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茶叶农残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2015-12-18 15:30周开云江仕龙王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湄潭县茶农植保

刘 霞, 周开云, 江仕龙,2, 王正义, 江 健*

(1.贵州省湄潭县植保植检站,贵州湄潭 564100;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省遵义市植保植检站,贵州遵义 563000)



湄潭县茶叶农残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刘 霞1, 周开云1, 江仕龙1,2, 王正义3, 江 健1*

(1.贵州省湄潭县植保植检站,贵州湄潭 564100;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省遵义市植保植检站,贵州遵义 563000)

根据湄潭县茶叶农残安全现状,指出了该县茶叶农残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引导与管理、科学地进行农残的抽检、加强茶树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队伍建设、提升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注重植保部门的服务工作等对策。

湄潭县;茶叶;农残;现状与对策

茶产业是湄潭县的主要支柱产业,现有茶园面积4万hm2,是贵州省最大的产茶县,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3位。近年来,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和单一施用农药导致茶园病虫害耐药性逐渐提高,致使茶园农药施用频率及施用量逐年增加,农药残留严重威胁着茶叶农残安全,也阻碍了茶叶品质的提升。为此,笔者分析了湄潭县茶叶农残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统防统治”为中心的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为湄潭县乃至全国其他茶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湄潭县茶树农残安全现状

目前,威胁湄潭县茶树农残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水溶性农药、农药安全间隔期、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等。虽然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但是茶叶企业、基地生产从业人员、茶农对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往往采取放任态度,从而造成了企业基地缺少专门管理质量安全的相关人员进行源头上茶叶质量安全的管理。该县茶叶的生产管理除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的自有(或挂钩)基地外, 基本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管理为主。分散经营户以中老年为主要群体,经营管理观念较为守旧落后,科学用药认识不足,常凭个人感觉和习惯盲目用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长期使用单一农药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加上随意加大用药量,导致农药残留检测超标。有些茶农不了解茶园病虫实际情况和主要防治对象,在选购农药时把防虫、治病的多种农药一起购买混配使用,不但浪费农药、增加成本,而且造成茶叶农药残留累积。个别茶农不重视农药安全间隔期的问题,在茶青采摘前担心受病虫为害,打保险药,新梢芽叶生长成熟就采摘,安全间隔期不到,导致农药残留超标[1]。

2 湄潭县茶叶农残安全存在的问题

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湄潭县茶叶农残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相关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茶叶企业、生产基地、茶农对茶叶农残安全问题还不够重视。除少数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的自有(或挂钩)基地外, 一些没有生产基地的茶企对茶叶农残安全心存侥幸,在收购茶青时往往不关心农药残留问题,只考虑茶青的其他品质和价格,根本就不重视茶叶农残问题。如果在茶叶收购过程中有农残超标的茶青,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不注意自检,很容易造成成品茶流入市场,最终损坏的不仅是个别茶叶企业的形象,而且是整个湄潭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2]。

2.2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主体以农户自防为主 湄潭县的茶叶种植模式基本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管理为主。分散茶叶种植户以中老年为主要群体,经营管理观念较为守旧落后,科学用药认识不足,常凭个人感觉和习惯用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造成防效下降,随意加大用药量导致农药残留检测超标。有些茶农不了解茶园病虫实际情况和主要防治对象,将防虫、治病的多种农药一起混配使用,造成农药浪费以及茶叶农药残留累积。有的茶农甚至施用茶园禁用、限用农药。

2.3 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力量薄弱 湄潭县目前负责茶叶病虫害技术的只有湄潭县农牧局植保站,该站只有4人,他们所承担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太多的精力专门投入到茶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虽然该站已对全县的茶树病虫害种类、发生时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初步掌握了该县茶树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本数据,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工作量大、调查任务重等原因,该县部分茶叶病虫害具体发生、为害规律尚未明确。

2.4 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有待发挥 湄潭县大部分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初衷都是对接国家的优惠政策,过度依赖政府,初期靠国家项目支撑,后期发展不力。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统筹、管理、销售方面的带动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绝大部分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名存实亡的,如果没有政府支持、茶企对接,自身的生存都很困难,对茶叶农残安全的重视程度非常低。

2.5 茶叶农药肥料专柜(专营店)制度有待规范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文件和省农委的要求,湄潭县在主产茶区设立了茶叶农药肥料专柜(专营店),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利益取向不一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用药专柜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向茶叶种植区域,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而对于农药经营户来说,希望获得茶叶农药专柜的经营权,在部分地方垄断经营,获取最大利益化。第二,茶园用药旺季,流动商贩开车送农药到茶区进行兜售,茶农因价格相对便宜而购买。第三,由于专柜农药品种少、价格高,导致茶农很少在专柜购药,即使购药,销售人员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也常常向茶农推荐或加大剂量用药,所以茶农就去非茶区农药店或者在推销农药的游商处购药。专柜由于只能买规定的茶叶用农药、化肥,加之顾客较少,经营困难。

2.6 杀虫灯、色板的推广使用存在很大的误区 目前,湄潭县茶园内的大多数太阳能杀虫灯几乎没有正常地使用, 很多由于管理不善,已经损坏。另外,茶农也存在误区,认为只要在茶园内安装了杀虫灯、色板,所有害虫均能得到防治。

3 解决茶叶农残安全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茶叶生产过程中有关质量安全的现状和问题,除了现有的有效措施外,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对茶叶从业人员的茶叶安全用药培训,增强农残安全意识 政府职能部门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对相关部门技术人员、镇农业服务中心、茶叶企业、茶叶种植区的大户开展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等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用药的培训;普及湄潭县茶树病虫害种类、发病规律及虫害的消长规律,使企业、茶农等掌握在茶园中每个防治适期病虫害的药剂品种、施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及适时施药技术。各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发放用药明白卡、悬挂宣传挂图、播放防控技术光盘和广播等形式对茶农进行培训,使茶叶企业、茶农更好地掌握茶叶病虫害、安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3.2 茶树病虫害防治以“统防统治”为主体 对于湄潭这个产茶大县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茶农自行防治的方法,既增加了茶叶农残超标的风险,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并且如果茶农自己防治茶园的病虫害,相邻茶园又没有进行防治就会增加病虫害再次暴发的风险。而专业化统防统治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基础,有效实施绿色防控的科学集成技术,实现了防治效率、效果、效益“ 三提高”,做到损失、用工和用药“三减少”,使茶区以茶树为中心的整个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平衡。建议企业聘请专业统防统治组织或者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自己组织统防统治。

湄潭县常见的茶树病虫害及低等植物有20多种,进行绿色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技术尚需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技术措施。实施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要以茶园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基础,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色板诱杀、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精准施药技术)等科学集成,实现茶园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3]。

3.3 加快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队伍建设,植保部门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不能只依靠县植保植检站专业植保机构,还要加强镇防治技术队伍的建设。镇农业服务中心是镇防治技术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方原因,基层的农技推广体系已基本丧失作用。要抓好茶叶农残安全建设,不仅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人员进行专业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培训,更需要政府明确农业服务中心的职能。

茶树病虫害防治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专业的防治技术队伍,还需茶农、农资经营户、茶叶专业合作社、企业一起参与。这就要专业植保机构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内容包括:茶叶农残安全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简单的用药知识、病虫害识别、安全间隔期知识;对农资经营户进行国家、省、市、县茶叶用农药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学会甄别茶叶禁用、限用农药;对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全面的茶园常见病虫害识别、茶园病虫害防治时期、茶园科学用药以及施药器具选择的培训。

县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人员在茶叶采摘期间(3月中旬至10月中旬)勤查茶园病虫害发生动态,在病虫害发生危害初期及时发布茶叶病虫情预报,提供科学用药方案并指导专业合作社进行茶园用药防治。若遇茶园病虫突发现象,农户、专业合作社可立即向县植保植检站汇报,由县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到茶园查看,确定可行的防治方案,并由茶叶专业合作社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统防统治。

根据预测预报和多年观察统计,湄潭县全年大面积茶园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共施4次农药,其中第1次施药于春茶采摘结束修剪后(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初)进8月中旬末至下旬初(如果不采摘秋茶,可不施药),第4次在10月中下旬结合冬季茶园管理进行修剪封园,施用药剂为石硫合剂。对于零星突发性病虫害,应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调查进行预测预报,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用苦参碱、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挑治。

3.4 调动茶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强化植保专业合作社在茶叶病虫害防控方面的服务能力,形成茶企统防统治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对接,实行优质优价服务,让茶农积极参与到互动合作中,同时,加大统防统治经费向茶叶专业合作社倾斜的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对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开展较好的基地及企业进行宣传,在项目的申报上尽量给予扶持,并且将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共享给其他的茶叶基地、企业及专业合作社。

规范湄潭县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应组织、固定一批文化素质较好的年轻成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在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该县的茶树病虫害种类、发生时间等进行调查,同时做好田间预测预报,掌握茶园的病虫流行发生规律,茶园基地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企业基地应成立统防统治实施小组,散户茶农也要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下参与到合作社中,实行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农的运作模式,每年茶园按1 200~1 500元/hm2的管理费交与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组织人员进行茶园统一管理,包括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修剪、封园等田间农事操作,茶农只需进行茶叶采摘工作。

3.5 建立茶叶农药肥料专柜(专营店)制度 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茶叶农药肥料专柜的建立,在项目和资金上尽量给予倾斜,对茶叶农药肥料专柜经营户进行宣传、培训,政府也要多利用电视、广播、镇村公开宣传栏对茶叶农药肥料专柜进行宣传,使茶农从多渠道认识到茶叶农药肥料专柜的存在和价值,逐步改变以往到游商、流动商贩处购买茶叶用药的情况。政府部门应对茶叶农药专柜经营好的经营户进行表扬和奖励,提高茶叶专柜经营户的积极性,从而使专柜更好地发挥作用。

3.6 完善对茶区基础设施的管理 目前,湄潭县茶园内的大多数太阳能杀虫灯由于管理不善已经损坏,建议茶区镇村立即对本辖区茶园的杀虫灯进行登记,如有损坏,应联系杀虫灯厂家修理维护,并安排专人对茶园的杀虫灯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在每年的3月上旬开灯,10月下旬关灯,控制鳞翅目害虫(茶毛虫、茶毒蛾、茶蓑蛾、茶尺蠖等)、鞘翅目害虫(金龟子)、半翅目害虫(蝽象)等趋光性强的害虫。

在每年4月上旬挂24 cm×40 cm黄色、蓝色粘虫板各300 块/hm2,控制同翅目害虫(小绿叶蝉、蚜虫)、缨翅目害虫(蓟马)等没有趋光性但有趋色性的害虫。

从产业层面上看,政府应该发挥更多的引导和管理作用,而不是具体地参与到茶叶市场经济中来。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公共品牌(如“湄潭翠芽”)的使用、企业升级呈报、项目申报等约束茶叶企业,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宣传,让所有茶产业从业人员意识到茶叶农残安全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给茶叶农残安全上一道保险。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品牌(如湄潭县的“湄潭翠芽”、“遵义红”等)的使用、企业升级呈报、项目申报等约束茶企,对在茶叶农残安全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尽量满足其要求并大力宣传,对做得不好的企业进行惩罚[4]。

政府职能部门把茶叶质量检查的重点放在企业上。由原来的企业送检变为常态化不定期抽检,由原来的只检测成品变为检测茶青、半成品、成品。明确茶叶农残安全的主体是企业,茶叶农残生产安全是茶叶企业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严把生产质量关,并自己或通过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茶青原料基地[5]。

对于湄潭县茶园种植区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种植模式来说,在实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建议推广使用静电喷雾器,积极推行高工效施药新技术。静电喷雾器施药具有省水、省工、省药的优点,可大大减少茶园用工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也能缩短茶叶采摘安全间隔期,能有效地将茶叶农残降低到最低限度。

[1] 黄金萍,李星仪,肖云香,等.景洪市茶叶农残安全发展现状与对策[J].财经农业经济,2013(4):31-32.

[2] 胡红秋.茶叶农残安全追溯系统介绍[J].蚕桑茶叶通讯,2014(10):15-18.

[3] 任廷远,安玉红,谢姣,等.贵州省茶叶行业及茶叶行业质量现状的研究[J].贵州茶叶,2010,38(2):10-11.

[4] 陈友权,李建伟,韩梅,等.关于我国绿色植保的几点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1):5-6.

[5] 张宝林,赖飞,庞宏宇,等.贵州茶叶农残安全现状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3,30(2):187-189.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黔科合[2012]6012号)。

刘霞(1977- ),女,贵州湄潭人,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研究。*通讯作者,高级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2015-04-20

S 41

A

0517-6611(2015)17-142-03

猜你喜欢
湄潭县茶农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湄潭县开展2021年“开学季·关爱行”助学活动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湄潭县茶叶产量与气候关系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湄潭县降水突变特征分析
2007-2008年度油菜“3414”肥料田间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