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论坛(VTI2015)成功召开
今年5月,《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布,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在此背景下,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吉林大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论坛(VTI2015)”于2015年7月12~13日在长春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与路径”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路径,展现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技术,探讨智能网联汽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发展。
论坛围绕“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热点,深入讨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技术路线及实现路径。论坛邀请了国家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制造2025》起草委员会专家、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代表、相关研究机构代表、媒体等人士参加,参会人数达600人。本届论坛是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首次、全面、权威地解读其汽车方面的内容。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绍明指出,汽车产业凭借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和极强的产业关联,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看,汽车产业需要解决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等全球公认的四大主流问题,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被认为是最终解决方案。中国一汽高度关注信息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方向,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力求在低碳环保智能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针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指出汽车行业要做的首先是安静下来,然后去认真地分析、踏实地做事、勇敢地实践,未来10年对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产业不能急于求成,它需要一个安静、宽松、理性的发展环境,目前中国政府也正在创造这样的环境。
中国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瞿国春指出,截至今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接近20万辆,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汽车集团在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动机系统、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等领域仍未完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官方将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发的支持,并促进新技术在传统动力系统上的应用。在技术标准方面,对于行业亟需、但短期内又无法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将支持先行制定“团体标准”,以引导行业发展。
在本届论坛上,来自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专家进行了主旨演讲,积极展示和分享了其最新科技成果。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吉林大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在内的行业组织、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技术联盟,也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共同打造本届盛会,研讨中国汽车制造2025的战略蓝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教授发表了“尊重市场,造就新兴产业,迎接电动车百花盛开的春天”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中国幅员广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需要发展多层次的电动车,应首先发展百姓买得起、使用方便的小型电动汽车,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不同层次电动车”,郭院士说。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80岁高龄的郭院士还被授予了“终身成就奖”。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李骏院士以“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汽车制造2025”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李骏院士指出,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汽车互联智能化发展需求,中国一汽部署了“挚途”技术战略,一汽集团希望到2025年,“挚途”将从当前的“挚途”1.0发展到“挚途”4.0,最终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高度自动驾驶技术整车产品渗透率达50%以上。
作为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板块之一的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论坛,是以探讨汽车科技进步为导向的专业化、技术化论坛,其打造了一个跨国界、跨学科探索研讨汽车科技前沿技术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届论坛还邀请了包括腾讯等主要门户网络媒体、CCTV等权威媒体、《汽车技术》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中国汽车报、中国工业报等汽车媒体进行专业报道,并与参会代表进行讨论。论坛举办期间还介绍了明年同一时期在长春举办的“2016中国汽车先进智能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VTI2016)”的主题和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