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2015-12-17 15:52:00李宽亮郝文清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李宽亮,郝文清

(淮北师范大学人事处, 安徽 淮北 235000)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李宽亮,郝文清

(淮北师范大学人事处,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给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要建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创新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多方位、多层次地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

关键词:生存压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给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高校只有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淡化理想和信念,产生了虚无主义、急功近利、金钱万能等不良的心理,缺乏对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不能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不能做到真学、真信 、真用,从而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和行为偏激,在课堂上热衷于宣扬社会的阴暗面,不能从价值取向上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了思想上和精神的困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些高校青年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主体价值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缺乏职业荣誉感,对于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明辨是非和善恶的能力有所降低,对社会的真、善、美缺乏清晰认知,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勇气不足,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感化学生和激励学生服务社会的政治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陈旧,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没有真正走进青年人的生活,关注现代青年人的思想特点,解决广大青年人面临的生存压力,难以真正实现感动人、说服人、教育人的目的,难以让高校青年教师从思想上真正认同,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比较落后,简单说教和空谈理论,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排斥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3.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在评价机制上,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重视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精神培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不能很好地塑造。在具体考核制度上,对教学和科研有明确的具体的硬性规定,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激励机制,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考核方面缺乏有效的标准和具体的量化指标,重视物质奖励,轻视精神引导,难以从思想上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实现思想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制约了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对于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难以真正培育一支德才兼备、有上进心、业务水平高、政治性强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很多有效的措施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面临很大的职业和生存压力,在这种复杂的生存环境下,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认知,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有很大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必须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队伍,才能让高校在复杂生存环境下有立足之地。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培育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其职业荣誉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优化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历史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解决人们思想的困惑和各种精神危机,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自由化思潮、虚无主义思想、普世价值观念等的影响,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精神失落和精神困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让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缺乏职业荣誉感和职业精神,出现了人才流失,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盛行,青年教师出现了各种精神上的困惑和冲突,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3.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精神的需要

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是新时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央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了优化,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以及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推行,高校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教师的学历层次有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时代要求。知识的掌握只是专业化水平的一个方面,专业精神的培育也是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硬的方面和软的方面。硬的方面,是指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所必须履行的职业功能;软的方面包含了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让青年教师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精神状态,正确处理好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关系,体会教育本身的幸福。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策

1.建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单纯依靠理论灌输和传统思想教育难以真正解决人们思想领域里的问题,形成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认同机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资源进行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说服力。高校还要发挥高校思想教育文化育人功能,开设思想教育文化沙龙,举办讲座,邀请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学者言传身教,丰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走进青年教师的思想深处。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优秀人物和道德楷模的影响力,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广播电视宣扬教师的职业精神,宣传最美教师的良好道德风尚,培育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培育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精神,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水平。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把高校青年教师培育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引路人

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和引领作用。高校的党组织要密切加强与广大青年教师联系,密切关注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生存压力,关注他们思想动态的变化,针对他们的思想特点,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对于积极加入党组织的高校青年教师,党组织应大力培育他们的政治热情,主动承担政治培育责任,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和影响力。在高校的青年教师队伍中积极建立先进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对广大青年教师的影响力,以良好作风感动青年教师,增强青年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发挥高校青年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作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力传承者。

3.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认同度

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既要靠教育,也要通过制度和规则进行激励。高校可以采取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激励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实施青年教师宣誓制度,强化教师的角色认知,从心灵上感化教师,形成自觉认知,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完善高校教师的聘用制度,把教师的聘用与专业精神培育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人性化的规范,帮助教师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幸福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荣誉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

4.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与社会的联系,营造良好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的是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运动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2]。要做好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优化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首先要提高青年教师对社会的认识。很多青年教师对我国国情不了解,对社会发展前景存在模糊认识,高校有关部门应组织青年教师应深入到劳动和工作第一线,增强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其次要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高校青年教师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培育新的幸福观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激励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教研、科研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不断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5.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4-0143-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4.035

作者简介:李宽亮,男,内蒙古达茂联合旗人,淮北师范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硕士;郝文清,男,山西大同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收稿日期:2015-03-31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2:5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820.1255.035.html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结构与特点探究
高教探索(2016年11期)2017-01-11 19:06:41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7:06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及指导策略
科技视界(2016年25期)2016-11-25 00:10:44
浅析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25:39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9:28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