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浩洋
【摘 要】 通过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价值观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的切合点,融入高中课堂与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平等价值理念在古今中国社会里的理解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环境中,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提高高中学生对其的接受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育人效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价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对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中,提升全体国民素质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保证,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又在于提升中小学生的素质,而课堂教学则是对中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价值理念融入高中课堂与教学的问题,探索和挖掘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与教学中的显性和隐性课程教育因素,以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中生的感染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育人效果。
一、在课程中渗透平等价值理念的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视角
广义上,课程的定义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狹义的课程通常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科目”它是教师与学生对话最常用、最直接、最易产生效果的模式,是通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的连接体。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知、情、意、行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硬骨头必须啃下,而在这个阶段,西方敌对势力乘机用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之类的价值观,通过文化、传统、商业、娱乐等方面加紧对我国特别是年轻一代实施价值观渗透战,多变多样多元价值观念很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重要阵地,绝对不能在教育方面掉以轻心,以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优势,人才优势。”在课程这一主要教学媒介中渗透平等价值观,不仅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中学生内化的效果,还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起着开阔视野,净化心灵,塑造人格和培养坚定的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促使中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地区关系和国际关系,遵守秩序、热爱社会、奉献他人并平等地待人接物,促进中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向中学生传播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是培养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过程,就是树立正确科学的行为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中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将越来越坚定,日常行为将越来越规范,抵御腐朽思想和价值观侵蚀的能力也越发增强,这为中学生认同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成强大推进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得到增强。
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领域,渗透平等价值理念,对于更好把握社会进步对每个人发展的要求、建立更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促进学校教育育人有效性、增强社会凝聚力有着微妙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无论在广义或者狭义课程上,都值得教师深思如何发掘将平等价值理念更好渗透进各种类型的课程中,以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平等价值观的体现和构建
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一对分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区别在于,显性课程有着明确目标要求,内容形式等是公开的,并为师生所意识到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在学校环境中伴随着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而产生,对学习者产生实际影响而又不被他们所意识到的教育因素。显性内容是显性课程的具体体现,它直接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来引导、教育学生;对应地,隐性内容则是指呈现在现有思想政治教材之外的、但又体现和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包括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组织还有教学评价等。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思想政课必修教材的内容里必定呈现出更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价值理念的内容,教师需要善于把握、利用和总结,促进平等价值理念由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观念。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氛围、教学评价等体现平等价值观的隐性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适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价值理念的融入,同时还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不失时机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建立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民主和平等不单是当代社会民主化大势所趋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学活动人文性的直接要求”[5],还是现代型教学方式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学习、理解并努力提高对学生的共情能力,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善于掌握,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视同仁地与每一位学生相处,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平等地对待学生。这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权益,公正无私的处理问题,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和理解等个性品质;同时要求学生学会正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知情意行,学会跟不同的人交往和学习。
形成平等的课堂教学组织格局与氛围。其中,改善课堂的组织环境。目前,我国中小学课桌摆放的格局大多数是“秧田式”格局,即是:教师的讲台放置于整个方块空间的正前方,底下的课桌椅横横竖竖的整齐排列。这种格局的缺点很明显:它用一定的物理空间间隔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教师很难自由地在教室里走动,在一定程度阻隔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是遇到班额数目较大的班级,教师跟学生的充分交往更是难以达到。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圆桌式、马蹄形、半圆形、‘蜂巢式等体现平等理念又便于交往和交流的座位排列方式。另一方面,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教师在教育的主导性固然重要,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主人。在一定的规则下,可以借鉴采用问题解决法、发现学习法、学导式方法、掌握学习法、异步学习法等渗透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方法,重视学生发言权,培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体性,平等地参与课堂活动。
构建平等的教学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小则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大则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因此,构建平等教学评价体系则成了重要改革方向:其一,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从筛选转向多样化。这就意味着评价不仅仅只着眼于鉴定和选拔和淘汰的功能上,而应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平等与民主以及终身教育的需要,力求全面地最大可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其二,评价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定的单一范畴,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要构建当代平等的评价体系,就要突破课堂,扩展到教育的全领域,评价对象不仅包含学生的学习发展成就,还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校长的领导水平、学校的管理办学水平、课程教材以及家庭的教育管理等等,这意味着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甚至家长也可以评价教材、老师,甚至校长和整个学校。多维度的评价使得师生、生生、家校间的平等成为了可能。
隐性课程的作用蕴藏于学习活动、环境和氛围之中,对学生发挥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其虽然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但凭借对学生具有隐蔽、间接和不预定性的影响,弥漫于整个校园生活环境内,并扩散到家庭教育的范围,必将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大对隐性课程开发力度,除了上述几点考虑之外,必须遵循创新性、整体性、方向性原则,注重在教师自身资源方面、制度形态、精神和文化形态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广阔的德育视野和新的教育理念,设计开发既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符合高中生知情意行发展程度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2).
[3]冯亚东.平等、自由与中西文明[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1).
[5]李志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德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