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银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王 银①
目的:探讨血液科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临床预防措施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来本院诊治的1000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化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预防,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预防,比较两组预防、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12例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6%(P<0.05);试验组96%的患者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试验组96%的患者对本院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的72%(P<0.05);试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预防、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血液科; 药物外渗; 静脉炎; 预防措施; 护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并且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化疗药物则成为了抗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从化疗药物给药途径来说药物更多的依靠静脉输注完成,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药物利用率。但是,化疗药物外渗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对于化疗药物外渗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渗流部位红肿、疼痛、局部组织坏死神之引起静脉炎等,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影响治疗预后[2]。近年来,护理干预在血液科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预防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血液科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临床预防措施及其护理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100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治疗的10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500例,其中男270例,女230例,年龄44~79岁,平均(56.5±0.8)岁,病程1~12个月,平均(7.5±1.4)个月;对照组500例,其中男240例,女260例,年龄40~76岁,平均(56.7±0.8)岁,病程1.2~12.5个月,平均(7.2±1.1)个月。患者中160例食管癌、100例肺癌、160例乳腺癌、230例胃癌、90例直肠癌、130例卵巢癌、130例白血病。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化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预防,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化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简单预防,告知患者常见的预防措施,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对于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则进行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1.2.2 试验组 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预防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 预防措施 (1)患者化疗过程中要加强患者宣传教育,耐心向患者介绍化疗的目的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4]。此外,护师向患者交代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针、普通钢针等方法在化疗中的利弊,并且让患者化疗让患者宽松外衣,避免肢体压迫对输液产生的影响,并且密切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是否存在疼痛、烧灼等感觉[5]。(2)选择合理的血管。护师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了解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穿刺。尽量选择前臂及较大的静脉穿刺,避免选择手、足、掌等静脉。对于血管条件较差患者可以采用中心静脉留置管,防止药物外渗[6]。(3)合理用药。护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法、药物浓度以及药物滴速。(4)加强巡视。患者化疗期间护师要提高责任心,多巡视,对于化疗药物引起组织坏死者则需要床头交接[7]。
1.2.2.2 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对于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患者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害怕等心理,避免药物外渗引起患者由于等加重疾病。(2)紧急处理:对于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患者要立即停止点滴,并将药物尽可能吸出,并且对局部组织使用解毒剂,灭活渗透药物,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加快药物的吸收和排泄[8]。对于外渗量较大患者则可以采用地塞米松等药物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扩散。对于疼痛患者可以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9]。并且要加强患者外伤损伤观察力度,观察时间不能低于10 d。(3)加强化疗肢体功能锻炼: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尽可能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部署也是应该正确指导患者运动,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10]。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的比较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12例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6%(80/500)( χ2=6.65,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率的比较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96%的患者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的78%( χ2=5.79,P<0.05);试验组96%的患者对本院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的72%( χ2=6.8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的比较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腐蚀性药物外渗药物当引起外渗后容易引起组织发疱,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坏死[11]。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蒽环类化疗药、长春碱类化疗药等,由于患者给药时更多的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给药,从而造成药物外渗率较高,且容易导致静脉炎发生率[12]。本次研究中,试验组12例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6%(80/500)(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3]。因此,临床上对于化疗外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加强其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比较(±s) 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比较(±s) 分
组别ADL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试验组(n=500)16.2±3.759.6±7.565.8±9.257.2±6.5对照组(n=500)11.6±3.253.2±7.156.7±8.451.1±6.0 t值16.3215.7815.5512.31 P值<0.05<0.05<0.05<0.01
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静脉炎预防和护理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能够根据患者病情、临床症状以及患者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患者在推注化疗药物时使用推注泵能够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膜产生的损伤,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血管,维持血管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了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冲击[14]。对于静脉炎而言血管的好坏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选择血管时应该选择弹性好、管腔大、回流畅通等静脉进行化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化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止吐药-化疗药物-地塞米松给药顺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小血管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本次研究中,试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5]。
此外,对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外还应该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护理,且护理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静脉炎级别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对于Ⅰ级静脉炎患者可以局部涂敷喜辽妥,直到患者静脉炎完全消失为主,患者用药过程中要加强药物护理指导,让患者能够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患者随意更换药物种类或药物剂量,影响治疗预后。对于Ⅱ级静脉炎患者更多的给予磁疗;而对于Ⅲ级以及Ⅳ级静脉炎患者在严格消毒后采用5号半小针头进行穿刺,并用棉签将水基础,然后采用3M透明薄膜进行粘贴5~7 d,待其自然吸收后在进行磁疗。但是,患者磁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其护理干预,尽可能保持患肢的干燥,避免水疱皮肤的完整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试验组96%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试验组96%对本院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的72%(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6]。
综上所述,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预防、护理效果理想,能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1]房笑丽.自拟“七味通脉热敷贴”预防输液性浅静脉炎的羊静脉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3-5.
[2]张春娥.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应用致静脉炎36例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24-125.
[3]赵喜荣,赵明明,吴旭霞,等.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致迟发性静脉炎2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63.
[4]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5]唐仰璇,佘佩吟,方楚萍,等.1例PICC置管致严重静脉炎的干预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83-84.
[6]张杏兰,侯斌斌,张杏红.自粘式聚氨酯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87-88.
[7]黄丽如,冯惠霞,陈柳.阿米福汀配合鼻咽癌诱导化疗及同期放化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7-68.
[8]赵容顺,胡旭辉,刁伟强,等.盆腔或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手术治疗胃肠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07-108.
[9]王晓玲,李丽华,韩丽君,等.高压注射器在对比增强PET/CT中发生对比剂渗漏的原因与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72-73.
[10]鲁秀珠,陈文敏,冯霞,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79-80.
[11]闫潇琦,安爱军.三种保肝药物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57-158.
[12]张琼芳,李玲.牛黄解毒丸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01-102.
[13]姚璧,乔晓媛,魏淑青,等.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35-36.
[14]杨敬芳.化疗药物渗漏局部封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45-46.
[15]刘慧英,何庆玲.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55-158.
[16]李双琴,殷建华,王俊超.高压氧治疗时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59-60.
Haematology Department Store Infiltration Leads to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Phlebitis
WANG Y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9):077-079
Objective:To study the onset drug exosmosis causes clinical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nursing methods of phlebitis.Method: 100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prevention during chemothera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prevention and nursing.Result: 12 cases of phlebitis, phlebitis rate of 2.4%, lower than the 16%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roup was 96%, higher than the 78%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hospital care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 , higher than 72%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DL score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6.2±3.7) points, physical function score was (59.6±7.5) points,psychological function score was (65.8±9.2) points, social function score was (57.2±6.5) points, were higher (P<0.05). Conclusio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extravas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duced phlebitis incidence rate is high,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effect is ideal, it is worth to promote the us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Extravasation; Phlebitis; Preventive measures; Nursing method
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25
2014-08-19) (本文编辑:蔡元元)
①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王银
First-author’s address:Nanyang City Center Hospital, Nanyang 473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