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2015-12-17 09:37董尊孟李晓东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乌鲁木齐

董尊孟++李晓东

【摘要】根据2000-2013年乌鲁木齐旅游流和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乌鲁木齐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数值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数值,从而得到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类型。研究发现:(1)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两个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且两个系统发展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2)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度数值比较高,但是协调度的值比较小,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处于颉颃状态的关系。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的旅游环境来促进旅游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旅游流;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乌鲁木齐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并倡议用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来共同建设该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优美,拥有多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汉文化、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民族文化的交汇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与国际旅游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如今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对促进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繁荣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是城市创收外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发展状况是衡量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依据,也是度量该城市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1]。城市作为重要的人类生态系统,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复合体[2],也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地理单元组成即是城市,同时城市对现代旅游发展起支撑作用,成为旅游流空间集聚和扩散的载体。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涉及旅游目的地、旅游依托地(其中以旅游目的地为主)的,并由人文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构成的复合系统[3]。旅游和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发展环境,是推动城市旅游繁荣的重要引擎[4]。城市旅游环境的恶化将作用于旅游业,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5]。同时,旅游发展对城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6]。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旅游流快速高效地在城市流动,更有利于提升旅游者旅游体验,从而增加旅游对区域社会经济的贡献,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消耗[7]。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如Zhang Jie等从供需协调的角度,研究了旅游与目的地的关系,得出贸易流对旅游流影响较大,目的地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设施条件等也是影响旅游流的因素[8]。Emanuela等利用空间互动模型,分析了意大利各区域与旅游流的协调情况[9]。Kim从耦合的角度,研究了旅韩日本客流与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关系[10]。国内学者在入境旅游发展趋势[11, 12]、入境旅游流聚集扩散机理[13-15]、旅游业与旅游目的地供给要素[16-18]以及旅游业与区域经济[19, 20]进行耦合研究,但在旅游流与所依赖的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文章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并以丝绸之路著名旅游城市乌鲁木齐为案例地来探索此耦合系统潜在的规律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期望能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耦合”概念来自于物理学,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体现了各系统间的动态关联关系[21]。耦合度描述的是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22]。因此可以把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两个系统通过各自构成元素产生相互彼此影响的程度定义为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度,其大小可以反映出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大小[1]。如果两个系统发展水平都比较差,此时耦合度数值却会很高,可以高过一个系统发展水平好而另一个系统发展不好的情况。因此,耦合度模型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单纯依靠耦合度来判断两个系统的协调程度。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构建能客观反映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模型。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计算方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耦合协调度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原始数据由于指标量纲或测度量级的差异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文章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数据。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两类。公式如下:

(1)

式(1)中,uij为其第i个系统的第j个指标,值为xij(i=1,2;j=1,2,…,n),max(xij)、min(xij)分别为指标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是两个不同且相互影响的系统,可通过集成方法测量指标对耦合系统的贡献程度,一般采用几何平均法和线性加权法。公式如下:

, (2)

式(2)中,U1、U2分别为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λij表示权重,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依据各指标的熵值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及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来决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可以克服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人为因素干扰[23]。借鉴廖重斌对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统模型[24],推广得到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度模型:

(3)

式(3)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U1和 U2分别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很显然,耦合度值C∈[0,1]。当C=1时,耦合度最大,表示系统之间或者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处于良性耦合,耦合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状态;当 C = 0 时,耦合度非常小。endprint

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其中: (4)

式(4)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a、b分别为旅游流系统、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待定系数(研究取值均为0.5);T为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个系统对协调度的贡献;U1,U2 分别为旅游流系统、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为了更直观反映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借鉴廖重斌的研究成果,将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现状划分为三个大类十个亚类(见表1)。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设计是定量化研究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前提。选取指标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和可比性原则。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乌鲁木齐旅游流—城市旅游环境数据库;将乌鲁木齐旅游流—城市旅游环境两系统耦合视为一个整体,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取自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3)》、《新疆统计年鉴(2000—2013)》、《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00—2013)》,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本研究从旅游流系统中的国内旅游收入(万元)、国际旅游收入(万美元)、海外游客人数(人次)、国内游客人数(人次)、客运量(万人)、 客运周转量(万人/km)等6个指标中,选择符合条件的的4个指标——国内旅游收入(万元)、 国际旅游收入(万美元)、海外游客人数(人次)、国内游客人数(人次)作为旅游流系统的评价指标;同样,选取经济环境中符合条件的3个指标——人均 GDP(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 作为经济环境的评价指标;选取生态环境中符合条件的 5个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处排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作为生态环境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选取社会环境中符合条件的4个指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辆)、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作为社会环境的评价指标(见表2)。

二、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的实证分析

(一)案例地概况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是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目前,乌鲁木齐旅游业发展迅速,形成以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为主,入境旅游为辅的三大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乌鲁木齐已经成国际和国内旅游者来疆的接待中心和集散地。旅游从单纯的产业功能开始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功能转化[25]。旅游需求现实对城市环境要求也日益提高。

从地缘上看,新疆是中亚、南亚以及西亚和欧洲通往中国的捷径,乌鲁木齐有着吸引上述地区国际游客来新疆旅游的空间以及距离上的巨大优势,还存在着吸引内地游客来疆作边境游、出国游的潜在优势,同时也可使到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东进西出,畅通无阻。乌鲁木齐旅游前景灿烂,完全有希望建设成世界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

(二)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和图1。

1.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发展水平

由表3可看出, 2000~2013年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两者综合评价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859,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存在耦合互动的发展关系。从旅游流综合评价指数变化情况来看,乌鲁木齐旅游流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2003年、2009年旅游流综合评价指数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受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新疆“7·5”事件等社会异常事件的影响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减少。值得关注的是,在旅游流系统中,乌鲁木齐国内旅游相关指标表现明显优于国际旅游,说明其国内旅游发展水平高于国际旅游发展水平,这也印证了Cooper等学者得出的国内旅游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结论[26]。乌鲁木齐城市旅游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城市旅游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0.3450增长到2013年的0.8216。2000~2013年乌鲁木齐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有一定的下降,表明城市旅游环境水平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提升明显,逐步趋于成熟,对旅游流发展的支撑力度不断增强。

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分析

从表3可知,乌鲁木齐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05年至2013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在2009年略有变动但其他年份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同时在2003年降幅比较大,耦合度下降21.78%,耦合协调度下降16.72%。从耦合度的数值来看,大部分处于0.9以上,但是耦合协调度的数值较小,在0.5左右浮动,说明2000年至2009年之间,乌鲁木齐的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一直处于颉颃状态的关系。

按照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发展程度的差异,将上述耦合协调度等级再划分为3种类型:U1U2,城市环境发展滞后型。由图1可知,在2010年之前为旅游流发展滞后型,2010年为旅游流发展速度首次超过城市环境发展速度,2010年后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同效应明显,相互间促进作用增强,进而说明了乌鲁木齐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对旅游流发展的支撑作用,并逐渐显现出城市旅游环境不能完全支撑旅游流巨大的流量,需要在今后的城市综合发展中,注重提升城市旅游环境的质量与规模,以增强乌鲁木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竞争力。

三、结束语

旅游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正确认识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的状态,有益于促进城市旅游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乌鲁木齐2000~2013年间两系统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两个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系统间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并通过系统内部要素的组织和演化,使得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彼此协调发展。(2)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环境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旅游流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0.0730增加到2013年的0.8362;城市旅游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0.3450增加到2013年的0.8216。(3)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度数值比较高,但是耦合协调度的值比较小,自2000~2010年之间,乌鲁木齐的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一直处于颉颃状态的关系。随着城市旅游环境和旅游发展的成熟,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协调状态呈现出逐年优化的趋势,并在2013年达到优质协调等级。文章不足之处在于耦合指标选取局限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延续性,致使其全面性和科学性存在一定商榷的空间,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董亚娟, 马耀峰, 李振亭, 等. 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32(1): 98-101.

[2]沈建国.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10.

[3]林越英. 对旅游环境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81(1): 33-39.

[4]王璐璐, 虞虎, 周彬. 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以中国25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2): 195-201.

[5]范钧, 邱宏亮, 吴雪飞. 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4,29(1): 55-66.

[6]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旅游学刊, 2013, 28(1): 62-68.

[7]张佑印, 顾静, 马耀峰. 旅游流研究的进展、评价与展望[J]. 旅游学刊, 2013, 28(6): 38-46.

[8] Zhang J, Jensen C. Comparative advantag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 34(1): 223-243.

[9]Marrocu E, Paci R. Different tourists to different destinations. Evidence from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9:71-83.

[10]Kim S S, Agrusa J, Lee H, et al. Effects of Korean television dramas on the flow of Japanese touris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5): 1340-1353.

[11]徐正林. 我国入境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03, 12(3): 98-105.

[12]林志慧. 我国60个城市入境旅游流网络特征与地域演化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3]丁正山. 南京国内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J]. 旅游学刊, 2004, 19(2): 37-40.

[14]吕丽, 陆林, 凌善金. 上海世博会旅游者空间扩散网络分析[J]. 旅游学刊, 2013, 28(6): 111-119.

[15]王奕祺, 吴晋峰, 韩立宁, 等. 北京入境旅游流地理分布与网络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6): 202-208.

[16]裴博,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与星级饭店系统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5): 97-102.

[17]裴博,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陕西省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4(6): 1001-1004.

[18]李晓静, 王兆峰. 张家界旅游流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5): 529-532.

[19]余洁.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4): 163-168.

[20]生延超, 钟志平.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旅游学刊, 2009, 24(8): 23-29.

[21]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1993—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耦合关系时空分异研究[J]. 经济地理, 2012, 32(11): 143-148.

[22]吴跃明, 郎东锋, 张子珩, 等. 环境一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2):47-50.endprint

[23]章穗,张梅,迟国泰. 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 2010, 7(1): 34-42.

[24]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热带地理, 1999, 19(2): 171-177.

[25]王宁霞. 乌鲁木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D]. 新疆:新疆师范大学, 2012.

[26]克里斯·库珀, 约翰·弗莱彻, 大卫·吉尔伯特,等.旅游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DONG Zunmeng; LI Xiaodo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economic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relat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2000-2013, build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ourist flows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system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dicators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wo systems index and the coupling and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resulting in the trends and types of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The study found: (1)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both systems development coupled obvious feature, and both systems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2)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coupling of relatively high value, but the value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relatively small, tourist flows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is in a state of antagonistic relations. How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city's tourism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a real problem of urban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Keywords: Tourist Flows;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Urumqiendprint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乌鲁木齐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城镇化与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及协调关系研究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