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王维利,栾贝贝,洪静芳,朱 宇,张晶晶
(安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及应用效果的行动研究
王 婷,王维利,栾贝贝,洪静芳,朱 宇,张晶晶
(安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方法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遵循行动研究的原理和步骤,制定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2010级护理本科生自愿报名入培训组,共30名;随机抽取剩余学生中30名作为对照组。培训组接受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活动及常规教学计划的科研内容学习,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教学计划的科研内容学习。在第6学期末,使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价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组学生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学生在认为科研非常有兴趣、非常重要、对未来工作学习非常有帮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行动研究可指导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且此模式能够加深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认识和科研能力,尤其是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的掌握,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研究打下基础。
护理本科生;行动研究;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新的学科目录设置中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这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加快提高自我素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更高要求。国家教委1987年就已明确提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因此,科研能力是护理本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护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然而,已有研究显示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不理想[1],而对科研能力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主要通过实践研究进行探索。行动研究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的、包含行动干预措施,是基于研究、行动、反思和评价之间连续的相互作用过程[2]。行动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改革,并由此提出或提炼理论。现有研究证明其在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效果[3-5]。为了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2012年7月—2014年12月对我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基于行动研究的科研培训活动,探讨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行动研究的应用效果。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10级(大学三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共140名,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培训组,共纳入32名,之后有2名同学因身体原因退出,最后30名同学进入培训组;将其余的108名学生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女性。培训组年龄(20.40±5.17)岁,学生干部8名,城镇学生10名,独生子女5名,高中文科生19名;对照组年龄(21.43±1.07)岁,学生干部 6名,城镇学生11名,独生子女4名,高中文科生15名。将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包括上述资料及血型、经济状况、单亲家庭与否、大学志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定培养模式 根据行动研究的步骤和要求,制定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学生在接受常规科研教学的基础上,参加科研培训(常规教学内容同对照组)。具体过程及实施情况如下。(1)建立培训小组:由课题组5名护理学院教师组成,其中1名教授、4名副教授;另有7名护理专业在读硕士生参加。(2)确定研究主题:为“构建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科研能力”。(3)制定行动计划:课题组前期已对2007级、2008级、2009级共40名本科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前期科研培训经验总结和前期3届培训学生座谈会的意见反馈,初步形成了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4)实施行动计划:选择学生周末课余时间、寒暑假各集中1—2周的时间进行培训,目前已完成第4—第9学期的行动计划。(5)行动反思及反馈:每阶段培训结束后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并举行课题组和培训学生的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全部感受、对培训内容、形式和培训者的意见,以此调整下一阶段的科研培训计划。(6)行动评价:使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6]作为评价指标以评价培训效果。最终形成的培养模式见表1。
表1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1.2.2 培养模式特点 (1)导师制,30名学生由课题组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本科生科研培训的导师分配,每名导师带5~7名本科生,导师的选择采取双向选择机制,将导师的研究方向与学生的兴趣方向相结合,增加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配合,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2)硕本联合学习,将7名在读硕士生与本科生进行配对,让本科生参与研究生课题研究活动,增加本科生科研的可行性和积极性。(3)本科生定期学习汇报,使学习有信息输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2.3 对照组 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为本校公共卫生和护理学等专业教师。学生在第6—第7学期学习《护理研究》、《卫生统计学》、《文献检索》课程,学生无临床实践、学习汇报等安排。
1.3 评定工具 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1)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7]用于测量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由刘瑞霜根据科研能力构成要素的理论框架编制。量表包括40个条目4个维度:论文写作(9个条目)、基础知识(13个条目)、统计学知识(7个条目)、软件操作(11个条目)。采用 Likert 4级评分方法,从“无法做到”至“完全能做到”依次给予0~3分,量表总分为0~120分,以此将科研能力水平分为:高水平 (81~120分 )、中水平(41~80分)、低水平(0~40分)。在本次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Cronbach’s α=0.83。 (2)另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人口学信息,并增加4个条目测量学生对科研的认识:“您对科研感兴趣吗”、“您觉得科研重要吗”、“您觉得科研对您工作和学习有帮助吗”、“您觉得哪些因素影响了您的科研兴趣”,其中前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应答,如非常有兴趣、有兴趣、一般、没兴趣和非常没兴趣;最后一个条目给出3个选项及1个自填选项,可多选。
1.4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约定时间后使用统一指导语,对60名本科护生统一实施调查,调查结束后统一收回。学生填写时间为10~15 min,无不可理解条目。回收率100%,应答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0.0分析。首先观察资料的分布情况,然后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学生的年龄和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分值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学生的学生干部数、家庭所在地分布、独生子女数、高中文理科、血型、护理专业是否第一志愿、是否单亲、家庭经济水平等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构成比差异。因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各维度条目数不全一样,为了维度的可比性,故采用得分率进行标准化,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100%。设立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本科生科研能力得分比较 培训组学生科研能力量表得分(78.60±21.08)分,处于中等水平,4个维度按得分率排序,从高到底依次是软件操作、统计学知识、基础知识和论文写作;对照组学生科研能力量表得分(31.30±14.65)分,处于低水平,4 个维度按得分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基础知识、论文写作、统计学知识和软件操作。两组科研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得分均大于对照组得分,说明行动研究科研培训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见表2。
表2 两组本科生科研能力量表得分及比较
2.2 两组本科生对护理科研态度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本科生对护理科研态度的比较(名,%)
3.1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总体处于低等水平 本次调查显示,对照组学生科研能力总得分范围跨度较大,为 9~60(31.30±14.65)分,提示本组本科护生整体科研能力处于低等水平,个体之间科研能力变异大。廖晓艳等[7]调查发现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不高。本次研究中,在4项科研技能中,得分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科研基础知识、论文写作知识、统计学知识、统计软件操作技能,与赵龙等[8]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统计学知识及统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科研的较大障碍。提示学校对学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时,需稍偏重于统计学方面的教育。
3.2 行动研究培训模式可以加深护理本科生科研认识,提高科研能力 本次调查显示,培训组学生科研能力总分均分为78.60,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底依次是软件操作、统计学知识、基础知识和论文写作,且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行动研究培训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并能解决学生统计学知识薄弱的问题。
表3结果可见,培训组学生在认为科研非常有兴趣、非常重要、对未来工作学习非常有帮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培训组较多的学生认为是个人的兴趣影响了科研能力,对照组较多的学生认为与主课程学习压力大有关。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行动研究科研培训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科研重要性、未来事业发展的帮助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水平。
行动研究是护理研究领域的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传统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基础上,承继两者优势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根本旨趣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而是为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促进教学实践本身的改进。实际上,行动研究往往是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规律[9]。在本次效果研究中,研究不是目的,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使其具备研究的素质,包括树立研究意识,激发研究兴趣,初步掌握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精神等。本研究组从以下几方面遵循了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10]:(1)持续监控、修改和评价是行动研究的首要原则。通过前3届的摸索,制定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科研需要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科研基础知识、量表相关知识、统计学知识和软件操作等。系统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11]。并且,定期让学生去临床实践和学习汇报,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和对知识的反复思考。结合学生的建议和学习效果、负责教学的研究生的建议和想法、导师们的思考,我们不断的调整计划和培训内容。(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定性法表现为定期和学生沟通交流,以半结构式问题为主,涉及教学内容、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实用程度等;定量法表现为使用统一的量表测量学生的科研能力,评价学生在毕业时课题完成情况、论文撰写数量。(3)不断反思内省。张美芬等[11]建议,学院应重视本科生科研意识的早期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因此本研究定在第4学期末开展培训活动,比正常的教学计划提前0.5~1年,比前3届培训时间提前0.5。
3.3 研究结果对未来行动计划的调整和启示 在本次培训中,2名本科护生因为身体原因退出,5名本科护生认为英文文献阅读比较难,5名本科护生认为培训活动占用寒暑假时间过长,希望能安排在学期内进行。针对学生反馈的这些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将行动计划进行部分调整:(1)培训时间上,利用开学初期,学生分内学习任务较轻,转移部分寒暑假的培训内容;(2)培训形式上,参与科研培训是本科护生完全自愿,这样本科护生在主观上的退出意愿会减少;将前3届在读本科生与现培训学生配对,从长远的角度思考科研对自身发展的益处,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以此提高本科护生科研积极性;(3)奖励规定上,一定的物质奖励能激发本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本科护生毕业前,对完成课题、发表论文和综述者给以一定的物质鼓励;(4)培训人员上,鼓励前3届在读本科生参与现培训活动的教学,以自身初学习的体验为基础,结合目前本科护生需求,降低学习内容难度,以实用为原则,不强调内容的广泛,培养本科护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学习的精神。
本科护生获取的初步研究能力主要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和从事科学研究打基础,并不是在大学期间就期望成为专业性研究人员。实践证明,行动研究可以用于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此模式可以早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系统学习护理科研相关知识,尤其可以提高本科护生的统计学知识和软件的掌握程度,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和从事科学研究打基础,以此达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护理本科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的教育目标。
[1]谢伦芳.关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57-359.
[2]de Oliveira S N,Prado M L,Kempfer S S,et al.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Nursing Consultation Education via Clinical Simulation with Actors:Action Research[J].Nurse Educ Today,2015,35(2):50-54.
[3]Lee-Hsieh J,Kuo C L,Tsai Y H.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aring Curriculum in Taiwan[J].J Nurs Educ,2004,43(9):391-400.
[4]Seib C,English R,Barnard A.Teach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munity Nursing: Using Action Research to Increase Engagement and Learning[J].J Nurs Educ,2011,50(9):536-539.
[5]郭瑜洁,沈王琴,宋 艳,等.“关怀叙事”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教学的行动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4):4-7.
[6]刘瑞霜.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243-244.
[7]廖晓艳,吴 睿,李 利,等.护理本科生与本科学历低年资注册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8A):33-36.
[8]赵 龙,韩 爽,卢 彪,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4-66.
[9]夏海鸥,孙宏玉.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09-315.
[10]胡 雁.论行动研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58-160.
[11]张美芬,尤黎明,刘 可,等.我院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2-134.
Action Researc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in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ANG Ting,WANG Wei-li,LUAN Bei-bei,HONG Jing-fang,ZHU Yu,ZHANG Jing-jing
(School of Nursing,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tion research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MethodsUnder the guidance of action research method,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pattern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 was developed.Junior nursing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research participated in the cultivating activities voluntaril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tud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participated in training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normal courses while those in control group only had normal courses.The Nur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Evaluation Scal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sixth semester.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had higher score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ch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more students regarded scientific research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ir future(P<0.05).ConclusionAction research benefit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which is useful to improve the interes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nursing undergraduates;action research;capac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training pattern
G42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9.005
2014-10-30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66037);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170)
王 婷(1987-),女,安徽宿州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王维利(195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方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