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虎
【摘 要】 人的真正成长是内在的精神品质的提高,教育就是引导好学生的内在品质的变化,而要在教育中实践“品质先行”,重在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本文着重探讨建设符合“品质先行”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内在成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校环境;情感因素;人文精神;引导教育;内在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愤怒、喜欢、恐惧、厌恶、爱慕、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心态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态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谦和的态度,达到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对课堂教学工作、对学生要坚持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教育态度。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爱惜之心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种比较艰辛的工作,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深切的热爱,才能具备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就能产生极强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人们总是趋向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不应仅仅关注学生单一技能的培养,而要通过教育的人文化过程,培养人的美丽的心灵,丰富的情感,使人能够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快乐成长。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应。
二、期望之心
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情感“投身”到学生的心灵上,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进而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这样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便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学生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地开拓教学生活的空间,丰富教学生活的内容,增加教学生活的情趣,使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在教学工作中生成教育的活力,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旺盛的精力,使教师的教育精神充分显示教育能量,张扬教育的个性和教师的教育风采。
三、欢愉之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希望学生成才的期待上,他们通过笑貌、眼神、语调、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关心学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
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当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时,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激发出他们奋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这与皮格马利翁将自己的感情灌注在象牙少女身上有异曲同工之效。特别是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特点,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情感品质,要带着欢笑走进课堂。
四、豁达之心
优秀的教师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会经常遇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冲击和干扰,时常出现忧愁、烦恼、悲伤、激动等情绪。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养成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带着愉悦之情来面对学生。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经常违犯纪律,要求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宽容之情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教育效果明显。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學习激情。对学生有宽容之情,不但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师本身从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根据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对学生怀有宽容之情能驱使自身探索出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要促成这种注重对人的“品质先行”的人的教育的形成,首先应从教师的发展和改变入手,充分关心教师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序锡.社会教学互动的信任机制研究——新课程教育下的教师行为思考[J].文教资料,2007(5)
[2]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3]李春桥.教育活动论与教育影响论——对现行教育观的反思[J].齐鲁学刊,2008(4)
[4]易瑛.文化重建的艰难之旅——对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J].中国文学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