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述评

2015-12-18 13:14军,阚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刘 军,阚 茜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述评

刘军,阚茜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讨论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在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职业胜任力;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包括我校)在文科领域,开设了一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文科专业,如管理、法学、新闻等,不仅专业多,学生的规模也大。对于这些应用型文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能力方面,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大学生找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难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总而言之是大学生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面对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和学生就业不畅的压力,高校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也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综合能力,并尝试着进行全方位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从而使得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尤显迫切。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等)进行整体设计,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运行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各构成要素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功能。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上述高校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全面发展的思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以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系统培养应用型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高校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和必须突出的教学环节。

二、研究现状与评价

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和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查询,一共得到3818篇论文和20本著作或教材。最早的一篇论文是1983年发表在《高教战线》上的《建立具有中专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最早的一本著作是2001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当然,间或论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著述可能会更多。

通过分梳上述文献,可以看出:

(一)从学科视域看,已有的研究成果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医学、文学等41个学科领域。

(二)从研究类型看,既有重点大学的研究,也有地方高校和高职院校的研究;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政策研究;既有职业指导研究,也有大众科普和行业技术指导研究;既有对学校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对学校外部制约因素的研究;既有从学校宏观管理层面的研究,也有立足学科、专业和课程层面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看,90%以上是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且多数是关于某一个具体的课程和专业的研究,如:《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试析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2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期)等。有关文科专业特别是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更是缺乏,仅有论文4篇,其中3篇是研究高职院校的,1篇是研究地方师范院校的;著作1本,著作题名是《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四)从研究视角看,主要有六种,分别是:

1.能力培养视角。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关注的三个要素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该研究视角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索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10期)。

2.需求理论视角。该研究视角运用ESP需求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如:《需求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1期)。

3.教育生态学视角。该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探讨教育环境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各种关系,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优化路径。如:《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国际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技信息》,2010年第18期)。

4.就业视角。该研究视角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建议。如:《就业视角下资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5.社会资本视角。该研究视角认为,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信息、知识等资源的流动。高校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本,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以达到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的。如:《社会资本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财会通讯》,2008年第12期)。

6.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该研究视角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实践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则是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0期)。

(五)从研究内容看,有的学者从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五个子体系等方面关注研究实践教学实现途径(潘菊素,2006);有的学者重视实践教学要素,对实践性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大纲及教材、“双师型”师资队伍、实验实习设施与场地、技能考核和质量控制等六个要素进行分析(沈时杰,2000);有的学者注意实践教学三级协调管理制度,对学院、专业系、导师三级协调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有的学者聚焦实践教学领域和阶段(环节),对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观摩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探讨性社会实践、整体性教育实践等八个领域以及从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假期自成单元的十二个阶段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赖志群,2003);有学者侧重实践教学重点(既有时间投入、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也有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强化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践教学无论是针对文科专业还是针对理工科专业,侧重本科生动手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一直都受到重视,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北美地区CBE模式——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教学在企业完成。

上述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研究空间。但是,从职业胜任力的角度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果少之又少。所谓胜任力,是指那些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直接关联的知识、技能、能力、人格、或者动机等个性特征要素,它能较好地预测实际工作绩效。近年来,基于胜任力的评价在对选拔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中得到广泛使用,用人单位的这一素质评价导向必将传导到高校。结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从职业胜任力的视角来研究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基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在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时,应注意:

(一)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简要说来,就是该项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由于高校有多种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因此在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等方面是有差异的。目前,我国对高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是多样的。如,以隶属关系为标准,有部属院校,地方院校;以举办主体为标准,有公办与民办之分;以是否列入各级政府重点建设行列为标准,有“985工程”学校、“211工程”学校、全国或地方重点建设学校之分等。一般而言,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为了适应之一要求,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文科教育进行了调整和发展,一方面,文科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一批应用型的文科专业得到大力发展。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的目标是:立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的实际,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及家长对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需求;同时借鉴理工科专业以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构建系统、完善、高效、灵活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

围绕上述研究目标,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第一,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即现代管理学理论、职业胜任力理论、现代教学和教育学理论等;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研究;分析职业胜任力、职业胜任力模型及胜任力模型与实践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等。第二,通过调研,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职业胜任力及实践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第三,分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管理对象、保障和评价及反馈等方面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校外社会和政府对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支持和保障措施,并通过具体实践,检验该实践教学体系的适用性、灵活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包含的内容很多,在研究中,需要着力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通过对职业胜任力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职业胜任力模型。基于胜任力模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调查发现,《财富》500强企业已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应用胜任力模型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然而对于胜任力的定义、构成要素等,国内外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寻求一个能更全面、更准确反映胜任力特点的职业胜任力模型仍在努力中。

2.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提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角度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六大构成要素系统,即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反馈体系。目标体系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要素;内容体系包括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要素;实现途径体系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社会实践、实习等;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保障体系包括师资、设备、环境等要素;评价反馈体系包括社会、教师、专家、学生等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职业胜任力包括知识、能力、素养等要素。这么多要素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内在的、外在的,线性的、非线性的,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梳理,只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完善措施才更具有针对性。

[责任编辑:W]

习得的,口译者作为两种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传递者,则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接触不同的文化环境,提高对跨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当面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景时,口译者要从具体情境出发,积极避免刻板化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等,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自己对文化现象的解释和判断能力。此外,口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乐于接受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主动与异文化接触,学会克服在异国环境中进行交往时的文化冲击感、焦虑感和紧张感,真正将自己融入异质文化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1-0122-04

[作者简介]刘军(1970—),安徽省巢湖市人,安徽工程大学教授,博士;阚茜(1988—),女,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2013jyxm105)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