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罗斯韦尔
广为人知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纵贯澳大利亚东北沿海,从托雷斯海峡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约2600公里,覆盖了大约34.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宽处有161公里。大堡礁由2900多个珊瑚礁体和900个岛屿组成,在退潮时,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形状和色彩优美的珊瑚岛,从上空俯瞰,宛如碧绿的翡翠。这里不仅景色迷人,动植物种类也异常丰富,除了生存着400多种珊瑚(其中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还有1500种鱼类,4000种软体动物,242种鸟类,以及各种各样的海绵、海葵、海生蠕虫、甲壳类动物等。1981年,大堡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尽管大堡礁因其美景而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潜水者的天堂,然而近年来,这个自然天堂却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而面临严重的危机。
从1861年开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就因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而不断上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预言,在1990—2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4℃~5.8℃。全球气候变暖对大堡礁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尤其威胁到了珊瑚礁。珊瑚礁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经科学证实,海洋温度哪怕仅仅增加1℃,都可能导致珊瑚白化甚至死亡。珊瑚白化就是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珊瑚呈绿、蓝、黄、红、紫等不同色彩,然而这些颜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拥有的自然色彩,而是来自珊瑚体内的共生藻。共生藻含有多种色素,可以使珊瑚呈现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色彩,同时,它还对珊瑚的营养、新陈代谢和成长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当珊瑚遭受到海水温度升高等环境剧烈改变的压力时,珊瑚就会失去共生藻从而变白,也就是所谓的“白化”。在白化阶段,珊瑚仍是活的,如果水温下降,珊瑚可以重新获得共生藻;如果约一个月内水温都未下降,珊瑚将死于食物短缺。1998年,世界上75%的珊瑚都遭遇了白化,其中有16%的珊瑚死亡。在1998年和2002年,大堡礁的大量珊瑚都遭遇了白化。数据显示,1998年,在大堡礁的一些地方,海水的温度比正常温度高了1℃~2℃,而2002年,大堡礁69%的近海珊瑚严重白化。如果海水不仅温度升高,而且还出现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因为污染造成的水质量下降等,那么,珊瑚死亡的概率就会更加增大。2005年和2006年夏季,澳大利亚出现的异常高温也导致了大堡礁的珊瑚大量白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草案称,大堡礁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将在2030年“频临灭绝”,报告还特别提醒:珊瑚白化很有可能每年都会发生。
气候变化不仅对大堡礁的珊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其他生物。比如,某些鱼类需要在特定的水温里生活,气候的变化使得这些鱼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因此有可能导致当地以捕食这种鱼类为生的海鸟活活饿死。同样,在海龟群体里,由于海龟的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所以,温度的变化意味着其群体的性别比率也将发生变化。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需要承担保护大堡礁的责任。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洋环境变化对大堡礁的种种影响,这些措施包括减少当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海水水质等。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并非单单由拥有这些遗产的国家来承担,也应该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否则,我们今后很难向下一代解释我们是怎样失去大堡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