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18 03:33马腹婵吴珊珊柳春波袁黎君骆海燕李美珍林晨昕
护理学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题型儿科教学法

马腹婵,吴珊珊,柳春波,袁黎君,骆海燕,李美珍,兰 兰,林晨昕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20)

【护理教育】

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马腹婵1,吴珊珊1,柳春波2,袁黎君2,骆海燕1,李美珍1,兰 兰1,林晨昕1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20)

目的探讨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理论讲授和病例讨论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分步设置患者病情,引导护生以评估—识别—干预—反思为途径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让护生掌握相应知识,提升临床实操技能的教学方法。并对2组护生进行课堂效果、能力提升2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和阶段测试。结果观察组在课堂气氛、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知识运用于实践7个条目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A3题型的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探究式教学法;儿科护理;护理教学

我院儿科护理课程组在儿科模拟教学平台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体会和护生的反馈,逐步提炼出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分步设置患者病情,引导护生以评估—识别—干预—反思为途径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让护生掌握相应知识、提升临床实操技能的教学方法,并在儿科护理课程中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现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3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1个班级为观察组(48名,女性,平均年龄19.67岁),腹泻患儿的护理等5个教学项目采用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另1个班为对照组(49名,女性,平均年龄19.77岁),相应项目的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个班级护生年龄、基础课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班级的授课教师相同。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儿科护理教学采用先按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的顺序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展示相关案例进行病例讨论的传统教学法。

1.2.2 观察组 儿科护理教学中腹泻患儿的护理等5个教学项目采用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按初次评估—系统评估—再次评估分3步设计教学方案。

1.2.2.1 初次评估—识别—干预—反思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护生通过观察、询问、有针对性的体检进行初次评估,迅速获取患者生命体征、呼吸状况、循环状况和神经功能等资料[1],快速识别出危及生命的问题,立即给予急救干预措施,该阶段重在反思能否及时地识别急危重症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此部分教学旨在突出某疾病危重状态的识别和急救,强调快速评估、准确识别、有效干预的重要性。以腹泻的护理为例,该阶段重在腹泻患儿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识别和扩容措施。

1.2.2.2 系统评估—识别—干预—反思 教师引导护生通过观察、详细地询问、全面的护理体检进行系统评估,获取患者一般状况、症状评估(围绕主诉的专科评估)、身体评估(从头到脚的护理体检)、间接评估(包括监护仪、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提供的数据)、既往史(包括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等)、家族史、心理—社会评估等资料[2],让护生自主探究患者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该阶段反思评估是否全面、是否正确识别出所有护理问题,给予的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此部分教学旨在突出某疾病的临床表现要点和专科护理要点,强调全面评估、识别和整体护理的重要性。以腹泻的护理为例,该阶段重在腹泻患儿脱水程度和性质的识别以及液体疗法的护理。

1.2.2.3 再次评估—识别—干预—反思 教师预设病情演变,引导护生通过观察、询问、有针对性的体检进行再次评估,获取主要症状的变化、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并发症的相关症状等资料,让护生自行识别出变化的、新增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积极治疗或预防并发症,该阶段重在反思能否正确判断疗效、发现并发症,能否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护理措施。此部分教学旨在突出某疾病治疗和护理效果的评价以及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强调动态评估、及时识别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腹泻的护理为例,该阶段重在腹泻患儿液疗效果的判断和低钾血症的防治。

1.2.2.4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流程图

图1 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方案流程图

1.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对2个班护生进行课堂效果、能力提升2个方面的问卷调查。课堂效果评价问卷涉及课堂气氛等5个条目,以1~5分计分,对应为差~好,Cronbach’s α=0.872,KMO=0.794。能力提升自评卷涉及自主学习等5个条目,从没有帮助~很大帮助以1~5分计分,Cronbach’s α=0.889,KMO=0.868。

1.3.2 阶段测试 完成腹泻患儿的护理等5个教学项目后,对2个班的护生进行一次相关教学内容阶段测试,题型为选择题,A1题型占60%,A3题型占40%,难易程度参照执业护士考试。

2 结果

2.1 2组护生课堂效果评价和对能力提升作用的比较 观察组在课堂气氛、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知识运用于实践共7个条目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

表1 2组护生课堂效果评价比较(X±S,分)

表2 2组护生能力提升评价比较(X±S,分)

2.2 2组护生阶段测试成绩比较 总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1题型的成绩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3题型的成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3.1 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使儿科护理教学过程、工作过程、临床思维培养过程相统一 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是依据护士的临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的,教师有目的设置一些情境,将预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工作过程中,同时教师通过细化的教学步骤,逐步引导护生去层层推理、分析,从评估获得的资料中识别出问题,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又恰好与医护人员临床诊疗思维模式相吻合,因此本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工作过程、临床思维培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统一。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犹如给了护生一个临床工作的参照模板,借助这个模板使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大大提升。调查中显示,大部分护生还认为这个模板也可适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本教学法也培养了护生的临床思维模式,提升了其整体护理能力,观察组A3题型成绩的提高提示护生案例分析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本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由病因、临床表现到治疗和护理(即由因到果)的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的系统性有所下降导致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强调不够突出,观察组A1题型的成绩略低于对照组,今后应加强。

3.2 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使反思贯穿于儿科护理教学过程始终反思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正性作用是得到肯定的[3],但通常多在最后的总结阶段运用,现将之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初次评估、系统评估、再次评估分别对应一次识别—干预—反思,分阶段、分步骤的反思能引导护生及时规范、矫正自己的护理行为,并要求护生从干预到识别,再到评估反向追溯,通过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大多数护生认为反思这一教学环节对分析推理能力的提升帮助最大。

3.3 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初次尝试于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因此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本教学法情境设置的需要,患儿和家长的角色必不可少,教学国尝试让护生扮演家长或年长儿[4],让她们参与到教学设计过程中来。为了扮演好角色,护生要细究临床表现,揣摩患儿或家长的心理特点,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式教学,通过换位思考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点的认识会更深刻,对人文关怀的把握会更细腻[5]。而对其他护生来说,面对真人,即使是简单的核对和解释,也远比跟模拟人自说自话要真实得多,贴切得多,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自然也更为深入、生动。然而,基于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探究式教学法初次尝试于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对于标准化病人的设置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钱素云.小儿危重症的识别和评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3):153-156.

[2]张雅丽,陈淑英,郭荣珍.新编健康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15.

[3]石国凤,高国群,刘 琼,等.反思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78-1880.

[4]柴囡楠,赵 莉.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4):291-293.

[5]穆国霞,白彩锋,李玉香,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265-266.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Pediatric Nursing

MA Fu-chan1,WU Shan-shan1,LIU Chun-bo2,YUAN Li-jun1,LUO Hai-yan1,LI Mei-zhen1,LAN Lan1,LIN Chen-xin1
(1.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Ningbo 315100,China;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chool of Medicine of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02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ycle mode of evaluation-identificationintervention-refle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ediatric Nursing.MethodsThe study involved control class and experiment class.In control class,traditional theory teaching and clinical case analysis were applied.In experiment class,inquiry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 the cycle mode of evaluation-identification-intervention-reflection was applied,After that,teaching effect and students’ability in two classes were assessed by two questionnaires and their grades in phase test were compared.Results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got higher score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class atmosphere,class attention,learning motivation,self-learning,independent thinking,analytical reasoning and knowledge-to-practice application(P<0.01).The scores in the phase test in experiment clas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class.ConclusionInquiry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ycle mode of evaluationidentification-intervention-reflec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which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in nursing education.

inquiry teaching method;Pediatric Nursing;nursing education

G424.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3.010

2014-12-17

[基金课题]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875)

马腹婵(1978-),女,浙江慈溪人,本科学历,讲师。

方玉桂]

猜你喜欢
题型儿科教学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