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佳,卢丽娟,王荣花,杜慧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校对实验室正在进行开放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促进了高校实验管理事业的发展。但以往的改革多侧重于开放实验和传统实验的比较,尤其强调开放性实验的优势,对不同实验类型的特点研究不足,尤其缺乏针对不同实验人员所应采取的不同管理理念和措施。实际上,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并不意味着废弃传统实验,而是要把不同实验类型有机结合,并赋予科学合理的比例安排,这样,在同一实验室空间内,就会有不同实验模式同时运行,从管理角度看,必须有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管理模式与之配套。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实验管理为例,初步进行探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在1999年由7个教学和科研单位组建而成的,地处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杨凌。办学伊始,就确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性框架。其办学理念十分明确,即通过大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致力于全国尤其西部旱区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构建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对于学生(含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他们不仅具备好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而且要专业知识丰富,动手动脑能力强,善于分析、解决实验及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具备一定发现事物新规律、积累新知识和新方法以及创造新成果的能力,即人们常说的创新能力。通过10多年的努力,学校已进入快速上升期,在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学科发展格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自身创新科研能力的加强以及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功能完善等诸方面成绩显著,作为国家“985,211工程”院校之一,作为国家级园艺教学实验中心,正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方向大力推进。
原来园艺学院的实验室管理分为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三级,存在资源分散、仪器重复购置和使用率偏低等弊端,无法满足新时期培养创新型建设人才的需求。2000年对这些分散、零碎的实验室以功能为主要标准进行了整合并建成了3个综合实验室: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实验室、园艺育种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园艺植物栽培与设施园艺实验室[1-2]。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常规实验是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进行实验的大学生,这是大学学习阶段按照培养要求必须进行的;第二类创新实验是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内的研究生以及由院实验室与校团委每年组织“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申请中标的学生。
2.1 常规实验的特点
2.1.1 实验内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质。这类实验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因而是学习人类智慧结晶的重要途径,安排好这样的实验,往往能使实验者拥有扎实的实验功底。
2.1.2 对理论进行验证的色彩较浓。传统实验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和验证某些理论的工具,实验的验证性具有重演前人宝贵研究成果的性质,但由于长期以来给此类实验以过高的地位,就使学生在实验前就有了一种思维定势——结果一定是某个样子,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下,学生会专注于设定结果的复制,而不会关注和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这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为了克服上述弊端,近年的改革中减弱了验证性较强的基础性实验,加强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后者项目由教师指导,实行学生自主性选题、自主性制订实验方案、自主性进入实验过程、自主性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因而对于调动学生实验主动性、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1-3]。这类实验具有一定的开放意义,但仍属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传授基本理论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范畴。
2.1.3 实验的安排和运行较为稳定,已形成一套程式化的做法。无论是基础性实验,还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都必须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审定、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较为成熟、稳定,安排也较为合理、分明,经过长期磨合,实验的启动和运行已按某种程式进行,对于实验管理人员来说,是最为熟悉的,操作起来也是最有底气的。
2.2 创新实验的特点
2.2.1 实验内容具有明显的研究性质。研究生带着导师研究课题进入实验室,而“大学生创新活动”申请中标者则是带着学生申请创新项目开始实验进程的,后者的活跃程度不亚于研究生,近3年来,通过这条途径进入实验室的大学生高达968人次,涉及数十种果蔬,研究方向不仅有资源的开放利用,也有和环境关系的探讨,且相当多项目进入机理和基因表达的层次,实验的研究性质十分突出。
字体是门面,写字素养处于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位置。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利用键盘打字逐渐成为主流,更多的人开始忽视写字能力的培养,形成提笔忘字的社会现象。所以,在教育事业的改革中,开始重视小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兴趣引导的教学策略,调动了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积极性和动力,同时鞭策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课堂。
2.2.2 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4],因而在实验全过程中一定要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有选择余地的、可以自由发挥的氛围,以便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出“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条件。创新实验能够较好地做到这一点,不但对学生测定样本所用仪器、型号、方法不作任何限制,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且主动帮助学生完善其亲手制订的实验方案,博士生、硕士生和大学生共聚一室,虽然题目各不相同,但学术思想和实验技巧的交流能够有力促进创新思维的成长。
2.2.3 实验的安排和运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做何种实验,什么时候做,由谁来做,需多少时间,使用什么仪器等等,年年都不相同,变化很大,几乎不可预测,和常规实验的稳定运行方式差别很大。
由于实验人员的明显差异,管理人员必须用“两把钥匙”分别去开“两把锁”,即面对常规实验应及时启动常规程序;面对创新实验应及时启动创新程序。鉴于前者总是以班级或小班为单位参加实验,具有突出的群体性,因而笔者采用了集团式管理策略;后者总是以个体为单位,或者是由几人组成的小组,因而采用了个性化管理策略。
3.1 常规实验管理的具体做法
(1)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订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对实验内容按照轻重缓急、彼此间的逻辑联系和季节进行合理排序,这成为对群体实验管理的基本依据。
(2)每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由院实验管理中心统一下达,旨在通过该中心在理顺管理体制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统筹规划和管理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加强对全院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运作。
(3)对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分别制订了明确的运作流程,阐明目的、方法、步骤,明确实验的每个阶段都应做些什么,使管理过程不带任何随意性,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依章行事。
(4)为了保证运作的顺畅和高效率,实验中心建立了“关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实验技术岗位工作量考核办法”、“教师与实验人员实验课效果评分制度”等20多项制度,做到措施落实、责任明确、赏罚分明。
(5)在提高实验群体的总体水平、不使一个人掉队的原则上采取了重要变革措施,把过去对仪器使用讲解分散在各个实验课里的方式转变为专门设置实验室仪器与操作技术必修课,由主管仪器的实验室人员等主讲,学生经过亲自操作并经考试合格获得证件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群体的仪器使用水平,显著降低了损坏率[5]。
(6)但是,虽然常规实验面对的是群体,而管理上并不刻板,实行了灵活关心每个学生的方法,比如在设计性实验中,采取教师启发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方式,如果有些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如期完成,则完全能以个人身份和实验室预约,反复进行操练,实验室为每个学生开放,绝不采取任何“一刀切”的行动。
3.2 创新实验管理的具体做法
(1)针对创新实验人员浓重的个性化特征,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科技创新项目指导老师管理规定”等,以便有章可循。
(2)加强硬件建设。由于创新实验的启动,所需仪器设备明显比常规实验多,如果不及时扩充,创新实验的正常运行就变成一句空话。近年来,该校陆续补充多批先进仪器,如数码生物显微镜、数码体视显微镜、智能人工气候箱、凝胶成像系统等,使设备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大大促进了创新实验的开展。
(3)进行周期性预测。表面看来,创新实验的随机性很强,无法准确预知未来的实验项目谁人来做、何时来做、时间多长、仪器及试剂是什么,但是,经过几年摸索,管理人员逐渐发现了“杂而不乱”的规律,其关键在于创新实验项目的季节性、周期性。比如,春季多为果蔬幼苗的测定,其内容大同小异;夏季多涉及西瓜、甜瓜、黄瓜等夏令瓜果;秋季则苹果、梨等秋令果蔬明显主导;冬季大白菜、萝卜、菠菜等越冬蔬菜则成了测定主角,这为管理人员预先做好仪器试剂的准备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实验的准备也就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具有周期性、季节性。
(4)由于以个人为服务对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做创新实验的研究生、大学生阅历不同、水平不同、项目不同、问题不同,管理人员要针对每个不同的人进行不同仪器及其使用的讲解、说明、解疑,个性化极强,和常规实验管理产生的群体化效应明显不同。
这样,在一个实验室空间内就有两个特点不同、管理策略不同的实验——常规实验和创新实验同时运行,实验室变成了两者的共同载体。从实际情况看,两类实验确有一些矛盾之处,场地、时间、仪器经常互有干扰,因而,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和谐相处于一个共同体内就成了二者能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使整个实验发达起来的关键,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网络协调,即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平台管理。其方法是:将实验室的管理开放制度、有关仪器设备、进入实验室申请表等公布到学院网,凡愿进行实验者,需递交入室申请书,填好研究内容、计划和执行时间,为管理人员全面协调、妥善安排、避免冲突创造了极好条件[2],这样的有序化进程,保证了两种实验模式在同一个实验空间内和谐进行。
由于常规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同时运行,明显增加了管理难度和复杂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比以往更多,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做出如下努力:
4.1 转变管理理念 过去的管理模式已经陈旧,正在兴起的新的管理模式是提高实验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必由之路[6],因而,必须认识它、接受它、适应它,使这种管理思想和模式成为管理理念中的“座上宾”和“主心骨”,这样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新模式的运作中去。
4.2 学习、学习、再学习 新形势下,不仅新仪器大量增加,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且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尤其带着专业问题的创新实验的运行,还必须对有关果蔬知识也有一定了解。于是,抓紧时间进一步学习、提高就成了极为迫切的任务。近年来,管理人员都开展了新仪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绝大多数还进行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使管理人员较好适应了新的形势。
4.3 进行体制性支撑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不是个人行为,学院将建设一支高效实验队伍适时纳入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之中,不但制订了实验队伍5年长期计划,并于近期推出“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规划,报教育部审批通过并制定了发展实施计划。通过定期举办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班、参加各种技术讲座和学习班、到兄弟院校实验室参观交流学习、部分技术人员脱产培训,使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都有了较大提高,更好适应了形势的快速发展。
[1]杜慧芳,王飞,周存田,等.农业专业实验室多元开放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9(9):133 -135.
[2]张静,王飞,杜慧芳,等.建立园艺学科开放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48 -158.
[3]屈锋敏,王飞,杜慧芳.农业专业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45 -151.
[4]赵尚松.近年来“创新教育”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5,6(1):150-154.
[5]王荣花,丁勤,任淑芳.园艺学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44-1450.
[6]王国祥,闫建辉.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