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方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策略

2015-12-17 18:31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鞍山学报栏目

陈 欣

(鞍山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辽宁 鞍山 114007)

提升地方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策略

陈 欣

(鞍山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辽宁 鞍山 114007)

地方高校学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准确定位,立足本校实际,依托优势学科和地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以特色求发展,将传统出版模式与先进的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网络传播

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创新知识的载体,具有促进学科发展、引导科研方向的作用.其学术要求是所刊文章要有创新,有较高学术价值,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学报的宗旨是要将高校教师的基础性研究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科技最终转化为生产力.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单”显示[1],在我国现有的5 756种学术期刊中,共有1 300多家综合性高校学报.北大图书馆界定了320家核心期刊,这些期刊拥有着业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声誉.非核心的重点大学学报和综合性大学学报相对次之.而其余那些既无重点大学光环,又无悠久历史的地方高校学报则籍籍无名.如何才能不随波逐流,在高手如林的学报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成为业界翘楚,这是地方高校学报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所在.

没有特色的刊物是没有竞争力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栏目则是期刊内容的框架,具有吸引读者和导读的作用,也最能体现期刊的特色[2].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地方高校学报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以凸显自身特色为方向,选择与众不同的办刊方向,充分发挥刊物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地区民俗文化特点,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彰显自身独特的风采.

1 打造优势学科品牌

高校学报的定位取决于高校层次、类型,科学准确的定位是高校学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地方高校学报不同于科研能力雄厚的重点高校学报,不要追求做大做强,应该在本校优势学科上做足文章,长远规划,通过与学科团队的真诚合作,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坚持,最终会形成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使学校的优势学科逐渐在学报形成固定的栏目,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学术名片.品牌栏目是一个学报的精华所在,其内涵直接反映一种期刊的办刊宗旨和特色,对于提高学报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学科影响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3].

在这方面,许多地方高校学报做出了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早在2004年开始,针对本校的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组织责编专人负责,深入学科专家团队中,与学科带头人密切联系和合作,定期组稿,经过十余年的精耕细作,有机化学这一优势学科品牌已成为学报的靓丽招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看到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就会想起该校的有机化学学科,提到有机化学学科就会联想到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形成了学报与学科的良性互动和共荣共享.再如《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的“石油化工”栏目,这是该学报倾力26年全力打造的核心栏目,从1988年创办至今,该栏目每年刊载的文章量都占其录用总数的一半[4].栏目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服务与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编辑方针,致力于国家的石油石化建设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正如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理事长龙协涛教授所说:“有些高校是普通学校,有些学报是普通学报,但它们的某一、两个栏目却办得极不普通,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色,引起国内学术界乃至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这是培育期刊品牌的可喜开端,是打破千刊一面僵局而凸现独特的‘这一个’的生长点,是有望在期刊之林中实现‘万绿丛中一点红’效应的必由之路”[5].

2 弘扬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地域的多样性形成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地方高校学报在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和风俗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作为区域性的地方高校学报,要确立自己的特色,首先要从发掘自身区域文化特色入手,将地域优势作为学报特色栏目形成的基础,并将本校的科研力量与所服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为一家民族高校期刊,将多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优势充分为我所用,依靠多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创办特色学科,所打造的《民族医药》栏目依托校内外的高质量的作者群,将众多学者的民族医药研究成果持续不断地呈现给社会和公众,既树立了民族医药特色栏目的品牌形象,也使《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获了2010年10月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在随后的2年时间里连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取得了助力重点学科建设和促进学报发展的双赢局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再如《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的“东北史地”栏目,就是根据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优势,将传播和弘扬当地历史文化作为栏目宗旨.在鞍山及周边地区,有许多尚待研究和挖掘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金银铁塔、姑嫂石、析木石棚等,全市共有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1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名录,居辽宁省首位.这些遍布山野的自然景观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凝结了深厚的文化底蕴[6].还有许多学报在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的“土家族研究”,《嘉应学院学报》的“客家学研究”,《宁夏大学学报》的“西夏研究”,《武陵学刊》的“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这些特色栏目的共性都是利用当地独特浓郁的地域特征,以当地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经济优势等等为重点,立足于当地,植根于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精髓,服务于当地,既丰富了民族文化宝库,又促进了当地文化建设和资源的推广利用,同时也凸显了学报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了自身的学术地位.

3 发挥网络传播优势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通过题名、关键词等的搜索,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在网络上,核心期刊、重点大学学报、地方高校学报所处地位是相等的,某一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只要发布到网上,就可以被数据库系统检索出来,进而被相关专业的学者引用和下载.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网络出版不是纸质期刊的简单重复,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各种知识的链接,为读者提供资源集成服务.由原来的“给什么就看什么”的传统传播方式到“你要看什么自己找”的搜索方式,进而发展到“你关注什么就给你什么”的聚合方式[7].

网络化和数字化对纸质版期刊的冲击日益显著,因此,地方高校学报在继续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变化,做好自己的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优先出版过程中,要第一时间将特色栏目的文章及时上传,最大限度减少学术论文的出版时滞,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刊物的时效性.要做好网络出版的文章与知网等数据库的链接,使读者在数据库中检索到文献后可以直接链接到文献所在的期刊网刊上,以增加论文被转载引用的机会,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同时提高期刊网站的访问量和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从而进一步促进期刊文章的传播和期刊影响力的提升[8].

网络优先出版方式的出现,使得优质特色稿件得以占尽先机,以最迅捷的方式问世,同时也使期刊出版突破了刊期与容量的限制,达到了高效出版的至高境界,拓展了传统期刊的生存空间.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编辑与读者的互动,为热心读者解惑答疑,在与读者和作者的交流中,编辑可以从中获取栏目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创意,并为作者立题提供参考和帮助[9].

4 结语

地方高校学报受其客观上的先天不足影响,在学术实力和研究广度、深度上都无法比肩于重点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学报,其获得生存和长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在把握正确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选择好符合自身特点的角色定位.应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科优势科学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学报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所拥有的潜力资源,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既不盲目攀比,也不自暴自弃,应充分发挥地域经济文化特点,依托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科研优势,办出自己的个性,以特色求发展,在促进人才培养、弘扬科学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随着期刊网络平台的规模化发展,地方高校学报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学报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化稿件审理流程,择优录用特色栏目的优秀稿件,并高效准确地送达给受众群体,使读者更快更便捷地得到他们所想要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材料,使作者尽早确立其研究的首发权.这不仅能彰显学报的品牌特色,促进学术交流,更能增强学报的竞争力,进一步吸引优质稿件,为学报的发展提供助力.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公示[EB/OL].http//www.gapp.gov.cn/news/1664/231784.shtml,2014-11-18.

[2] 颜昌学.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0,22(6):535-536.

[3]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10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J].中国期刊年鉴,2011:542-551.

[4] 宋官龙,闫玉玲,史春薇,等.特色栏目为石油石化发展搭建信息服务平台[J].编辑学报,2014,26(4):386-387.

[5] 陈欣,刘开源,张冬冬,等.地方性高校学术期刊大有作为——《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办刊实践[J].编辑学报,2008,20(3):255-256.

[6] 赵春秀.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高校学报建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6(4):103-106.

[7] 赵大良,刘杨,苗凌.应学术交流而生 为学术交流而变——谈科技期刊的价值体现[J].编辑学报,2011,23(2):1-5.

[8] 杨锐.论网络时代中文科技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J].编辑学报,2014,26(4):321-324.

[9] 张洋.数字出版模式中的编辑定位与职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247-249.

CHEN Xin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责任编辑:张冬冬)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journals of local universities

Journals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to mak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e established on realities and rely on superior subjects and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to make full use of self value and pursu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Traditional publishing modes and modern internet publishing modes are combined to use the high effect and quickness of internet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columns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s of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characteristic column;online publishing

2015-05-10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L14DXW009).

陈欣(1965-),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

G237.5

A

1008-2441(2015)06-0103-03

模式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的高效快捷,进一步促进特色栏目的发展,扩大学报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鞍山学报栏目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鞍山嘉阳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鞍山烈士纪念馆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