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碧莲(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315000)
在当今社会上,儿童意外伤害已是关系到人类健康与安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儿童是弱势群体,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儿童的保护,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儿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建立一种合适的途径和方式,对所有家庭的父母和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建立和完善儿童安全标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国际或国内的儿童安全设计研究与标识设计都不密切,并没有完全针对儿童群体的安全标识设计的系统论述。已有的安全标识的信息识别度也是难易不一,很多标识对于大人尚且不能识别,更何况儿童。即使有些儿童场所会针对安全问题进行标识设计,但是其在设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系统化程度低:目前儿童安全标识系统还没有出台规定,大多时候都是在一些公共场所作为“补丁”的形式出现,没有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当今儿童安全突出问题来进行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儿童的安全隐患也是越来越严重,同时,人们的常规观念中只有机体的损伤才是伤害,但实际上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也是主要的儿童安全隐患。因此,对儿童安全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将安全标识的进行整体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针对性缺乏:安全标识设计主要以危险源为依据,危险源的对象、种类、场所都会影响儿童安全标识设计。因此,儿童安全标识设计应该从儿童角度出发,明确危险源的种类,尤其关注儿童一些隐性安全问题,比如诱拐等。
最后,识别功效缺失:由于安全标识设计没有针对儿童安全问题,其图形的构成、色彩等方面的识别对于儿童而言都是有难度的,甚至很多安全标识仅仅用文字来表示,更是降低了儿童对安全标识的识别度。
儿童的认知思维与成人的认知思维是明显不同的,儿童的认知会停留在表象上,关注相对写实性的形象,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近代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2感知运动阶段,他们只能通过身体运动来适应环境。前运算阶段,儿童运用语言符号或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进行内化,在内化过程中会将一些细节摒弃掉,毕竟这时的思维受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摆脱了表象的影响,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也逐步具有抽象概念,但是还不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可以摆脱具体事物,可以依靠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创新思维能力。感知运算阶段的年龄段过于小,其认知能力是具有依赖性的,而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思维与成人比较接近,因此对于儿童安全标识设计范畴应该是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根据这些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区别,其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儿童安全标识设计需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因此,其包含以下特点:
1.易识别性。标识的主要特点在于简洁,易于识别。儿童安全标识应该遵循儿童图形的认知能力规则,在图形表现上显示事物的特征,明确标示事物的区别指向。
2.醒目性。广告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醒目性高的信息更具吸引力。但是在现今“信息爆炸”的环境下,仅仅采用艳丽的色彩,标新的图形已经不足够吸引儿童,甚至有些图形还可能造成儿童延长再反映时间。因此,儿童安全标识设计需要结合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干扰因素。
3.准确性。标识符号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误解,尤其儿童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因此需要明确含义,将标识设计确定于普遍理解的范畴。
4.有效性。标识设计要求审美性,但是不能脱离功能性,毕竟无效的安全标识是达不到警示与教育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儿童安全标识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功能传递的有效性。
首先,需要全面客观整理现有安全标志,量化儿童对安全标识的难易程度:从针对性缺乏、识别功效缺失和系统化程度低等方面,对现有安全标识进行梳理,同时进一步对儿童安全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主要从安全标识内容、安全标识设计、安全标识 指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儿童安全标识系统的设计要求,从儿童角度出发,量化儿童对安全标识设计的理解,为儿童安全标识系统的设计做准备。
(图2)
以上为公共场所卫生间标识的两款设计,这两款设计对于成人而言已经非常熟悉,很多成人都可以清晰的判断。但是对于儿童而言,图1那款的识别率是比较低的,很多儿童会认为烟斗的设计是吸烟室,而吸烟有害身体的观念使他们止步。而图2的设计虽然简单但是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却明确的表现男女的区别,同时对于儿童而言也是具有很大的识别性和亲和力。
其次,归纳儿童安全标志的类别与相应特征:根据分析和归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结合儿童的活动范围及心智成长等要求,观察儿童的行为特征,对安全标志系统进行分析,可分为四个类型:(1)外出安全标识;(2)上学安全标识;(3)家庭安全标识;(4)交际安全标识,每个系列根据不同环境以及功能要求分析其特征。例如第四个类型就是针对隐形安全问题,比如拐骗、性侵等,这些都是安全教育中难以表达的区域。
再次,确立儿童安全标志设计原则:对安全标志的构成要素——颜色、造型以及文字内容表述进行分析,了解儿童安全的设计要求,总结归纳儿童安全标志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醒目原则、易识辨原则、安全原则、普通原则。安全标识应该设计的醒目、简洁,易于儿童联想,适合后期的普及推广。安全标识的主要目的就是警示教育,将标识从环境中显示出来,根据视觉传达原理,以合理、简洁的图形来表现会更易于儿童辨认和记忆。当然鉴于儿童心理变化的反映,我们还需要考虑图形的联想性,有错误联想或歧义的必须杜绝。而且对于设计师而言,独特、美观会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很多时候独特性是会加大儿童理解标识的时间,所以儿童安全标志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将图标普通化,以便于满足儿童的普遍理解图标传达的意义。
近几年新媒体作为第五种媒体语言不断冲击我们的视线,标识设计也将在新媒体环境下展现不一样的活力。儿童安全标识其针对的对象——儿童更是对动态的图形、有声的图形,甚至交互的图形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安全标识的传达形式可以多样化,在儿童安全标识设计中加入新媒体语言是创意设计标识的新起点。
儿童安全标识设计讲究统一性和持久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我们应该关注儿童安全标识的有效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订。
儿童安全标识设计从儿童认知能力的角度进行儿童安全标识设计研究,应该与儿童心理学、符号学、色彩学等相关学科结合,针对儿童安全问题归纳总结出儿童安全标识的分类、特征,形成系统的标识设计体系,能为如何加强儿童安全意识以及全面儿童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视觉依据,对儿童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2.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马谋超.广告心理学[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7.
4.李树贤,马春华.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实施指南.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5.杜鹏宏.安全标识识别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洪兴宇.标识导视系统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