5.56%)。
2.2 误服地点及监护人情况 见表1。
表1 误服地点及监护人文化程度(n)
2.3 临床特征 因误服毒物种类、误服剂量、就诊时间是否及时而异:药物中毒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婴幼儿则以惊厥为主,其中错服美林剂量会引起体温下降,大汗淋漓等现象。镇静剂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共济失调、昏迷等。有机磷农药中毒以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口吐白沫、小便失禁为主。食物中毒以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90例病例中33例有中毒症状如呕吐、嗜睡、颜面潮红、面色苍白、口干、出汗、共济失调、血压低、心率快。其中9例有抽搐发生,主要见于鼠药及农药中毒。其余就诊时无中毒症状及体征。
2.4 治疗及归转 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儿误服的种类、病情轻重实施抢救。除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水电解质平衡,结合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神志清者洗胃、催吐,持续胃肠减压,补液利尿促进排泄,硫酸镁导泄;对昏迷或抽搐频繁者,可先行气管插管后再予以洗胃,保证洗胃安全。归转:门诊治疗57例,住院33例。治愈8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
3.1 小儿误服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组资料显示,小儿误服病例中主要临床特点有:(1)2~4岁为误服的高发年龄段。本组病例显示,误服患儿中年龄<4岁占68.89%,其中2~4岁年龄段占47.78%。此年龄段儿童误服发生率高,可能跟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有极大相关性,“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3]。Flavell等发现,3岁儿童只能理解事物的一种解释或表征,不能同时理解对同一物体相互矛盾的两种表征。只有>4岁,儿童才能明白物体即可以用其外表来描述,也可以用其本质来表征,从而具备有区分外表与真实的认知能力[4]。王益文等认为:3~5岁是儿童发展心理理论的关键时期,4岁左右的儿童开始理解错误信念[5],2~4岁的儿童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强,同时心理理论发展不成熟,缺乏对事物危险的判断,极易造成误服事件的发生。>5岁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逐渐成熟,对事物危险的认识能力增强,误服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期,监护人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误服事件的发生。(2)误服中毒以内服药误服为主。本文数据显示误服患儿中以误服内服药物最多共57例(63.33%)。对于有慢性疾病的监护人,建议家长准备专门的药箱,对药品进行专门的存放,防止儿童触及此类药品。家长对于农药、蟑螂药、老鼠药等亦要进行专门的存放,避免孩子误服。另外,因为家长不懂用药常规,希望患儿早日康复而擅自加大药量或错误用药从而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6]。本组患儿中<1岁的幼儿以被动误服为主,有3例是错服美林剂量引起,加强对监护人的宣教亦是减少误服非常重要的措施。(3)误服患儿监护人文化程度低比例较高。有报道显示:监护人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苛刻,或过分溺爱等,会增加主动服药的危险[7]。本组数据中未发现有主动服药自杀的病例,但本组数据统计显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监护人占63.33%,其中文盲占20.00%;初高中文化程度的监护人占25.56%;大学文化程度的监护人为最低占11.11%。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高文化程度的家长可能会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更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从而减少误服的发生。
3.2 小儿误服的防治对策 (1)为防止儿童误服的发生,要树立预防第一的思想。药物及毒品应尽量存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监护人作为幼儿直接的保护者,应该提高安全意识。街道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监护人的宣教,普及医疗知识。容易引起误服的糖衣类药物等,要做好收纳储存,并贴上危险的标签。禁止将农药放在可乐瓶中,避免被儿童接触以减少误服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增强他们对有害物质的辨认能力。(2)加强儿科医师对误服儿童抢救技能培训,儿童误服中毒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儿童误服中毒多属意外、毒物的品种繁多,而且有些误服药物成分未明,儿科医师应尽可能掌握各种类型中毒的抢救知识,在遇到各种中毒时方能有效抢救。(3)采取强制手段(立法)干预,加强毒物包装立法。
1 林红,许宝珠,林大东,等.儿童意外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东南国防医药,2013,14(4):409.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16~2477.
3 Astingto J.,Harri P,Olson,D.Development theories of mind.New York: Wiley, 1988,15(2):244~270..
4 Flavell J.H.,Green F.L.,Flavell E.R.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out the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86,51(1):212.
5 王益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11~15.
6 陈芳,成怡冰.儿童误服中毒的回顾性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236~237.
7 田卫华,朱尚友.372例儿童药物误服原因分析.中国基础医药,2003,10(3) :284~285.
31001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