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探讨

2015-12-18 14:46刘树德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白蛾成虫幼虫

刘树德

(灵璧县林业局,安徽宿州234200)

灵璧县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探讨

刘树德

(灵璧县林业局,安徽宿州234200)

美国白蛾2012年由苏北传入灵璧县境内,2013-2014年扩散蔓延,现已成为灵璧县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防治对象。为了有效防控美国白蛾,实现“早发现、早防控”的目的,本文论述了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调查方法和防控措施等内容。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征;调查方法;防控措施

灵璧县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北接江苏省徐州市,水陆交通便利,泗许高速,徐明高速,宿淮铁路,302、303、201、233省道贯穿全县,横跨豫、皖、苏三省的新汴河从境内流过。截至2014年底,全县林地面积4.34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70万hm2,森林覆盖率18.03%,林木绿化率为21.52%,活立木总蓄积量380万m3,年采伐量10万m3左右。美国白蛾最早于2012年7月,在与江苏徐州市接壤的下楼镇发现,后相继在朝阳镇、渔沟镇、尤集镇等地发现美国白蛾。2012年灵壁县被省林检局确认为美国白蛾疫区。

1 生物学特征

1.1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灵璧县一般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5月初为羽化高峰期。幼虫4月底开始危害,延续到6月下旬,幼虫老熟时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可以同时发现卵、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下旬当年的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基本上在树皮缝隙、土石块下、建筑物缝隙等处。成虫喜夜间活动、交尾,飞翔能力不强,一般在200 m范围内活动,成虫的寿命一般4~8 d。

1.2 形态特征

1.2.1 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5 mm,翅展23~44 mm。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雌虫的翅、腹部纯白色,触角锯齿状;雄虫纯白色,越冬代前翅有灰褐色翅斑,个别腹部有1或3列黑点,触角双栉齿状。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外侧黑色,内侧白色。

1.2.2 卵

近球形,直径0.4~0.5 mm,初产卵浅黄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表面有多数规则小凹刻。

1.2.3 幼虫

幼虫体色变化较大,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2~37 mm,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

1.2.4 蛹

体长8~15 mm,初化蛹为淡黄色,后逐渐变为暗红褐色。臀棘由10~16个细刺组成,每棘端部膨大呈盘状,长度几乎相等。胸部背面中央具一纵脊。

1.3 危害症状

美国白蛾危害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的叶片。1~2龄的幼虫一般群居在吐丝结成的网幕中,在叶的背面啮食叶肉,被害叶片呈纱窗状;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透,呈小孔洞。随着虫龄的增长,幼虫不断将网幕增大,一般网幕长1 m左右。危害严重时,一株树上的网幕达到几十个。网幕把树叶及小枝条缀连在一起,对树木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4龄后幼虫分散成小群体蚕食树叶,5龄后幼虫爬出网幕单独活动、取食,直到全树叶片被吃光。美国白蛾在灵璧县食性杂,发生量大,传播蔓延快,所到之处,不少植株的叶片被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发育。

2 调查方法和结果

2.1 调查方法

2.1.1 调查形式

灵璧县连续两年采取踏查和详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查。在踏查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地进行详查,主要以乡镇为基本调查单位,疫情普遍发生后以行政村为基本调查单位。由乡镇林业工作站具体负责组织调查监测。

2.1.2 调查范围

详查的范围主要是上年度美国白蛾发生区周围的绿化带或四旁树,与疫情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公路沿线、村庄周围的树木,尤其是朝阳镇、渔沟镇、高楼镇等乡镇的木材集散地周围的树木。根据美国白蛾趋异味的特点,调查重点是臭水坑、牲口圈、猪圈、养殖场、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等周边的树木,调查主要树种有杨树、法梧、榆树、桑树、樱桃、樱花等。

2.1.3 调查时间

调查的最适时期是美国白蛾的幼虫网幕期,在本县调查最佳时期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第三代幼虫危害盛期9月上旬,此时开展调查便于观察。

2.2 发生情况

2013年7月20日至8月10日,灵璧县开展了全县范围内第二代美国白蛾普查工作,参与调查人员196人次,设调查点6 580个,抽查公路两旁林带8 hm2,果园17.33 hm2,四旁410 hm2。在北部下楼镇、朝阳镇、尤集镇、渔沟镇4个乡镇发现美国白蛾。其中下楼镇、渔沟镇呈片状分布,其他乡镇呈点状分布。发生疫情村8个,低虫口发生面积4.73 hm2,轻度发生面积1.07 hm2,发现网幕306个。

2014年6月上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3次美国白蛾普查工作,参与调查人员453人次,设调查点23 468个,抽查公路两旁林带5 459.53 hm2,片林8 189.27 hm2,四旁8.03万hm2。普查发现,美国白蛾发生程度明显高于2013年,在北部下楼镇、朝阳镇、尤集镇、渔沟镇、浍沟镇、高楼镇、大路乡、朱集、尹集9个乡镇发生美国白蛾。其中渔沟镇、朝阳镇、下楼镇和尤集早期发生的乡镇全面发生,其他与其相邻乡镇呈点状分布。第三代低虫口发生面积196.47 hm2,发生面积1 144.53 hm2,其中轻度发生面积933.20 hm2,中度发生186.87 hm2,重度发生24.47 hm2,有虫株数14 810株。

3 防控措施

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和危害严重等特点,极易暴发成灾,对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减轻美国白蛾的危害,灵璧县积极应对,形成了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

3.1 政府主导,强化职能

3.1.1 做好虫情监测

美国白蛾发生后,县里及时组织普查,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发现幼虫就地销毁,以防蔓延扩散。每年,县林检站在做好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候资料,综合分析、预测当年美国白蛾的发生发展趋势,做好防控预案。2013-2014年,县林检站先后组织全县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了4次普查、调查工作,对发现的疫情均进行了及时除治,共除治美国白蛾网幕5 000多个。

3.1.2 深入宣传动员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等,广泛宣传开展美国白蛾防控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防控技术,改变林农重栽轻管和防治“等、靠、要”的思想,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防控,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3.1.3 强化技术培训

及时举办全县林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详细讲解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虫情调查方案、防控方法以及最新虫情动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送科技下乡、发放防控技术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等,将防控技术送到田头地头,让林农了解掌握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水平。2013-2014年,送科技下乡6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多份,培训林农1 000多人次,提高了林农的识别、防控能力。

3.1.4 加强检疫工作

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花、果品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进行严格检疫。每年10~12月份,县林检站组织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对辖区内的林木种苗进行全面检疫,每年检疫苗木600万株左右。在每年的春季造林季节,组织力量重点对从外地调入的林木种苗、种条进行复检,从源头上控制美国白蛾的扩散。

3.2 防控措施

为迅速开展美国白蛾防控,灵璧县重大疫情防治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在县电视台“磬乡田野”栏目中制作专题片介绍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全县上下动员起来群防群治,开展剪除网幕、围草诱蛹、灯光诱杀、捕捉成虫、人工挖蛹等物理措施防治,对疫情发生严重的地方进行化学防治,取得了一定的防控成效。

3.2.1 剪除网幕

针对美国白蛾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可采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将剪下的枝条及网幕装于塑料纺织袋中,集中烧毁。开展美国白蛾防控以来,全县共剪除网幕5 000多个,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3.2.2 人工灭蛹

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用麦草、稻草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虫口密度大时每隔7d左右换1次,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一起集中销毁。利用11月以后美国白蛾化蛹时寻找躲藏树皮缝隙、土石块下、林冠下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内、建筑物缝隙等处的特点,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效果明显。

3.2.3 诱捕成虫

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2013-2014年,灵璧县先后在大庙乡、下楼镇、渔沟镇等乡镇的主要交通道路口悬挂15盏杀虫灯,诱杀美国白蛾雄蛾。每天从19时至次日6时开灯。一般一周观察清理1次;在成虫高峰期,3 d观察清理1次,两年成功诱蛾6 000余只。在危害严重的下楼镇、朝阳镇,于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虫羽化高蜂期,组织人员在每日的清晨或黄昏捕捉成虫,然后销毁。

3.2.4 化学防治

对3龄以前的幼虫,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 000倍液防治;对各龄幼虫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防治;在发生面积较大的片林中首选使用烟雾剂防治。

(责任编辑:杨婷婷)

Discuss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Hyphantria cunea in Lingbi County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LIU Shude
(Forestry Bureau of Lingbi County,Suzhou 234200,Anhui,China)

Hyphantria cunea,introduced to Lingbi County from the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12 and spread in 2013 and 2014, has become a key control object of forestry harmful organism in Lingbi County.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phantria cunea,its survey methods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est and achieve the aim of early detection and control.

Hyphantria cunea;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urvey method;Control measures

S763.3

A

2095-0152(2015)02-0070-03

2015-02-11

2015-03-18

刘树德(1970-),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E-mail:1196068764@qq.com

猜你喜欢
白蛾成虫幼虫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美国白蛾与周氏啮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