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 方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
QIN Fang (Business School,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ning 437100, China)
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被誉为高职物流专业的奥运会,大赛起始于2010 年,至今成功举办了4届,仅从省赛每年有20 多支代表队进行角逐,脱颖而出的代表队参加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举行的总决赛。该赛项基于软件操作模拟真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体化物流运作,突显了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操技术,展示了团队与协作精神、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组织管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技能竞赛,学生是主体,学生可以从比赛中收获颇丰。由于竞赛本身的选拔性,能够有机会参与比赛入围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如何让每一位同学都受益,要注重竞赛的训练环节,把大赛的环节融入在日常的教学中,突显技能的操作,而不是只重视精英培养。技能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开发学习潜力,在比赛中学习,以赛促学。《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将课程与大赛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本文急需解决的问题。
储配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内容见表1。从大赛的模块中不难发现方案设计最关键,其中储配优化设计方案的具体项目正是《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基于企业仓库管理岗位结合大赛的设计方案三级指标体系可将课本课程整合如下7个项目(见表2)。
3.1 项目任务:某配送中心每周对所有货物进行相关的出库量统计,出库作业周报6 份(物动量统计),将配送中心的货物根据出库量进行分类,主要分清重要物资、一般物资和次要物资,从而有区别地确定货位的存储。
3.2 学习目标:理论目标:ABC 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关键核心问题;技能目标:会根据货物信息量进行ABC 分类并确定类别进行储位规划;职业目标:对近期物动量进行统计加强对货物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3 相关知识学习:物动量基本原理。物动量ABC 分类的原理是:“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以货物累计周转量为衡量标准,划清货物的主次顺序,为货物上架存储安排奠定理论基础。
表2 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教学及任务
步骤:①对6 周出库作业周报的货物进行合计按降序排序;②计算货物出库量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③分类(货物累计周转量百分比在0~70%划分为A 类;累计周转百分比在70%~90%划分为B 类;其余的10%划分为C 类)。
3.4 项目实施: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及合作形式。
物动量的分析是为货物入库进行储位安排及上架做准备工作,如果分析错误会导致后一环节上架错误,影响货物的入库及出库。必须人人会计算,人人都能领会其原理。掌握其核心先汇总降序再进行累计百分比:①统计每种货物总的周转量进行降序;②计算货物的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③制作ABC 分类表;④绘制物动量ABC 分类图;⑤根据入库货物制作入库货物ABC分类表。
根据情景进行物动量ABC 分析:
(1) 在对货品进行储位分配时需要对各种货品的物动量进行判断,为货位指派决策提供参考。经小组讨论决定:把累计周转率在70%以下的货物定为A 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70%~90%的货物定为B 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90%以上的货定为C 类货物。
(2) 入库货物ABC 分类,根据货物ABC 分类结果,将此次入库单中货物再分类(依据情景任务提供入库任务单),将分类结果标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忆ABC 分类的类别,多练习题例,用坐标图辅助理解记忆各个区域的品种累计和周转量累计百分比。
3.5 教学拓展与延伸: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掌握并理解物动量ABC 分类,应进行任务拓展练习,虚拟情景20 种以上货物出库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对每一种货物总的出库量进行统计降序,再计算累计周转量并划分类别。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知识学以致用。同时要求学生在货物种类或者出库量的数量发生变化时,也能快速进行分类,要注意的是如果提供10 种货物的出库量,ABC 分类遵循2∶3∶5 的规律。
3.6 检查与评价:先由小组互评,再由老师检查评析,师生共同对每一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实训练习进行评价,找出问题的原因,加以改正杜绝错误的发生。
(1)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举办物流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比赛只是手段,注重比赛的过程。高职院校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化理论,对教材内容基于物流技能大赛进行整合,进行项目化教学,然后把这些项目融入到日常的课程实践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理论课程目标以及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实现“人人参与”而不是培养精英忽略大众。真正做到“教、学、做、赛”一体化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教学,结合校内的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实训平台,让学生感悟到在练中学、练中赛、赛中学,学生通过参加物流大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能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团队组员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赛后总结,认识到薄弱环节,加强组织训练。教师更要注重赛后总结,取长补短,进行合理分工,做到技能大赛内容与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应对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
(2) 讲授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而技能大赛是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技能大赛又具有完善的操作规范,严格的操作要求、系统的操作训练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物流大赛与软件开发商中诺斯合作,整个方案的货物入库、上架、订单分拣、出库都需要配合软件及手持端终等设备来完成,必需加强软件操作训练。将仓储方案设计进行项目教学,每一项目都与实际操作、与企业的岗位相结合,让学生在每一项目中都能有收获。比如组托环节,学生不仅会根据货物每箱尺寸对托盘进行组托达到最合理的运用,还要考虑到托盘的承重要求,货架每一层承重、货架及托盘的高、货物的顶距、货垛的稳定性、堆码什么样的垛形、堆码方向等相关参数、画出托盘码放的完整的奇数层俯视图和偶数层俯视图;托盘码放时,货物包装物边缘不允许超出托盘边缘20mm,更要求实操中既快又稳的实施。比如根据入货单信息进行绘制组托图:
例如根据表3 的入库单让学生进行堆码训练(如图1 所示)。
表3 入货单
图1
婴儿米粉,规格520*380*250mm,需入库30 箱。
每层5 箱,堆码3 层,堆高250*3+160(托盘高) +150(顶距) =1 060mm,小于1 150mm(货架高),第一个托盘3 层,每层5 箱,共15 箱,所以需要2 个托盘。每托15 箱,每箱18kg,共270kg+托盘15kg=285kg 小于552kg(货架承重),符合要求。
除了讲授操作规范,学生必须动手在托盘中进行货物的堆码,装卸搬运过程中要做到“快、准、稳”。如何把老师讲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做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训设备设施的操作练习,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去体验教学内容。
(3) 以能力为本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高职的学生自主学习性差,如何调动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参加物流技能大赛兴趣颇高。基于技能竞赛项目教学,将每一知识点结合实训操作作为一个实训环节,技能培养本着能为企业干什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在市场中找到工作,并能够胜任岗位。大赛方案设计整个过程中,学生对WORD、EXCEL 进行熟练操作,提高的文字、表格处理的能力。以用促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并且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技能大赛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指导老师所起的作用是方向性的、归纳性的。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团结协作,让学生在储配方案中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4) 竞赛的项目和内容要与行业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技能大赛项目与企业实际工作真正实现“零距离”,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地基石,离不开与企业的通力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根本,通过校企合作,全力推进“工”与“学”的交替”教学模式,通过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现场实景教学的交替,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目前企业和高校校企合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要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关键是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不断地去满足企业的需求,探索校内基地企业化,校外企业学校化,校内实训基地要与行业内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资源共享,学校为企业进行培训和技能鉴证,企业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让企业能体会到与高校的合作会产生双赢的局面。
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校企共赢”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推进教学改革。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申报书[Z]. 2014.
[2] 王骏. 2014 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走向预测与剖析[J]. 物流科技,2014(4):21-23.
[3] 刘海云.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