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时间:2015-06-25 13:03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625.1612.032.html
体育教育硕士培养应把握三个度
王元刚,王晓东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现状要求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在招生阶段应有适当的政策倾斜,有利于基层教师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学历层次。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要突出基础性、实践性、职业性、复合性的培养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平衡实践课和学术课的比例。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当着眼于体育教学或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术研究的实用性,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育硕士;体育专业;体育教学
收稿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安徽省体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zy152)。
作者简介:王元刚,男,山东滨州人,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3
收稿日期:2013-10-09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3.035
体育专业教育硕士是教育硕士学位培养的一个方向,但因体育教学在许多地区长期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在基础教学中遭到忽略,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攻读人数相对较少。又因体育专业有着自身独特的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特点,给培养方在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本文根据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解读,通过对教育硕士、体育专业硕士以及体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比较,并结合当前我国体育学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就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招生来源、培养方案设置、毕业论文选题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构想。
教育硕士开设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都相当明确,教育硕士是以教师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而,在招生的生源选择上是以教师职业为背景条件的。正是由于在生源的专业学位背景上有了限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2006年后教育硕士由试办阶段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后,全国各地有许多在基层从事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通过教育硕士学位的攻读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1]。然而,从目前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人群来看,工作于基层教学第一线,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学前线的教学工作者的人数还十分有限,而体育专业教育硕士更是稀缺。比如,当前许多地区教育专业化配备并未到位,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法脱身外出学习;体育学科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中小学教育往往还是语、数、英一统天下的态势,体育教师的工作重要性得不到认可。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基层体育教师自我提高的可能性。教育主管部门和硕士招生单位应当关注这种实际存在的情况,在体育专业教育硕士招生时适当地向基层地区倾斜,必要时可以留出专门的定向名额来保障基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来攻读教育硕士学位。这既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有利于农村基层教育的均衡发展。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明确提出,“(教育硕士)学位的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能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并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研究的能力。”[2]据此,不同学科方向的教育硕士都设置了自身的培养方案。然而,近年来关于教育硕士培养趋于学术化的批评和争论之声不绝于耳[3]。如果教育硕士丧失了本身基础性、实践性、职业性、复合性的培养特色,那么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混为一谈,教育硕士存在的必要性也就定然受到质疑了。
体育学科由于有着非常强的身体参与性和实际技能操作性,因此在本方向的教育硕士培养上就更应当警惕学术化的倾向。当前,学位教育中除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之外,还有体育学科的教育硕士学位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设置这些学位时有着清晰的规划和考虑[4]。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是为以教师职业背景者为主体设置的,在培养方案上一方面不能忽略必要的理论课程学习,以此来完成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理论素养提高,但是决不能忽视体育教师专项技能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在培养方案制定时,要适当平衡实践与学术课程设置间的比例,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让体育专业的教育硕士学有所获,有利于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毕业论文是学位教育最关键也是最具实效的一步。既然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是以职业为依据,培养从事实际操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教师和管理人才,因而对学位论文的评价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5]。如果说教育学硕士可以较为宽泛地选题,表现出学术化的特点的话,那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一定要能突出职业的实用性。因此,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在毕业论文选题上也要着眼于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熟悉指导学生的工作实际环境,也就是说要加强教育硕士培养单位与基础教育单位的密切合作[6]。毕业论文选题要关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管理,最好是关注与学位攻读者工作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当前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问题,中小学生足球活动的开展问题,以体育锻炼干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便是实际的、应用的、可操作性的选题方向。如果论文选题定在高尔夫球的中小学推广、马术的学校教学模式,或者是如最近出现的中小学足球操的编排等方向,不仅让研究偏离了教育硕士培养的基点,即便研究出了所谓的成果,将来也只是“屠龙之技”,与国情、学情相去甚远。
体育专业教育硕士是我国教育硕士学位的培养方向之一。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的现实状况要求当前的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在招生阶段应适当向基层体育教师作一定的政策倾斜,让更多求上进的基层教师得以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学历层次。教育硕士基础性、实践性、职业性、复合性的培养特色和体育教学重实践运用的学科特点,要求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适当平衡实践与学术课程设置的比例,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基于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特点的考虑,他们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当着眼于体育教学或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术研究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孙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状况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
[2]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2.
[3]李子江.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改革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
[4]李秀华,李毅,刘成.教育硕士与体育硕士关于体育教学领域( 方向) 设置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
[5]张勍,孙庆祝.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6]万运京. 教育硕士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责任编校:徐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