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译员水平对PACTE能力习得的差异研究

2015-12-18 08:54李琳琳李家坤徐淑玉
关键词:成份操作性译员

李琳琳,李家坤, 徐淑玉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一、引言

随着翻译专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翻译教学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对翻译人才的要求,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信息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翻译活动更加的多元化和大众化,翻译活动已从以文学翻译为主流演变为以采用多种形式、涉及众多领域的应用翻译为主流,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1]。随着翻译学者对翻译活动本质的不断探索研究,人们对翻译活动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翻译教学也必须跟上翻译理论研究的步伐,吸收并利用最新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而与翻译教学密切相关的则是翻译能力的研究。苗菊教授曾指出,对翻译教学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译者翻译能力研究的基础上[2],因此翻译教学改革必然要以翻译能力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从而实现其教学理念上的革新。就翻译能力建设问题,西方学术界大致延续了从早期强调双语禀赋的自然译者阶段到二十世纪90年代的复合翻译能力观,及至目前具有主流学术地位的PACTE多元动态能力构建学说。本文将借助PACTE翻译能力模型,在分析翻译能力构成及其习得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PACTE翻译能力习得理论改革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并分析不同译员水平对PACTE翻译能力的习得有何差异,以更充分有效地帮助不同水平译员提高翻译能力,为翻译教学模式以及翻译培训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和新视角。

二、PACTE翻译能力模型

在翻译能力研究当中,最具影响力的翻译能力多元成份模式之一就是PACTE模式,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和系统化的一个可视化模型,对翻译教学具有积极意义。PACTE翻译能力模型是由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翻译能力习得过程与评估”(PACTE)研究小组所提出,认为翻译能力就是“为了能完成翻译工作所需要的潜在的知识和技能系统”[3]。该模型经过一次修正,修正后模式把翻译能力分解成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工具能力以及策略能力五种成份能力和一系列心理生理因素。双语能力,主要指翻译活动时译者必须具备的两种语言的操作性知识,既包含译者对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包含在两种语言问转换的能力;语言外能力或非语言能力,包括两种语言的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及特定领域的主题知识等表述性知识;翻译专业知识,主要指与翻译职业和删译活动相关的各类表述知识,包括翻译的运作知识和翻译实践活动知识;工具能力或专业操作能力,主要指在翻译过程中应用各种翻译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得并使用各类资料和信息的操作性知识;策略能力,是确保翻译活动效率和解决翻译问题的操作知识。心理生理因素主要指包括记忆、感知在内的各种认知因素和包括求知欲、毅力等的态度因素以及心理机制。在PACTE翻译能力模型中,策略能力处于最重要的位置,负责各成份能力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心理生理因素与翻译各成份能力之间互相影响和提高。

为了便于对翻译成份能力的习得特征进行分析,把PACTE翻译能力模型下的各成份能力分为表述性知识和操作性能力两大类。表述性知识包括语言外能力和翻译专业知识;操作性能力包括双语能力、工具能力以及策略能力。表述性知识主要指表述性知识的获得,其主要通过理解记忆的方式来获得。如掌握百科知识及所涉及翻译领域的知识,了解翻译专业知识如翻译的性质、翻译的过程、翻译的策略、翻译的历史、翻译公司的运作流程等。操作性能力主要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习得具有实践性和渐近性两个基本特征。实践性是指其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仅依靠理论知识传授不能获得操作性能力;渐进性是指操作性能力的获得必须经历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阶段性过程。PACTE模型所代表的是一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翻译能力习得过程。PACTE专家总结了翻译能力习得的成长性特征:在训练中,译者同时掌握表述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其职业能力逐步从入门能(pre-translation competence)过渡到专家知识(expert knowledge);在此过程中,获取操作性知识、发展策略能力是译者训练的主要目的,同时其他成份能力与心理生理因素亦不断精进与重建。PACTE翻译能力构建模型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的一个可视化模型,对翻译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不同译员水平对PACTE能力习得的差异研究

(一)PACTE翻译能力习得模式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较为直观地勾勒出翻译能力的构成,其优势在于其可分解性,这一点对职业译者训练尤其适用,因为职业训练需要根据不同训练目标、训练对象和训练资源,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是一个渐进且多元的过程。例如,根据PACTE翻译能力模型,PACTE翻译能力习得模式教学或训练中可有针对性地对各成份能力进行培养,设定不同的任务训练模块,而在师资配备上也应注意学术骨干与行业专家相配合。具体地讲,表述性知识可考虑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专任教师传授,而操作性知识则聘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业内人士担当。此外,这种模块化的训练结构还有利于知识的及时更新,特别是那些内容变化快速且剧烈的操作性知识。值得注意的是,PACTE翻译能力模型已经被迅速运用到职业译者训练,其中以2005年正式启动的“欧盟笔译硕士”(EMT)项目最具影响力。EMT项目旨在培养未来服务于欧盟各机构的笔译人员的翻译能力,目前已有来自16个欧盟成员国的34所高校正式开办。在PACTE翻译能力构建模型的基础上,欧盟专家将EMT翻译能力细分为六类成份能力,包括:翻译服务提供能力、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特定领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并在课程设置中设定成翻译职业实务知识、翻译理论、文本与翻译任务分析、跨文化交际、术语管理、翻译信息技术、语言意识与语言训练、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翻译实践等九大训练模块[4]。

(二)不同译员水平对PACTE能力习得的差异研究

译员水平可分为初始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和熟练操作水平。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将新获得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一过程是知识重建、技能臻熟的过程,而不是增加新的信息。学生从生疏的初始阶段,到入门阶段,然后进入能力发展阶段,进而发展到熟练操作的阶段,最终是发展职业专长阶段。翻译能力的入门阶段是掌握部分基本技能,应用单项技能的阶段。发展阶段是获取、重建翻译能力和完善已获得的翻译能力,在翻译中有意识地做出决策、应用技巧的阶段。在此之后,译者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地运用翻译策略。职业专长阶段指译者在翻译中能够发挥特长、运用自如。

不同译员水平对PACTE能力习得的差异可以更加具体地解释如下。PACTE翻译能力习得模式指出,翻译能力习得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的过程,与所有学习过程类似,是从人门知识上升到专业知识的过程。翻译能力由相互联系的各种子能力组成,翻译能力的习得是在旧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重组已有的知识,而不只是新知识的累加。在初始水平阶段,学习者可能已经获得、或者至少部分获得了某些子能力,但各种子能力之间还未能互相联系。从初学者(初始水平)到专业译者(熟练操作水平)阶段,所要习得的不仅仅是如何获得缺失的子能力的问题,更是如何重组现有的子能力,使其为翻译能力服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具有学习能力,包括具体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使表述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得以融合、开发和重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习得的主要是操作性知识而非表述性知识,因此策略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在翻译习得过程中,各种翻译能力的子能力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补充,但它们并非同步发展。这些子能力是按照不同的等级组合起来的,在翻译方向(译人或译出)、语言组合、专业化及学习环境中,有可能产生差异。学习者从不具备翻译能力到具备翻译能力的习得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发和组合各种子能力;如何掌握学习策略。由于翻译能力的各种子能力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作用,子能力的开发又不总是同步发展的,而且不同的翻译方向、语言组合、专业内容和不同的学习条件会使子能力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习策略的习得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而翻译能力习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掌握学习策略或者培养策略能力的过程[5]。

四、结论

本文对目前在西方影响较大的PACTE翻译能力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究了不同译员水平对PACTE能力习得的差异。本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的注意,对翻译能力习得的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高培养翻译人才的水平。

[1]揭廷媛.基于互联网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教学研究,2013,(5).

[2]苗 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3]PACTE.Building a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odel[A].In F.Alves(ed.)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3:43-66.

[4]王传英.从自然译者到PACTE模型:西方翻译能力管窥[J].中国科技翻译,2012,(4).

[5]仝亚辉.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成份操作性译员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绩优指数成份变更与一周表现
两市主要成份指数中期成份股调整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