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魅力的少数民族儿童音乐课堂

2015-12-17 16:56吾仁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日喀则茉莉花声部

吾仁

在新的课程视角下,少数民族儿童的音乐课堂应该是有魅力的,应该在节奏、节拍和演奏的感悟中,充分地放开自己,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灵敏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都在变化和提升……《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的开放式其实就是魅力音乐课堂的基本风貌。痴迷并浸泡在如此“魅力”中的师生,其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必定在一步步蓄积、在锻造、在提升。

一、魅力课堂,重在情感激发

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时,要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潜在情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这说明是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成长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所打开的情感版图越开阔,学生越能受到多方面的滋养,课堂也因而显得魅力十足。

湘教版小学音乐《我的家乡日喀则》,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1.初听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师:自从青藏铁路开通以后,很多人都来到美丽的西藏旅游,藏族人民十分的热情好客。你听,有一群藏族小朋友争着当小导游,邀请我们去做客呢,听一听小导游的家在哪里?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欢迎我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熟悉旋律,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

师:(出示歌谱)这首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欢快的,但有一句却相对比较柔和优美。再听一听歌曲,你能找出这一句吗?当你听到欢快的乐句时请随节奏点点头,听到优美的乐句时轻轻摆动身体。

3.全班分成两个声部,先学唱第一声部,再学唱第二声部。

4.教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5.教师弹奏第二声部旋律,学生跟唱。

6.两个声部合作共同演唱。

选择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无疑更能快速打开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心,能够快速聚焦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向心力。当然,这一切,都源自于教师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能够和少数民族儿童做真正的朋友。

二、魅力课堂,重在多向互动

少数民族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此,首先应从观念上来加以转变和更新,并在具体的教学上强调针对性,体现层进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之火。因此,课堂上,应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为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不可或缺。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都可大胆一试。少数民族儿童本身能歌善舞,所以,可以把音乐教学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其他艺术糅合起来,正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

仍然以湘教版小学音乐《我的家乡日喀则》为例,可以渗透奥尔夫的教育理念,用自己喜欢的,或者原始的,或者自然的方式去编排新的《我的家乡日喀则》,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歌曲的节奏跳舞。然后,教师播放合唱版《美丽的家乡日喀则》和韩红演唱的《家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同时丰富和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内涵。如此,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

对于少数民族儿童而言,他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阶段——他们渴望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对流行音乐、对通俗音乐敢于乐于触摸。基于此,很有必要引领少数民族通过多向互动鉴赏各种优秀的通俗音乐,以此创设一泓经典和通俗相依并存的活水。

三、魅力课堂,重在多元理解

好的音乐学校应该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好的音乐课堂应该在多元解读、个体感悟的氛围中向前挺进。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儿童,更应允许多重对话和多侧向探索,尊重少数民族儿童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

少数民族学生的音乐课堂,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坚持和突破:

1.注重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方式,特写是学习音乐的方式,充分地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迁移、自我延伸。

2.面对同一首曲子或舞蹈,要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思考,卢梭说:“教育即生长。”好的音乐教学就是“生长的教育”,在旋律的动态多元的,孩子们在长大,教师在成长,教育的触角在延伸。

3.从纯技能训练转向重视激发少数民族儿童的审美力、创造力和人文生态。

4.进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可以包容多民族特点的音乐地带。

例如,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的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有的喜欢江苏的《茉莉花》的委婉、秀美,有的喜欢河北的《茉莉花》,因为这首曲子豪放、欢快;有的喜欢“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因为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动听。

对乐曲体验的深浅、多少和强弱不重要,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儿童自己的体验,是从自己心底开出的花儿。只要教师是有心人,必将能走进少数民族儿童的内心,必将转向注重“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教学。课堂内外,师生不拘囿于一时一隅,必将凸显出高远、厚重、多元开放的高效音乐课堂。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日喀则茉莉花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日喀则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雾培生产技术
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茉莉花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茉莉花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日喀则“118”大到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喜马拉雅考古调查记——日喀则篇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