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的品管圈实践

2015-12-18 00:51刘明秀朱堂琼吴容勤
护理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缺陷率圈员病区

刘明秀,王 玲 ,朱堂琼,吴容勤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a.消毒供应中心;b.手术室,重庆 402760)

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的品管圈实践

刘明秀a,王 玲b,朱堂琼a,吴容勤a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a.消毒供应中心;b.手术室,重庆 40276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对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组建品管圈,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分析品管圈实施前(2014年4—6月)160 171件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为0.22%,应用鱼骨图等品管圈方法分析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根因,拟定针对性对策并于2014年7—9月对205 507件物品的清洗质量实施改进,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由品管圈开展前的0.22%,降低到开展后的0.04%(χ2=249.880,P<0.01),工作人员对品管圈运用、团队协作、活动参与度、集体荣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价值等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的缺陷率,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品管圈;清洗质量;缺陷率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清洗、消毒和灭菌是贯穿全程质量控制的主题,而有效的清洗是灭菌质量保证最关键的第一步,因此持续提升清洗质量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永恒的目标。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延误灭菌包的及时发放,影响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导致清洗质量缺陷的器械被包装灭菌后使用,产生潜在的感染风险。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性质相关联人员自发组织,以PDCA循环为管理基础,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4年4—9月通过开展品管圈降低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品管圈的实施方法

1.1 组圈并确定圈名圈徽 根据自愿参加、活动加分的组建原则成立品管圈,圈成员9名,年龄(45.78±5.76)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2名,高级技工2名,学历:本科1名,专科2名,中专4名,高中2名。由专业知识丰富、熟悉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的副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圈内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士长任辅导员,负责上、下级部门的联络;1名秘书负责圈会记录。圈名和圈徽由圈员投票决定,圈名为蝶翔圈,其寓意是破茧成蝶、自由翱翔,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携手并进,历经灵魂的洗礼蜕变终将熠熠生辉。

1.2 主题选定 召开圈会,针对我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5个方面对圈员提出的数个主题[2],采用5级评分标准,5分表示最高,1分表示最低。主题降低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降低灭菌包外标签缺陷率、降低灭菌包数量缺陷率、提升库房环境质量的总分排序是 23.67、23.01、21.54、17.56 分,因此“降低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被确定为本次品管圈的主题。主题宗旨是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务实创新,持续提升清洗质量品质,建设消毒供应中心特色品牌,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1.3 拟定活动计划书 品管圈计划共6个月,活动时间为2014年4—9月。第1个月确定主题、圈名、圈徽,拟定计划;第2—第3个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第4—第6个月实施验证;第6个月效果确认,标准化及持续改进。

1.4 现状把握 2014年4—6月,清洗物品总量160 171件,清洗物品缺陷总量349件,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0.22%。清洗质量缺陷类型主要是锈迹、污渍、血迹。不同科室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神经外科病区清洗数量206件,缺陷数量12件,缺陷率5.83%;眼科、耳鼻喉病区清洗数量2 573件,缺陷数量63件,缺陷率2.45%;口腔科清洗数量2 579件,缺陷数量33件,缺陷率1.28%;手术室清洗数量77 807件,缺陷数量187件,缺陷率0.24%,红宇病区(我院分院)清洗数量14 671件,缺陷数量29件,缺陷率0.20%;急诊科清洗数量8 961件,缺陷数量13件,缺陷率0.15%;供应室清洗数量53 374件,缺陷数量12件,缺陷率0.02%。圈员进行了器械清洗质量相关文献的搜索,并展开了对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科室层面因素分析:某个病区做口腔护理时器械连续使用2~3 d,致使器械存在陈旧的污渍、锈迹;普遍存在的问题:器械表面污染物干涸;部分器械有陈旧锈迹,按正常除锈程序5~15 min甚至30 min,仍不能彻底清除;部分器械铬镍合物脱落,虽然手工初洗时对锈迹部位进行了常规除锈,但机器清洗中可能会产生新锈迹。

1.5 目标设定 根据目标设定原则[3],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0.22%-0.22%×88.54%×80.0%=0.06%。依据二八定律,将改善重点拟为88.54%。

1.6 解析 结合文献和科内污染物品的现状全体圈员展开头脑风暴法[4],应用鱼骨图分析了我科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根因,见图1。根据80/20原则罗列出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3大要因:器械质量差、器械面刷洗不全、污染物品未初步处理,见表1。

图1 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鱼骨图分析

表1 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要因分析

1.7 对策拟定实施 圈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寻求对策,拟定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对策[5],并从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三方面进行投票,最终确定对策并按PDCA循环实施。实施前进行全科培训学习,并制定了措施实施检查表和清洗质量阳性结果检查表。

1.7.1 及时更新质量差的器械 制定了器械、器具更新的标准:铬镍合物明显脱落的器械、器具,有污渍、锈迹的经清洗和除锈后不能彻底清除的器械、器具,功能缺失的器械、器具等,与临床科室沟通更新器械。凡初洗环节不符合清洗质量要求的器械、器具单独装一篮框,注明更换标志,经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后退还临床科室;包装时认真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不符合继续使用要求的器械不予包装灭菌退还科室。

1.7.2 对污染物品进行初步处理 (1)护士长会议上传达病区使用器械后的相关要求及说明预处理的目的,同时全院发短信通知:污染物品表面有明显血迹和污染物需初步处理,由临床使用者负责。(2)工人回收时发现有明显血迹和污染物的报告护士长,由护士长单独与病区护士长沟通。(3)污染物较多或干涸的器械在多酶液浸泡10 min后再刷洗。

1.7.3 责任到人,加强器械面的刷洗 (1)器械初洗时每个面均要刷洗到位,放入篮框后再次检查清洗质量;(2)凡污染物较多或干涸的器械初洗时每次刷洗1把;(3)器械初洗后标注清洗者,责任到人。

1.8 标准化和持续改进 固化规章制度并全科培训学习。完善下收操作流程,增加器械、器具的更新标准和器械手工初洗操作流程。品管圈活动结束后总结优点、缺点,巩固成果,持续清洗质量改进。

1.9 效果评价 比较品管圈实施前(2014年4—6月)160 171件物品与实施后(2014年7—9月)205 507件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

1.10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品管圈实施前清洗物品总量160 171件,清洗物品缺陷总量349件,缺陷率0.22%;品管圈实施后清洗物品总量205 507件,清洗物品缺陷总量78件,缺陷率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80,P<0.01)。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有效提升了物品的清洗质量 清洗质量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基石。清洗不彻底,残留污染物会形成生物膜,影响消毒质量,造成灭菌失败,还可造成器械锈蚀,缩短器械使用寿命[6]。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很多,通过现状把握和根因分析发现,器械质量差是导致我科清洗质量缺陷的首因。而大部分器械更换的决定权在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因器械更换成本高,致使清洗质量缺陷得不到根本解决。借助品管圈的平台,品管圈小组增强了改变现状的信心,制定了器械、器具的更新标准,圈长和辅导员分别利用沟通交流技巧与病区护士长沟通,以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行业标准为钥匙,开启了由消毒供应科掌握器械、器具质量的这扇大门。针对清洗质量缺陷的要因,圈员充分展示智慧,拟订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如病区对污染物品的初步处理,污染物干涸的器械在多酶液里浸泡后再刷洗,器械初洗后标注清洗者,包装环节不符合清洗质量要求的器械不予包装灭菌等,从根本上扭转了清洗质量缺陷,使缺陷率从0.22%降至0.04%。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因不能满足清洗质量要求而更换的器械达375件,其中污渍、锈迹器械304件,铬镍合物脱落器械45件,功能缺失器械26件,有效提升了物品的清洗质量。通过清洗质量品管圈的开展,还制止了某病区不规范的口腔护理操作。

3.2 开展品管圈,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充分体现了其自我价值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老化、学历低,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的岗位培训为主,大部分人不了解品管圈甚至很陌生。品管圈管理手法是一项系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强调自下而上、人人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重视每一个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发挥,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7-8]。在建立品管圈初期,科内普及品管圈基础知识,使每位圈员了解活动的过程及意义,积极融入其中。整个活动中,圈员协作,搜集文献、分析要因、寻求对策,然后专人负责实施,增强了团队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品管圈手段的运用从活动前的1.44%提高到活动后的6.78%,小组成员掌握了甘特图、鱼骨图、柏拉图、矩阵图、雷达图等管理工具,向全院展示了科室内涵建设,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品管圈工作方法不仅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也利于措施的执行,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益[9]。

[1]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0.

[2]余明仙.品管圈管理对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0):2543-2545.

[3]王 姗,金如燕,沈 蔚.品管圈在提高时间静脉用药准确性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A):15-16.

[4]付 倩,程惠玲.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1):18-21.

[5]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6]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07-124.

[7]李月美,张玉清,罗明琴,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6):61-64.

[8]周爱霞.品管圈活动对提高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4,28(11):3922-3924.

[9]严立群,胡碧霞,彭爱珍.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9(2):48-50.

R471;C931.3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9.020

2015-01-01

刘明秀(1972-),女,重庆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通迅作者]王 玲(1963-),女,重庆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

江 霞]

猜你喜欢
缺陷率圈员病区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
降低变压器缺陷率及故障率的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