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强
(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雌蟹150 g以上,雄蟹200 g以上,因其个头肥大,肉质鲜美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大规格河蟹的健康养殖,是当前无公害养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通过对河蟹品质的优化,能够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大规格河蟹。
大规格河蟹养殖首先要选择体质健康、品种优良的蟹种,根据不同水系环境选择不同的蟹种。考虑到外购蟹种,无论是成活率、生产率还是抗病能力均明显弱于自育蟹种,因此,蟹种尽量选择自行培育或自行养殖。选择蟹种时,要避免杂蟹、冰蟹、肢体残缺蟹、受伤蟹及早熟蟹和僵蟹,中华绒鳌蟹种最佳,蟹种要求体质健壮,爬行灵敏,肢体齐全且没有伤病。
河蟹的健康养殖,通常需要圈出专门的蟹种暂养区,对优质蟹种进行强化培育,直到水塘表面水草面积达到50%,出现一定数量的螺狮,再把蟹种转移到大塘里进行养殖。为了让蟹种获得对水体的适应期,完成水草及饵料的先期生长,必须对其进行培育暂养。蟹种转移放养时,建议用KMnO4溶液(浓度为8 mg/L)进行10 min左右的浸泡,放养季节以春季(2—3月)为主。此外在水塘内搭配一定数量的花白鲢(每公顷控制在900~1200尾,规格控制在30~50 g/尾),以调节水质,避免藻类的过度生长。
河蟹的养殖密度应综合养殖规模、水体条件及成品价格等因素,依据现有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每平方米1只、每公顷10500只左右的养殖密度最为恰当,如养殖密度过大,会影响河蟹的成活率及生长品质。通常情况下,两年制的养殖模式较为常见,也即第一年的5月底或6月初进行蟹种增育,第二年春天进行扣蟹投放场,这一时期蟹种养殖规格通常为每只100~200 g,每公顷养殖可达7500~12000只,河蟹出池的规格和质量最为理想。
河蟹的健康养殖,首先要了解水源及污染情况,从源头规避养殖风险。应确保养殖场址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水质特征等符合大规格河蟹的养殖要求,水源充足,不存在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染的情况,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大规格河蟹养殖的水温应控制在15~30℃之间,22~28℃最佳,溶氧度大于4 mg/L,水体的pH值应控制在7.0~9.0之间,透明度尽量控制在50 cm以上,淤泥厚度不宜超过10 cm。当水源不能及时换水时,或雷雨天气及低压天气,可考虑使用颗粒型的增氧剂,以及时补充水体内的氧气。
此外,水体应设置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避免传染病的滋生和扩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备蓄水设备,对水体进行沉淀、消毒以及自净,避免水源中的病原体与蟹种接触。
应及时清除水体底部的淤泥,有条件的可排水后对水体底部进行暴晒,避免淤泥滋生和传播病原体以及有机物分解抢夺河蟹的氧气,降低河蟹因水体淤泥发酵而中毒的可能性。在水体中定期抛洒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改善水质并提高淤泥的肥效。定期进行诸如清水或换水处理,确保水体的肥沃鲜活及溶氧度。在河蟹生长季节,适时使用增氧剂,确保水体溶氧分布均匀,改善水体的溶氧质量。此外,应定期使用水质改良设备,对部分塘泥进行吸出喷洒处理,减少水体内的耗氧因子,提高水体的生产能力。
光合细菌是一种生物制品,没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鱼药及饲料对实体的污染,是较为常用的河蟹养殖水质改良剂。光合细菌溶液的使用原则为:育苗阶段,选用浓度为100~200 mg/L(活菌体含量为每毫升30亿个)的光合细菌溶液,5~10 d使用一次;成蟹育肥阶段,第一次选用浓度为10 mg/L(水深1m时,每公顷水塘使用105 kg),第二次选用浓度为5 mg/L(水深1m时,每公顷水塘使用60 kg),两次间隔10~15 d,也可采用沸石灰吸附后水体内均匀喷洒。如果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应先进行消毒处理,药效减退后,选择水温超过20℃的晴朗天气,先进行石灰水泼洒,再使用光合细菌溶液。
针对大规格河蟹养殖的病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防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综合使用水体清理、水草种植、科学投饵以及水质调节等手段,尽量避免河蟹生病及用药。必须用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中草药、生石灰、二氧化氯等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以1m深的水体为例,生石灰的用量控制在每公顷150~225 kg,化水后泼洒;硫酸锌的浓度控制在20 mg/L;抗生素药物应精准投放,以药饵的形式为宜,使用时间控制在5~7 d。总体来说,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病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先治虫,再治病,二者结合进行;二是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有机集合;三是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结合;四是多种药物共同使用;五是预防为主。
目前河蟹养殖的病害预防主要使用漂白粉和二氧化氯。其中,漂白粉不宜保存,一旦受潮,疾病防治和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用于水体消毒、疾病预防时要综合漂白粉的含氯量以及水质的有机物含量,并且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相比而言,二氧化氯是当前大规格河蟹养殖中蟹病预防和治疗的首选。如果水体内河蟹养殖的密度较高,有大量水草分布,应考虑钙质沉淀对河蟹生长的制约因素,可以以20 d为周期采用Ca(H2PO4)2(磷酸二氢钙)溶液进行喷洒。
喷洒蟹病防止药物时,应确保药物的充分溶解,不能出现颗粒状的沉淀,生石灰可选择先溶解为浆液状态,漂白粉不能进行干泼。同时要注意药物溶解的水温,如果是中草药的话,水温应保持在60℃以上,如使用CuSO4(硫酸铜),水温应低一些,还要注意喷洒天气,天气晴朗的上午最为适宜。另外,考虑到河蟹病原体的抗药性,可轮换用药,或引进新的药物。
一是塑料薄膜。选择厚度超过0.1 mm的聚乙烯薄膜,间隔2m植入0.8m高的木桩,桩顶用铁丝连接并固定卡钉,铁丝上搭设薄膜,形成双层薄膜防护栏,薄膜底部埋入土中,用砖石压膜或填土夯实。该措施的薄膜老化速度较快,需定期更换。
二是修葺砖墙。根据水塘土质的硬度,选择修葺一砖墙或半砖墙,墙高控制在0.7~0.8m,四角呈圆弧形并进行水泥砂浆处理,墙内镶嵌玻璃钢或塑料胶片,砖墙顶部砌成“T”型。该方法投资较多,但效果好,使用时间长。
三是玻璃钢板。选择两面光滑的玻璃钢板,埋入水塘的土中约0.15m,地上保留0.7m,用小铁夹板套螺丝进行内外加固,接缝处使用玻璃钢粘合剂进行黏合处理。围栏使用铁丝和竹桩进行加固,为避免老鼠跳入,通常会加装0.2m高的铁丝网。该防逃设施的使用寿命在3~5年,使用安全,普及率较高。
综上所述,除以上技术手段外,还应注意每天定时巡视,风雨天气尤其要加强巡查,及时掌握河蟹的活动、饮食及生长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饵料的投放;定时检测水质的酸碱度、溶氧量、温度以及透明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水体的不良变化;定时查看河蟹的防逃设施及增氧设备;认真做好大规格河蟹养殖的记录,对蟹种选择、饵料投放、病害防治进行长期、全面记录,为大规格河蟹养殖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