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摘 要】 目的:探讨理论教学、角色体验和临床实践在推拿手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名女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种教学方案共实施4个月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并评估两组学生学习满意度与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学习满意度与教学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三步教学法可有效提高中职学生掌握理论及实践技能熟练度,对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理论教学;角色体验;临床实践;推拿手法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2
新形势下,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1]。推拿手法教学是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均较强的一门中医临床教学科目。推拿手法能否娴熟操作与应用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推拿手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操作的每一个动作的动作要领、手法力度等都要求动作严格规范,技巧性高,操作难度大,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推拿手法的难度较大,同时也给教师讲授推拿手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加深学生对推拿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推拿手法操作的技术水平、临床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开辟新的中职学校推拿手法教学方案,探讨理论教学、角色体验结合临床实践三步教学法在推拿手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我校护理专业2年级女学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60名,全部为女生,年龄在16岁~18岁,平均年龄(17.1±0.5)岁,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评成绩在72分~95分,平均成绩(82.4±5.5)分;对照组学生60例,全部为女生,年龄在16岁~18岁,平均年龄(17.3±0.4)岁,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评成绩在70分~96分,平均成绩(83.1±4.5)分;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学生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保证学习态度积极,无消极怠学现象。排除标准:理论教学缺课3节以上者;实践教学缺课2节及以上者;不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推拿手法教材进行常规课程理论教学,既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板书讲授后教师在米袋上进行规范的手法分解示范,并指导学生认真地在米袋上模仿练习,其间教师巡回教室并手把手纠正学生的错误手法,待同学们手法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人体各部位的手法操作训练。实验组学生在常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角色体验和临床实践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2.1角色体验: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掌握了推拿手法基本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病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组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进行操作技能实践训练,在训练手法操过程中引入临床病例,组织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教师指导扮演者(医生、患者)进行正常的交流,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映。在手法操作实践过程中,模拟临床并严格按照每一手法的规范化动作要领,从“操作者、受术者、评判者”不同角度进行体验,教师予以示教、指導。在掌握手法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操作者要精神集中,悉心体会、感知手下的变化;模拟临床实践,强调规范化的动作要领、技巧,并根据人体形态、结构、肌肉薄厚等变化,感知手法操作部位、层次的变化、手法技巧、力量强度的变化等,并严格遵循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各练习小组之间适时进行人员调换,体验做推拿医生。对受术者的要求,受术之学生接受手法“治疗”,根据手法的动作要领,悉心感受,体会手法操作技术的准确性、舒适度及其他特殊感觉等。并结合自身感受,对操作进行客观评价,指出“不当”之操作,体验做一位挑剔的病患者。
1.2.2临床实践教学:每个知识点的理论教学及角色体验完成后进行临床实践实习,安排临床推拿实践课,每周至少4节临床实践课,由临床教学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入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首先由带教医师进行初步示范教学,后由学生进行模仿与实践,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角色体验感悟进行推拿技能训练,从而激发同学们对手法技能操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在教师和三年级学生带领下到社区、公园等进行义诊,服务形式由原来的称体重、量身高、测血压发展到给群众进行常见病的推拿,还可以教群众一些基本的推拿保健手法。教师也可以针对病例临场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观察指标
两组学生进行实验学习4个月,即一个完整学期,一是学期末统计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测评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成绩越好;二是学期末统计两组学生学习满意度及教学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采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学习满意度、教学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学生学习后各项成绩比较结果
统计两组学生学期末各项考试成绩,结果见表1:
通过表1比较可知,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测评成绩比较结果
组别 理论考试成绩 操作考核成绩 综合能力测评成绩
对照组 80.4±5.9 81.5±4.2 80.9±5.1
实验组 89.5±4.5 91.2±3.9 89.2±2.7
2.2两组学生学习后学习满意度与教学满意度比较结果
调查问卷采集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学习后学习满意度与教学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学习后学习满意度与教学满意度比较结果
组别 例数 学习满意度 教学满意度
对照组 60 85.4±2.7 81.9±3.3
实验组 60 93.1±5.2 92.0±4.7
3. 讨论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学习后一是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测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是学生学习后学习满意度与教学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学好推拿手法基本理论为推拿手法的训练、熟练掌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拿手法的教学一直是推拿教学中难度较大的章节之一,对于手法掌握熟练程度、压力度的控制以及实际操作的临床经验均具有较高的要求[2],这也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技能掌握不够。而本组研究采用理论教学、角色体验及临床实践三步教学法进行推拿手法教学,常规理论教学能够夯实学生推拿手法知识的理论基础[3];角色体验的应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互为体验患者和医者,通过互相推拿与体验,更进一步理解推拿手法的实际应用要点,深刻领悟到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亲身体验故对手法操作及理论知识记忆深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手法技能熟练程度,更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推拿手法学习的热情;临床实践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给患者的推拿治疗与交流,同学们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技能,再次激发了同学们对手法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推拿手法学》是一门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完美兼融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强调操作性、实践性重要的同时,学生很容易忽视推拿手法基本理論的学习。如何让学生真正悟出推拿手法的内涵,对比教学法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人在中职学校推拿手法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角色体验结合临床实践三步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对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英;中职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甘炜,雷龙鸣,庞军,等.推拿手法学临床见习带教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4(19):119.
[3]何育风,黄锦军,苏晗,等.推拿临床带教中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