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预测疫情研究进展
许燕1,高雅婷1,苗同艳1,童佳兵2,李泽庚3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230031;3. 安徽中医药大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安徽 合肥230012)
[关键词]
五运六气;预测;疫情
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影响的一门学问。其运用“天人相应”整体恒动观,将自然气候变化与生物生命现象紧密联系,研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防治的相关性,突出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与人体生命活动节律的密切关系。由于这些特性,也为其预测疫情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1运气推演预测疫情的理论依据研究
《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指出,“非其时而有其气”是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涛等[1]认为,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则温气病焉。此乃人身本气之病,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发病。杨威等[2]通过探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亦指出干支甲子实为天地之气运升降与阴阳相感化生的论理工具,格局推演仅为推算模式,具有预测提示功用,重在揭示阴阳变化之理、观察天地与人体的变化征象,知其常而御其变。薛辉等[3]认为,虽然甲子60年周期,不是阳干太过,便为阴干不及,而司天、在泉年年淫胜之气不同,大多数年份的气化基本平和,即平气之年,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存在着自稳调节功能。主要规律:不及得助——齐化平气;太过被抑——兼化平气。
对于五运六气预测疫情,近年来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如杨威等[4]通过探讨五运六气基本原理认为,尽管五运六气的理论表述局限于中运、主客运、主客气、司天在泉等传统形式,但其理论实质是多角度、多层次运动变化特性的层析与集合,以常、变、异描述,源于古人对自然与人体变化规律的观察和提炼。苏颖[5]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指出,两遗篇之疫疠观对现今防治疫疠具有重要启示,提出气候异常变化、人体正气不足与疫疠发生相关的观点,并强调气候异常后2~3年易化疫疠的观点应被重视。聂金娜等[6]通过分析王冰关于五运六气的著作,认为从特殊年份的气候及星象角度,五运六气的异常变化可形成疫病流行的时空环境,易导致疫病的暴发或流行。
2运气推演对近年具体疫情的分析研究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运用运气理论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疫情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如汤巧玲等[10]收集北京地区1970—2004年猩红热发病人数及相对应气象资料,分析得出猩红热的发病与六气和气象密切相关,利用前1年不同时段的气象变化规律可以预测后1年猩红热的发病情况。付帮泽等[11]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北京市1970—2004年猩红热年发病率和六气发病率进行周期分析研究,证实猩红热发病中存在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准周期现象和多周期叠加现象。席希晔等[12]运用运气学说分析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与己丑年运气的关系,认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与己丑年的运气有关。顾植山[13]通过分析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手足口病爆发的原因认为,按照五运六气理论,2008年是戊子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徵火运,是最易发生痘、疹一类疫病的年份。李悦等[14]通过研究华北地区960年至1949年近千年疫情,发现辛巳年疫情高发可能与升降失常有关,疾病性质多为湿热。其又以运气理论对2009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进行分析,发现该病的流行及证候表现与当年运气比较吻合。顾植山[15]根据公开报道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资料,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对该病证候特点进行阐述,认为该病病机上应以“湿”为重点,并提出中医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案。顾植山[16]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认为H7N9流行性感冒疫情由运气失常引起,加强中医运气学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不少学者对未来疫情的发展进行现行的推演,如王林群等[17]从五运六气角度预测2013年发病规律,以期预防和指导临床。梁宜深[18]运用五运六气学说预测2010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认为随着2010年春季的来临,气候条件不利于该病流行,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二之气(春分至小满)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火生土,人体胃肠功能较好,体质亦较强,抵抗力强,病毒不易侵犯人体,故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将在二之气时基本平息。
3五运六气预测疫情价值探讨
在近年五运六气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提出应正确看待与运用五运六气对疫情的预测。如张维骏等[19]认为,综合考虑时间和地理因素对气候和疾病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五运六气学说。顾植山[20]认为,运气学说注重的是各运气因子间的组合序位及相互关系,而不是单一的气象数据。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时,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黄玉燕[21]认为,运气格局中未提及不同地域的变化,若拘泥于固定的运气格局,我国辽阔的幅员上必然会有不符合的地区。钟健泰等[22]则运用圆运动的理论分析指出,运气学说有较强的预测性。运气属性是由观察、统计归类得出,其预见性和整体性也只是一个概率,是一个比较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研究者中也不乏对五运六气存有质疑者,如张登本等[23]查阅建国60年来的相关文献后认为,运气理论不能对疫病的流行情况做出中长期的预测。对疫病的流行做出中长期预测是相当困难的,绝不可能单靠干支甲子和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的模式,就能对复杂因素影响下发生的疫病流行做出中长期的预测。刑玉瑞[24]总结中国历史上极端气候事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准周期性、连续性、地域性与时相性特点,而运气学说所预测的灾害性气候变化具有固定周期、非连续性、未考虑地域性和非时相性等特征,与历史上实际的极端气候变化特点并不相符,说明运气学说不能准确预测灾害性气候的变化,缺乏相应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五运六气的推演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杨威[25]指出,五运六气理论的推演是以不同的时间周期为基础,目前对五运六气的时间周期讨论较多,对五运六气时间周期的起始时刻(起算时刻)讨论较少。然而,五音建运、六气推步等均需从起始时刻起算,起始时刻的确立直接影响各种时间周期的推演,早已成为五运六气学习与研究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
4 结语
五运六气是以天干和地支作为推演工具,具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系统揭示了以60年为一个甲子周期的气候、物候及疾病变化规律,其科学性不容忽视,对防治流行病及传染病具有一定指导价值。近年来的各种研究也在不同角度证明了这一点。五运六气的研究,不是单一的气象数据,更不可拘泥于固定的运气格局,对于其各种时间周期的推演起始时刻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对于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的系统性科学研究,目前基本仍处于初始阶段,建立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是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能力的基本前提[26]。
参考文献:
[1]杨涛,冯兴志,李浩,等.五运六气学说与温病(疫)临床防治的探索与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8):1494-1495.
[2]杨威,于峥,于志静.《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五运六气要旨之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2):24-28.
[3]薛辉,赵心华,胡玉萍.《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发病观探微[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125-128.
[4]杨威,于峥,刘寨华.五运六气基本原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0):1058-1059.
[5]苏颖.《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之疫疠观对防治温疫的重要启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23.
[6]聂金娜,苏颖.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试析王冰论疫[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6-17.
[7]李俊龙,李燕.2012(壬辰)年太阳寒水司天[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455-457.
[8]丁谊,高思华,张德山,等.北京地区六十年主运的气候特点分析及论证[J].中医杂志,2011,52(11):910-911.
[9]林平,吴荣娟,黄铭涵,等.运气理论与闽西地区近10年气候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杂志,2011,52(8):649-652.
[10]汤巧玲,马师雷,刘宏伟,等.北京地区1970—2004年猩红热发病与六气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33-336,344.
[11]付帮泽,汤巧玲,黄羚,等.北京市猩红热发病周期的小波分析及其与五运六气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338-342.
[12]席华晔,周素芳,王敏.试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与己丑年五运六气的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87-88.
[13]顾植山.从手足口病谈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285-286.
[14]李悦,王秀莲,丁慧芬.从运气理论探讨华北地区近千年疫情[J].四川中医,2010,28(7):22-23.
[15]顾植山.顾植山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病防治的几点建议[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 297-299.
[16]顾植山.对当前H7N9流感疫情的五运六气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4):363-365,390.
[17]王林群,巴元明.从五运六气角度预测2013年发病规律[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4):34-35.
[18]梁宜深.从五运六气学说看“甲流”的中医药预防[J].河南中医,2010,30(6):568-569.
[19]张维骏,董波,刘润兰,等.刍议运气学说之疫病预测[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2):2364-2366.
[20]王欣麒,李志更,翟志光.从三因制宜角度浅淡中医对外感病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16-17.
[21]黄玉燕.以“非时之气”推断疫病发病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1192-1193.
[22]钟健泰,戚沁园,陈长青.圆运动的运气学说[J].环球中医药,2014,7(5):345-347.
[23]张登本,张景明,陈震霖.运气理论六十年研究述评[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2):2-10.
[24]邢玉瑞.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特点看运气学说的科学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14.
[25]杨威.五运六气理论的起始时刻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865-867,871.
[26]童佳兵,李泽庚,刘健,等.基于建国以来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6-8.
(收稿时间:2014-10-02;编辑:张倩)
·综述·
通信作者:李泽庚,li6609@126.com
作者简介:许燕(1990-),女,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2012ZX10004301-609)
[中图分类号]R226[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5.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