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琴
新课程实施以来,东苑小学全面贯彻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精神,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确立“创新教研、革新机制、立足校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积极稳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改革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全校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新教研活动,探索灵动课堂
东苑小学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他们朝气蓬勃,各个灵动个性。他们珍视童心,崇尚真爱,谈起对教育的理解,他们满怀激情;论起对课堂的灼见,他们各显真知。但每一所学校,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如何让“锋芒毕露”的老师保持芬芒?让意见纷呈的老师趋于统一?教研就成了每一所学校必修的课题,成了统一意见、保持芬芒的老师们的阵地。
1.“憧憬”式有效教研的探索。这样的教研老师喜欢吗?这样的教研有智慧灵动吗?采用哪些方式可以让老师们发自内心喜欢教研?有哪些教研方法可以促进老师智慧生成?正是基于老师对“憧憬”教研心理规律的探索,东苑小学才会在教研活动中探索出方法充满情趣,过程充满激励,探究充满本真的“有效教研”。
东苑小学的“憧憬”式有效教研是教学管理层时时关注、层层思考的问题。他们会提前对每一学期、每一时期的教研作出总体规划,把握教研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但教研活动的推陈出新,教研活动的形式确定创新并不来自管理者,而是来自学校的教学骨干——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每学期开学前教师上班的第一天,东苑小学必将召开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教研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教研计划的制定。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务处先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传达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精神和总体纲要,然后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确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议题,倡议拟开展的教研活动和形式。群策群力,教研形式就不断创新,好点子就纷纷亮相:课堂是流淌的艺术,海报是凝固的艺术,一幅幅浓缩了课堂教学精华的教研海报首次出现在东苑的校园,勾起了人们对教研活动的多少期待与向往;课堂连续剧将是怎样的呢?两位老师演绎同一内容不同的课堂,还得讲解不同课堂所支撑的理念和课堂模式,但堂下的老师往往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见解,于是乎衍生出了同一内容下的第三种、第四种课堂,教师们非常惬意;群舌会战的“辩课”赛;灵活便捷的QQ群问鼎教学金点……东苑小学的教研活动层出不穷,充满创新,充满希冀。
2.常规性有效教研的落实。东苑小学在开展创新教研的同时,落实常规化教研。学校制定有《东苑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东苑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东苑小学课题管理方法》、《东苑小学青蓝工程管理条例》等等制度。学校采取了分科监督、领导深入、组长把关、任务驱动、档案记载、及时评价、周报月总、成果展示、利益挂钩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为常规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提供保障。这些做法很好确保了教研活动的规范性,推动教研活动的正常化系列化开展。说课、现场评课、课件制作、普通话、计算机、三字一画等教学基本功东苑小学的老师们磨练了一年又一年。 “青年教师读书会”、“实战式教学演练”、“教学质量分析会”已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常规教研活动。
创新的教研活动,激发了老师们教研热情,触动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灵感,焕发出勃勃教研生机,赢来了课堂改革的永远春天。
二、创新备课机制,勾勒理想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要途径。抓好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的有效方法,是实现轻负高质的基石。虽然校本教研形式丰富多样,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以备课为抓手,在备课中清晰“魅力课堂”的目标,在备课中设计“轻负高质”的方案,在备课中检测“高效课堂”的效果。
1.“三次”备课制度——挖掘备课深度。学校实施“三次备课”制度。第一次备课在不看任何参考书与现成教案的前提下,完全按个人的见解写出初案;第二次备课在广泛借鉴他人设计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方案,使教案有亮点特色;第三次备课,反思上课的得失后,发现教案的可行性和不足,再次“备课”,完善教案。
学校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开展规范化。集体备课时主讲老师提出自己建构的系统化、立体化的知识体系,供老师评议参考。每堂课预设怎样上,重点是什么,难点怎样突破,备课老师讲述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同年级老师用心倾听,不停补充,深挖细耕,观点共鸣,资源共享,把课磨透磨精。在共案基础上,教师们再根据自身特点,演绎出个性化教案。不带教材,不带教本也能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就算把课备到家了。
2.“跨学科”备课——拓展备课视野。上学期始,学校尝试跨学科大型集体备课示范引领活动,全校老师集体在同一时间内统一参与某一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语文老师说,写作无差生,就像各位数学老师说的,作文教学应从阅读习惯培养开始,让孩子们看大量课外书,学会敢想、敢说、敢写。学科老师跳出了本学科的“禁锢”,开放性的交流让不同学科老师擦出教育的智慧火花,博览众长,变大家的智慧为自己的智慧。
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按照“独立备课、集体研讨 、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要求,实行“跨学科、滚动式、盲打评价”的电子教案+PPT备课方式,确保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使备课更具实效,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提供了切实保障,达到教学有法,学习得法,真正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管理模式,演绎高效课堂
1.启用教学前测,找准教学起点。为保障教学有效性,学校启动课堂教学前测研究活动,每节课教学时学生的起点如何,已有哪些知识储备,有多少人对新知掌握到何种程度,他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方式学习等问题,同年级老师会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课题研究等手段,科学得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教學明了方向,搭个梯子让学生登上吻合他们现实需求的幸福课堂。课堂教学前测研究活动让老师做足备课功课,老师不断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迈进。
2.推行“30+10”模式,确保课堂高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量,学校推出30+10课堂教学模式。为使30+10教学得以实行,学校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内10分钟练习的基本规范》,要求老师探索高效教学方式,精讲精练。40分钟教学,师生互动学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余下时间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当堂作业。本学期语、数、英、科学学科组还专门组织教师进行10分钟课堂练习作业设计评比,这样活动优化了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将课堂作业本有机融合,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富有特色的高效练习。在规范中,我们还指出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必须加强巡视辅导,善于发现学生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改进教学。前不久,学科组还举行“有效课外作业设计论坛”,教师树立起高效课堂的观念,让10分钟课堂练习达到最优化。
东苑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创新教研途径,革新备课机制,改革课堂教学,让老师们多思考、勤思索,不断感悟进取,求索创新,培育了一批“智慧型教师”,营造了灵动、理想、高效的魅力课堂。学校确立“全面加特长,高分加高能”的培育模式,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掌握、实践探究能力等全面发展。学生在快乐高效学习的同时,有了更多仰望星空的课余时间,一批批有艺术天赋的孩子脱颖而出,凸显群体化艺术教育的特点……近两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金华市轻负高质示范校”等众多荣誉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