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
——基于Thiel指数的分析

2015-12-16 02:33张红霞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区域间泰尔陕南

张红霞

(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
——基于Thiel指数的分析

张红霞

(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以陕西省的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分析了2007—2013年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的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区域间贡献率远高于区域内贡献率,区域内贡献率主要来自于关中地区。提出通过实现陕北跨越发展、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同时加强三大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陕北;关中;陕南;区域经济差异;Theil指数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一定时期内各地区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的一种现象。现阶段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已然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从研究区域范围大小来看,唐德祥[2]、沈坤荣[3]、白雪梅[4]等把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基础上来分析区域经济差距;覃成林[5]、于成学[6]等主要针对省域差异进行相关研究;陈迅[7]、周营[8]、陈培阳[9]、校荟萃[10]等研究单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内部的差异;余晓霞[11]、蒋国富[12]、陈扬乐[13]、刘燕[14]、郝俊卿[15]等以某市、县为对象研究经济差异。张宁[16]测算了陕西省2000—2007年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陕西区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丁越兰[17]分析了陕西省1999—2008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得出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内部差异逐渐减小,地区间差异为构成全省总差异的主体。但是针对陕西省的区域经济研究很少,尤其从2008年至今尚无最新相关研究。鉴于此,本文将采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可分解的泰尔指数对2007—2013年陕西省的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陕西省协调发展的建议。

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及概况

按照地理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方法,将陕西省11市(区)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2013年陕西省三大区域的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陕西省各区域概况

1.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所采用数据主要来自于《陕西统计年鉴》(2008—2013年)和2014年11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运用绝对差异指标中的极差、平均差和相对差异指标中的相对极差、平均差系数、相对发展率测度陕西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然后再通过泰尔指数对陕西三大区域间差异和三大区域内部差异进行分解研究。

1.2.1 绝对差异指标

其中,DHL为极差,Ymax为11市(区)中最大的人均GDP,Ymin为11市(区)中最小的人均GDP,该指标反映市(区)间人均GDP变动的最大绝对幅度。

其中,A.D为平均差,Yi为i区域的人均GDP,i=1,2,…,11,N为区域的个数即11,Y¯为11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均值,该指标能反映各市(区)人均GDP的平均离散程度。

1.2.2 相对差异指标

其中,Y2i是指第i个区域在时间2的人均GDP,Y1i表示第i个区域在时间1的人均GDP,Y2是陕西省在时间2的人均GDP,Y1代表时间1的人均GDP。该指标反映相对增长量,表示各区域在某一时间段内人均GDP的变化与该时期内陕西省的人均GDP的变化的关系。当Nich值大于1时表示某市(区)经济发展速度比全省的平均发展速度要快,相反则说明比全省平均发展速度要慢。

1.2.3 泰尔指数

相对于其他指标,泰尔指数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可进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多层次分解,不仅能够分析区域总体差异的演变,还能进一步深入剖析区域内部的差异程度;二是空间单元个数对该指数没有影响,因此可以比较不同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的大小;三是该指数能够满足达尔顿-庇古转移定理;四是收入零均质性和人口规模独立性[18]。Bourguignon证明了第二泰尔指数(T0)是用人口比重作为权数的相加可分解指标,而第一泰尔指数(T1)是用收入比重作为权数的相加可分解不平等指数[19]。Shorrocks[20]指出,第二泰尔指数的优点是分解结果并不取决于是先计算组间贡献还是组内贡献,而且所有权数的和为1。本文将选用最为常用的第二泰尔指数T0指标进行分析。

其中,T0表示陕西省的泰尔指数,i是划分的组数,本文中i=1,2,3,分别代表陕北、关中和陕南,Ni为第i组的人口占陕西省总体人口的比重,Wi是第i组的GDP占陕西省GDP的比重,Ti由式(7)定义:

其中,Ti是未加权的区域内泰尔指数,ni是第i组人口,nij是第i组中第j市(区)的人口,Wi是第i组的GDP,Wij是第i组中第j市(区)的GDP,∑Ni×Ti是加权区域内泰尔指数。由(7)式可知泰尔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泰尔指数越大,则表明地区经济差异越大,反之亦然。根据可分解的泰尔指数可计算出区域间贡献率和区域内贡献率:

2 陕西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2.1 时间特征分析

从2007—2013年,绝对指标中的极差和平均差均在逐年扩大。极差从13695元增加到64552元,扩大了4.71倍之多,年均增长29%。平均差由6254元上升到14266元,扩大了2.28倍,年均增长14.7%。相对差异缓慢波动,个别年份小幅下降,RHL由4.2415上升到4.517。平均差系数由0.3526上升至0.4262。因此,无论是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都表明总体上区域间的差异具有扩大的趋势(见表2)。

表2 2007—2013年陕西省人均GDP的区域差异

2.2 空间特征分析

2.2.1 各市(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和比率

由表3可以看出,2007年陕西省11市(区)中人均GDP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延安、榆林、西安、杨凌、宝鸡,其余6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比率最高的延安市与最低的商洛市相差1.59。到2013年,这一格局依然未变,不同的是榆林市跃居第一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08倍,与最低的安康市相差1.59,说明各市(区)之间的差异并未缩小。

表3 2007、2013年各市(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值与相对发展率

2.2.2 各市(区)相对发展率的差异

2007年,Nich值均大于1的有西安市、宝鸡市、杨凌示范区、延安市和榆林市,说明这5个市(区)的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大于陕西省的平均速度。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咸阳和铜川的Nich值也略超过1,可见西咸一体化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初见成效。而当年Nich值最高的是榆林,高达2.37,远远超过全省GDP的增长速度(见表3)。

3 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解分析

3.1 泰尔指数分析

以人口比重为权数,将三个区域GDP分别占全省GDP的比重、11市(区)的GDP分别占三个区域GDP的比重数据代进式(6)和式(7)中可计算出全省泰尔指数、三大区域间泰尔指数和三大区域内泰尔指数。再将各指数的值代入式(8)和式(9)计算出区域间贡献率和区域内贡献率(见表4)。在研究期内,陕西省的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波浪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3年差距都较大。从表4还可以看出,各区域之间以及各区域内的差距也在小幅度加大,且区域间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从区域内具体来看,泰尔指数由大到小依次是关中、陕北和陕南,可见关中6个市(区)内部发展最为不平衡,其次是陕北,最后是陕南。

表4 2007—2013年区域差异泰尔指数

3.2 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分析

在研究期间,陕西省的区域经济区域间贡献率和区域内贡献率都平稳增长。总体上区域间的贡献率都超过了一半以上,其中2007年和2012年贡献率超过70%,说明陕西省区域经济的差异主要由三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各区域内部差异受市(区)经济发展影响,陕南地区内部差异变化不明显,对内部总差异的贡献率比较小,仅为1%左右。陕北地区对内部总差异的贡献率不超过10%。关中地区对内部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约为总差异的90%,说明区域内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关中内部的差异(见表5)。

表5 2007—2013年区域差异贡献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由于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气候、生产条件等诸多方面相差较大,因此经济发展的基础差异非常明显。通过分析可知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有缓慢扩大的趋势,并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三大区域间导致的,平均贡献率近60%。而对区域内贡献率最高的是关中地区,平均贡献率高达93%。这主要是由于关中内部有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西安和相对欠发达的城市渭南,从而导致区域内部差异过大。因此,各地区要根据本地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等因素,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差别化发展策略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高陕西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4.2 建议

4.2.1 支持关中率先发展

借助关中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强化西安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支持咸阳沣渭、泾渭新区建设,从而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扩大宝鸡的城市框架和规模,力争将铜川市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将渭南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为契机加快杨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快速形成关中城镇群。依托“一线两带”建设的大背景,以科技园区作为发展载体,壮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强势农业,构筑关中率先发展从而稳固其“金腰带”的重要带动作用[21]。

4.2.2 推动陕北跨越发展

首先,在巩固发展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2]。其次,大力发展陕北现代农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业,优化其产业结构。最后,完善以水资源为基础的配套设施建设从而适度拉大榆林市和延安市主城区框架,加快重点镇和示范镇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推动陕北跨越发展。

4.2.3 实现陕南突破发展

建设陕南立体式交通体系以密切陕南与关中、成渝和江汉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以纳入国家南水北调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范围为契机,加大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3]。同时在陕南循环发展的大背景下,着力发展生态旅游、有机食品、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矿产资源,旨在为突破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另外,结合陕西省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实施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培植本地主导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以充分发挥陕西“后花园”的作用。

4.2.4 加强三大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陕西省三大区域间应依托各自特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可能的情况下采用“飞地经济”的模式将资金或项目从发展较快的关中和陕北向发展缓慢的陕南“飞入”,以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形式。通过对口支援比如省内发达的市县与落后的市县之间、企业和研究院所同陕南等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这间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加强交流与协作[24]。力争形成以西安为中心,陕南和陕北为两翼的经济区,最终形成关中带动陕南、陕北地区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

[1]张教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78-180.

[2]唐德祥,张斗星,黄梅.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非均街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学院学报,2008(9): 63:66.

[3]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45-48.

[4]白雪梅.中国区域发展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1-23.

[5]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45-46.

[6]于成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多指标测度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7):40-44.

[7]陈迅,冯敬娟.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J].技术经济,2011(6):65-68.

[8]周营.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Theil指数的分解分析[J].时代金融,2013(10):114-116.

[9]陈培阳,朱喜刚.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及其空间格局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1):53-57.

[10]校荟萃,刘富华.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9):57-59.

[11]余晓霞,米文宝.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以宁夏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4):612-616.

[12]蒋国富,刘长运.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08,28(4):636-639.

[13]陈扬乐.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扶贫开发[J].经济地理,2003,10(23):183-l86.

[14]刘燕,向龙.基于GDP增长贡献率视角的商洛产业结构优化[J].商洛学院学报,2015,29(4):72-75.

[15]郝俊卿,王雁林,姚宏.延安市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12-16.

[16]张宁,卫海燕.基于泰尔指数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5):183-l86.

[17]丁越兰,王宁莲,杨天祥.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4-28.

[18]张庆霖.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基于Theil指数的研究[J].江淮论坛,2013(2):51-55.

[19]BourguignonF.DecomposableIncomeInequalityMeasures [J].Econometrica,1979(4):901-920.

[20]Shorrocks A,Wan G.Spatial Decomposition of inequality [J].Journal of Econnmic Geography,2005,5(1):59-82.

[21]樊英华,李振平.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9-72.

[22]苏辉.关中率先陕北跨越陕南突破——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三大区域发展综述[N].陕西日报,2009-12-21(2).

[23]刘百全.关于加快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的几点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2009(2):23-25.

[24]王恩胡,高全成,殷红霞.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J].理论导刊,2010(9):82-84.

(责任编辑:李堆淑)

Spatio Tem por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nom ic Difference in Shaanxi Province——Based on Thiel Index Analysis

ZHANG Hong-xi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Shaanxi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northern part,central part and southern part. Chang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in 2007—2013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studied with absolute difference,relative difference and Thiel index.The results show that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expand year after year in three parts of Shaanxi Province.Internal difference is faster than regional difference;the internal contribution rate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regional contribution rate,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proves the main factor is central part of Province.At last,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f the three parts of Shaanxi,such as leaping forward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Shaanxi,the leading development in central Shaanxi,and the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Shaanxi.

northern Shaanxi;central Shaanxi;southern Shaanxi;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Theil index

F127

A

1674-0033(2015)06-0075-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6.018

2015-09-2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D41)

张红霞,女,陕西丹凤人,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区域间泰尔陕南
百忍寺
百忍寺
党建地图·陕南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陕南地区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浅探
结合区域间差异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春帖的历史记忆及其在关中、陕南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