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酒歌文化及其保护与传承探析

2015-12-17 15:35岳瑞芝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武定保护传承

岳瑞芝

摘要:彝族酒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承载着有关彝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祭祀、祈福、生产活动、图腾崇拜和饮食等大量的信息,同时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写照。本文从以代表性武定彝族酒歌的发展历史、现状角度出发,分析彝族酒歌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现状,并分析武定彝族酒歌的传承和保护对策。

关键词:彝族酒歌;武定;传承;保护

一、武定彝族酒歌及其发展历史

武定彝族酒歌,泛指武定境内居住的彝族人民传唱并将之记载的各种歌谣,它是一种粗犷、古老的民族传统歌曲艺术。当然,武定彝族酒歌并不仅仅是武定境内彝族人民才特有的文化产物。武定境内居住的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且通婚,生产生活方式也大有相似之处,因此,从宏观看,武定彝族酒歌可以说是武定各族人民独特的艺术精神产物。

彝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饮酒,从而使得其家家户户均会酿酒。而彝家自酿的酒多以大麦、小麦、玉米、荞、高粱为酿酒原料,通过蒸煮原料、发酵、过滤、贮酒等近乎严格的工序,酿制出令人馋涎欲滴的美酒。然而此习俗,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也曾有过侧面记载。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茶马古道进入云南省武定境内,无意间看到人们用小麦和稻米,玉米等酿酒时,感到非常奇怪。似乎在马可波罗的印象中,认为酿酒的原料只能是葡萄,而当他亲自尝到武定彝族人民用粮食酿造的酒时,竟觉得是那么甘醇可口,多么的令人难以忘怀。

武定地区有着其悠久的酿酒歷史,武定彝族人民大多饮酒而歌,一唱百应。无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祈福祭祀等各种活动都要呼朋饮酒高歌,这种风俗似乎已被当地彝族人民所认可。而武定彝族饮酒放歌这种习俗,最早见于景泰《云南图经志》,其中有详细记载。明朝汉族官员顾起纶曾在昆明碧鸡关偶遇武定女土司翟氏,惊讶于翟氏土官兵威仪地踏歌而行,稍事停留帐下时,摆出壮观的酒筵排场,作《武定歌》,云:前军后军齐踏歌,帐里币嘛呼美酒叵罗之记载。(注:彝语,币嘛:美酒,叵罗:葫芦式金杯)。

每至冬春时节,武定彝族无论男女老少都围篝火而坐,以酒为媒,对就放歌;婚宴酒席,把酒言欢,且歌唱形式还多样哩。有歌唱历史、地理,及个人的,也有盘问鸟兽、草木等来源的,更有歌唱幸福生活、予人以祝福的……每当有人至那,当地人民便摆上山珍野味菜肴,以酒歌为引,敬上祝福的美酒并交流着彼此间的话语,增进着彼此间的感情和友谊。

武定彝族凭借当族的酒歌走入历史长廊,酒歌是一种浸润在民族历史文化之中的产物,倍受民族元素滋养,并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生命力是无与伦比的。

二、武定彝族酒歌现状

究其基本内容,武定酒歌作为一种浸润在民族历史中的产物,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了彝族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挪衣、道嘎、起初挪衣八、命熬、起除、早除、南嘎、所稳汁嗒叨。挪衣,以为古代流传的歌,其内容古老,题材多为历史、传说故事等,词句为五言诗,曲调只有一首,为商调形式,节奏舒缓,工整押韵;道嘎,也称道诺嘎,即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唱小调,其内容多为格言警句以及为人处世之词;起除挪衣八,把“嫁调”和“挪衣”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曲调和谐极尽优美;命熬,是一种叙事诗,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内容多样,包括开天辟地、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婚丧嫁娶等;起除,就是嫁调,一首歌词可以用多种方式传唱;早除,就是歌颂的调子,内容多为祝贺、赞美、恭维、歌颂某事物或某人,词句较为古老;南嘎,酒酒歌中的小调,常见形式为对酒歌;所稳汁嗒叨,此调是对贵宾的敬酒调,在门外迎客和席上唱,有特定歌词,词句较短,曲调优美流畅,予人以热情之感。

从武定辖区内的彝族酒歌来看,其习俗活动主要有:祭祀、探亲访友、占卜、婚丧嫁娶、火塘酒歌、唱宗族家谱、赞颂和留客等。而彝族酒歌无论从来源方面还是内容方面看都十分的丰富。如:从其传唱的来源分,可分为源于历史传唱酒歌、生活传唱酒歌以及临场发挥酒歌;从酒歌传唱的内容来分,大致又可分为祭祀酒歌、迎宾酒歌、祝福酒歌、行酒酒歌、留客酒歌五类;最后,从传唱载体来分,又可分为口头相传酒歌以及书面记载酒歌。

而现如今,武定彝族酒歌大致可分为迎客调、劝酒调、留客调三种:

一是迎客调,也叫彝山拦门酒,是宾朋来的时候设在家门外的用牛角杯喝的一道酒。进门的宾朋首先要得喝一口甘甜的彝山小灶酒,以表示彝族人对来宾的尊敬和祝福。客人的到来以及彝家人因客至而高兴是迎客调的主题。其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迎客调》、《绕山绕水到彝家》《客人就到家门口》、《彝家客人今天来》等。

二是劝酒调,劝酒调也叫敬酒歌,是彝家人邀约客人喝酒时唱的酒歌。代表作品有《美酒敬宾朋》、《喝杯彝家祝福的酒》、《喜欢不喜欢你要喝》、《远方的客人请你喝》、《就等这一天》、《酒不醉人人自醉》、《阿老表你要喝呢噶》等。无论为哪作品都极尽表现了彝家人对客人的祝福和想表达的话语,当然,客人喝下装满彝家人祝福的酒同样也是对彝家人的尊重。

三是留客调,留客调是在客人要离去时唱的歌。代表作品有《亲亲的阿老表/阿表妹》、《武定小锅酒》、《难相难聚》、《彝家山寨高又远》等。酒歌里是充满着彝家人对客人情谊的表达,“走一步来望两眼,哪个舍得你,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是感情是主题,又是彝家人对客人的美好愿望。

武定彝族酒歌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一种民间艺术,其表现的是彝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一种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名族的特色。中共武定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弘扬民族文化,并意图通过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政治的持续健康发展。自1979年11月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全县各个彝族地区,走访70多位彝族酒歌手,录制了418首不同风格的酒歌,随后,又抽调许多乐曲。并在大普查的基础上,于1988年底终于编成《武定民间歌谣集成》一书。此外,武定县委、县政府积极倡导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生活为题材,创造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彝族敬酒歌,使彝家敬酒歌与时俱进。并与1991年3月15起,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在狮子山举办一年一度的民族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活动便是彝族酒歌演唱。在2006年,为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宣传武定、推介武定,武定县委、县政府特别投入大量资金,向民间搜集、整理彝族酒歌,并拍成光碟,使得武定彝族酒歌得到弘扬、传承和更好展示。同年,给一批民间酒歌歌手命名为“民间艺人”。2007年,云南彝族著名歌手李怀秀、李怀福,把武定彝族酒歌带到了北京,参加了央视春晚,使武定彝族酒歌长上了腾飞的翅膀,飞向全国,乃至飞向了世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武定彝族酒歌。2008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国家文化部把颇具酒歌文化的白路乡列为“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同时,武定酒歌要也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武定酒歌习俗的濒危性

武定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环境,有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尽管县委、县政府和武定人民对彝族酒歌文化的保护十分之重视,但是彝族酒歌民俗活动还是发生了迅速地变化。

而政府主导的酒歌活动,一方面扩大了武定的对外影响,另一方面,也促使酒歌这一彝族习俗迅速地变成了都市化、商业化,同时也致使传统酒歌习俗频临消亡的危险。造成这种濒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冲击。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丰富和改善了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得彝族酒歌商业化,彝族酒歌文化内涵变异,传统彝族酒歌正在逐渐消亡。武定彝族酒歌是一朵生长在武定彝山野地里的花儿,它是活的,伴随着风雨茁壮的成长。但今天都市里的许多场合,实施商业运作时,利用其迎合行,丧失了其传统性,异化了酒歌文化习俗的传统本质。然而,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谁还指望听到神圣的祭祀酒歌和节日酒歌呢?即便听到,那歌声再也不是天籁,也不是人与自然本真的交流。

第二,农村城市化,同化了不同的彝族酒歌习俗传统。

现在的彝族青年,从小受到漢文化的影响,服饰、语言、习俗与汉族相差无异。唱酒歌也用汉语唱,不单单只是曲调不同而已,用汉语唱的酒歌总是没有那种用彝语唱出的韵味,同时也不能表达彝族酒歌那充满无限激情的心灵。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各民族相互通婚,相互融合,风俗简化,同样也使得传统的彝族风俗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第三,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并忽视民族文化的长足发展,使得彝族酒歌的传承人减少,而懂得传唱酒歌的大多数一些中、老年人,又使得其不能被更好的继承。

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社会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强,使酒歌文化的生存、传承空间越来越小,更是加剧了酒歌活动的简化和消亡的速度。

四、对武定彝族酒歌的保护措施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加快等等各种因素,使得武定彝族酒歌的传承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采取得当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假以时日,武定彝族酒歌这门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将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因此,保护武定彝族酒歌迫在眉睫。

同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武定彝族酒歌加以保护:

(一)在原有的普查调查基础上,对武定彝族酒歌和其他彝族文化加以搜集、整理、研究,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辑,从而再出版一些具有彝族特色的彝族酒歌,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定彝族的酒歌,会唱朗朗上口的彝族酒歌。

(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辖内居民应更重视武定彝族酒歌,要加大宣传保护武定彝族酒歌的力度,让人们真正明了保护武定彝族酒歌的意义,并自觉的投身于保护彝族酒歌文化的行列中来。

(三)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保在保护过程中所需资金,并积极争取各方面上的资金及建立彝族酒歌保护的相关基金会,最终使得在保护武定酒歌方面有经济上的保障。

(四)认定和命名具有代表性的彝族酒歌传承人,设立酒歌艺人名录,并鼓励彝族青年人向一族酒歌传承人学习,传承人自觉带头,建立武定彝族酒歌的专门传习所,让更多的人学习武定彝族酒歌。

(五)依托一年一度的武定牡丹节这个平台,注重开展有关彝族酒歌的比赛,让各地游客更好的了解武定酒歌及了解彝家风俗,并喜欢彝家酒歌和宣传彝族酒歌。

五、武定彝族酒歌保护的意义

武定酒歌是生长在罗婺故郡的一朵花,长期受到民族元素的浸润,茁壮成长,它是研究彝族人民文化、生活、社会各方面的“活化石”。彝族酒歌像金沙江水一样源远流长,又如金沙江水一般充满活力。彝族酒歌是彝族人民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真实写照。把彝族酒歌挖掘出来并继承下去,对武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着深远意义。

首先,彝族酒歌不仅仅是彝族人民特有的,还是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共同创造出来的,经过长期发展,在各民族间广为传唱,并得到更多人民的广泛认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积极保护好弘扬好彝族酒歌文化去形成一种民族向心力,并最终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和谐发展。

其次,武定彝族酒歌展示了武定人民勤劳、热情、好客、淳朴的赤诚情怀,武定酒歌是彝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为人们更好了解武定的名片。要让武定以全新的风貌展示在其他地区面前,便可以从这点入手,热情好客的武定人民欢迎外界人民认识及融合武定。

第三,结合武定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武定精神”,中国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应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彝乡人民不畏艰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弘扬凝心聚力务实创新的罗婺风格,充分展示坚韧执着跨越赶超的雄狮气魄,最终实现彝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第四,武定彝族酒歌文化是武定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结晶,保护好、传承好武定彝族酒歌,是罗婺故地武定打造文化艺术品牌,让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富有特色的一大方法。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彝族酒歌文化是彝族人民区分于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关键,民族文化的传承,关乎民族历史与发展。尽管民族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是民族发展之根本,保护彝族酒歌文化,符合国家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政策,同时,也是武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武定保护传承
民族花开向未来
——武定民族中学校歌
名震三迤武定壮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武定傈僳族“哒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武定壮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