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桂军
(金寨县梅山镇林业站,安徽六安237300)
金寨县板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龚桂军
(金寨县梅山镇林业站,安徽六安237300)
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金寨县板栗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低产林改造、技术培训、集约化栽培、加工产业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为全县板栗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板栗;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壳斗科栗属干果树种,我国分布广泛,在安徽省皖南、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部分地区有大面积栽培。板栗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坚果,也是安徽省重要经济林树种之一,素有“铁秆庄稼和木本粮食”之称。我国板栗在世界食用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远销东南亚及日本等地,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板栗耐寒抗旱,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且寿命长;坚果可制成各种名贵食品,栗粉更是食品工业主要原料;树冠美观,有较强的抗烟尘能力;树皮、栗苞可提取栲胶,木材坚硬抗腐,综合利用价值高。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北麓,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全省最大的山区县。全县林业用地2 940 hm2,占总面积的75.1%,其中有林地2 792.4 hm2,活立木蓄积量5 882万m3,森林覆盖率72.75%。金寨县发展板栗历史悠久,栗农发展板栗积极性高,全县已基本建立了板栗、油茶、山核桃、毛竹、木本中药材等六大高效林业基地,形成了以板栗、山核桃、灵芝、天麻、西洋参、木耳、葛粉、茶油、松脂等林副产品为主的林业产业链条,全县林业产值达到24.5亿元。板栗面积从1988年的33.3 hm2发展到现在的333 hm2,并由零星分散、粗放管理到规模成片、集约经营,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板栗之乡”。目前板栗产量达到2 000万kg,年创产值1亿元。
2.1 板栗栽植密度大
初植密度大,进入结果盛期的大树,667m2达60~70株。密度过大,加之没有进行科学的修剪抚育管理,光照严重不足,导致结果部位外移,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引起减产或无产。
2.2 品种良莠不齐
采用优良品种造林是丰产稳产的有效保障。除了省林木良种基地生产少量品种嫁接苗木外,个别乡镇接穗及嫁接苗来源五花八门,品种不清、以假乱真、剪砧接砧、甚至假嫁接苗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盛果期的板栗无产或不能丰收。
2.3 病虫害严重
金寨县板栗病虫害主要有32种,其中虫害27种,病害5种。目前发生的主要有栗瘿峰、透翅蛾、栗剪枝象、红蜘蛛、栗实象、桃蛀螟、膏药病等。各地栗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表现为混合危害板栗果苞和果枝,这是近年来板栗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面积333 hm2的板栗之乡,技术服务严重滞后于生产,尤其是板栗新品种穗条的提供、嫁接技术、丰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重栽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每年都有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但是远远满足不了企业、栗农对技术的需求。
2.5 产品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板栗深加工企业缺乏,产品市场价格低,附加值更低;板栗生产后劲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栗农的效益难以保证。
3.1 加快板栗低产林改造步伐[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山无污染板栗需求量的增加,板栗市场价格逐年上升,特别是食品加工业迅猛发展,板栗需求量越来越大。金寨县作为板栗大县,存在着板栗品种单一、集中上市、品质优劣差异较大、病虫害严重、大小年结果等现象,导致栗农丰产不能丰收,丰收不能卖出好价钱。
3.1.1 调整栗园密度
虽然板栗增产潜力较大,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林树种,但随着园艺化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矮干密植,集约经营、工厂化生产对栽培技术要求将会更高。认真调整好盛果期板栗的密度,是合理利用山区资源,解决好板栗丰产稳产的主要措施,又是巩固板栗发展成果、致富栗农、发展山区经济的必有之路。由于现有栗园普遍过密,树冠窄小,结果部位外移,生长发育不好,导致林分的质量差、产量低。因此,林业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调查,提出间伐意见,采取间伐措施,伐除老残株、病虫株、劣种株、过密株,视其林分的立地条件和树龄树势,667m2保留20~30株。
3.1.2 加快优良品种推广
板栗消费不仅要求丰产稳产,还要品质好,涩皮容易剥离,果粒大小均匀,同时要低硫量、低污染,达到健康食品的要求。板栗良种化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加之园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早期结果,早期丰产、稳产,667m2可达150~300 kg。要发掘板栗优良种质资源,引进适生的优良品种,在全县建立3至5处面积0.03~0.06 hm2的采穗圃和品种园。根据立地条件确定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建立大中小果型良种示范区。金寨县低产栗园面积较大,主要是品种混杂,良萎不齐,对低产栗树要采用优良品种接穗逐步进行高接换头。主要嫁接品种有早栗子、大红栗、紫油栗、大腰栗、深刺早、七月红、油板红7个本地优良品种,以及引进的蜜蜂球、叶里藏、粘底板3个优良品种。第1、2、3年分别改良栗园总株数的35%、40%和25%,保持栗园产量相对稳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林农的积极性。
3.1.3 加强林地抚育管理
通过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大力推广栗粮间种、栗药间种、栗茶混交等立体种植模式,改变单一纯林的生境,从而实现板栗的丰产稳产。在营造新的板栗园时一定要区域化、标准化、良种化、科学管理化,相对集中连片,建立一批高产稳产的示范园。大力推广四旁隙地、三边栽植板栗,利用其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及良好的水肥条件培育更多的丰产单株;大力营造适量的长山核桃材用林,实行矮化短枝板栗与其混交,使板栗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立地条件、生长结果较好的要进一步降低密度,加强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抚育管理,建成丰产示范园;对立地条件中等、生长结果一般的栗园,要视其情况分别采取高接换优、合理间种农作物、施肥及修剪等措施,力争3~4年进入丰产园的行列;对立地条件较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的低产园或无产园,应及早退栗还林。
3.1.4 加强树体管理
因树制宜地采取整形修剪、更新复壮、叶面喷肥、刮皮涂干、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加强树体管理。如采取实膛修剪技术,在树冠内部有计划的培育更新预备枝和结果枝组,以形成立体结果的树体结构,从而达到稳产、丰产的效果。
3.2 加大技术培训
虽然板栗栽培在山区栗农中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很多技术骨干栗农年龄偏大,对新技术掌握不够,不能适应板栗丰产栽培技术的需要,有待提高技术水平。小的企业及造林大户更是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加大技术人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县林业局虽然每年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有关技术资料,但由于全县板栗面积较大,经营大户需求量较多,培训的技术力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建立“市级培训、地方培训”双级培训制度,尽快培养一批板栗一线科技人才,成为当前发展板栗的当务之急。
3.3 大力推广集约化栽培
推行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和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板栗生产经营体系,建立企业、市场、基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合理运行机制。转变传统观念,跳出板栗看板栗,探索板栗多元化经营之路。不仅要取得经济效益,还要充分发挥它的绿化功能,板栗树是集经济、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树种,同时也是国家木本粮油的战略储备。要培育果材兼用型品种,发展生态观光果园,重视林下经济发展,重视栗壳、栗蓬等废弃物的利用。要采取多元化投入,积极争取各方面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栗园,实行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升效益。
3.4 加工产品多元化[2]
金寨县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全国板栗之乡,持续健康发展板栗产业是当务之急。实行科学的栽培模式和经营方式,大幅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板栗的精深加工,这样既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延长了保质期(长达12个月)。建议以合益板栗加工企业为龙头,着力开展板栗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工作,积极引进新的加工方法、改造落后加工工艺,生产多系列、多品种的板栗食品,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化发展,使金寨县板栗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加大对板栗加工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包括从政策、项目、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从板栗储藏保鲜生产工艺、板栗果仁生产工艺、板栗奶露生产工艺等方面加以突破。建立板栗等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最好延伸到村组和板栗产销大户。加强市场建设,县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多方位招商引资,提供全程服务。扶持建好金寨船冲板栗大市场,把该市场建成安徽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板栗专业大市场。金融、林业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利用集体林权流转等方式,提供山场信贷和资金支持。
[1] 宣善平,刘乃立,肖正东,等.金寨县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成果报告[S].1991.11.
[2]方泰泉.金寨县板栗产业化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5(5):33-34.
(责任编辑:杨婷婷)
综上所述,博望区林业产值结构以一产、二产为主,占总产值的96.02%。今后林业产业发展的着重点是,加大第一产业投入,提高营造林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经济林、林苗两用林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林分,加强对林分的抚育和管理,提高林分质量。继续延伸第二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到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并重,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大对横山风景区的投入,将其发展成为博望区森林旅游和休闲中心,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杨婷婷)
Actualities of Castanea mollussima Production in Jinzhai County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GONG Guijun
(Meishan Township Forestry Station of Jinzhai County,Lu’an 237300,Anhui,Chin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analysis and aimed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stanea mollussima Production in Jinzhai County,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lowproduction plantation improvement,technical training,intensive cultiv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Jinzhai County.
Castanea mollussima;Cultivation actualities;Existing problems;Development strategies
S664.2
A
2095-0152(2015)02-0063-03
2015-03-24
2015-04-08
龚桂军(1968-),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基层林业工作。E-mail:12496558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