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雯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福建厦门 361005)
本研究按照地域分布分别抽取福建和台湾两地各7所高校的14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两地大学生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情况做对比研究。
福建地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华侨大学、仰恩大学。
台湾地区: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东华大学、淡江大学、逢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台湾、福建两地高校图书馆、网络查阅大学关于大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相关书籍与研究文献资料,包括了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两方面,并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笔者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华侨大学、仰恩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东华大学、淡江大学、逢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共计14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保证问卷的回收率,笔者在相关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均采用现场亲自发放,现场亲自回收的形式,一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84份,回收率为98.86%。其中有效问卷为1326份(男生638份,女生68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81%。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删除无效问卷: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利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3.0、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描述与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
对闽台两地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体育课程是课程的下位概念,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在国内普通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近些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体育课程的概念也出现了不同的定位。
毛振明在《学校体育学》中指出:体育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与社会方面和谐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1]。
范传芳《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思考》中认为:体育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体育教育内容的总和,即包括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科和术科内容,也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班级间的、锻炼组间、学生个体间的运动竞赛[2]。
腾子敬在其主编的《体育学科教育研究》中指出: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课程,是按照课程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3]。
何元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特征》中认为: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可以界定为科学性、人文性兼备,以“技艺”、“情意”为主要特征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综合学科[4]。
杨文轩、陈琦在《体育原理导论》中指出: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5]。
表1 闽台两地大学生体育课程满意度人数统计量
吴志超、刘绍曾等在《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中认为:“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6]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搜集发现,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划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积累体育知识为主,促进学生身、心、灵共同发展的教育过程,是整个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
针对研究,笔者在问卷第三部分中设计了“大学生体育课满意度情况调查表”(见附件1)。调查表共列出25个问题, 我们把调查结果中每个问题的选择人数,按照教师综合素质、课程安排、场地器材、考试考核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分别得出两地大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情况(见表1)。
综上所述,通过对闽台两地大学生体育课程满意度问卷进行比较分析后,我们发现,福建和台湾两地的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台湾地区在教师综合素质、课程设置、场地器材、考试考核四个方面的水平都要高于福建地区。在具体分析差异的原因时我们发现,福建和台湾两地在教师综合素质、课程设置、考试考核这三个方面并不具显著性差异,而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两地显示出了高度显著性差异,这也正是导致闽台两地大学生体育课程满意度出现差异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福建地区高校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体育场地和器材数量少、质量差,以及场地设施的卫生、安全状况都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综观福建和台湾大学体育课程的总体情况,福建地区各高校在教育部《纲要》的指导下设置了较为清晰的体育课程目标,但目标过于统一,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虽有个别学校出现一些特色课程或特色学分,但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场地师资等原因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台湾地区由于教育部门的放权,使得各个学校在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课程设置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性。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闽台两地都具有深厚的中华文明,在体育课程方面也都开设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但是,福建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方面要优于台湾高校,从开设的课程种类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台湾高校在西方教育文化和日本殖民背景的影响下,在开设种类繁多的时尚、流行的体育课程的同时,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福建高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背景下,结合闽南特色文化,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这对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闽台两地高校在体育课程方面,在具有大量共同特点的同时,又各具独特之处,可供相互借鉴与参考。
[1]毛振明,赵立,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5-36.
[2]范传芳.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2).
[3]腾子敬等主编.体育学科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30
[4]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2,9(3):132-133.
[5]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73.
[6]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