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2015-12-16 07:18朱显华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抗结核结核病肺结核

朱显华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5500)

肺结核,是呼吸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性慢性传染疾病。它主要指的是患者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肺部出现结核病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咯血、低热、消瘦、乏力、盗汗、纳差等[1~2]。本文随机抽选我区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病专科门诊2014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38例。对他们统一采用标准抗结核药物化疗进行诊治,并对比、分析和统计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现将详细结合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择取2014年01月~2015年01月以来,在结核病专科门诊进行国家规范化治疗的238例肺结核患者。患者年龄大约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1.7 ±6.5)岁;女性患者100 例,男性患者138 例;病程时间大约在1个月~4年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11.6±3.7)个月。经过临床诊断,238例患者均为活动性肺结核,且不存在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类型疾病,无精神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且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性不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对238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即给予患者国家统一免费供应的2HREZ/6HRE以及2HKEZ/4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的板式组合药物(沈阳红旗制药厂生产),连续治疗4个月。并于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的月末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和比较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症状。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软件SPSS14.0对238例肺结核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采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若差异值P<0.05时,则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统计学比较显示,238例患者在用药治疗后,其第1月的不良反应率最高,达到了38.24%(91/238),明显高于第2个月(28.57%)、第 3 个月(12.61%)以及第四个月(9.24%)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38例患者之后每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2.2 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分析 经统计,用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在2种以上。临床比较分析显示,23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药物热等),约占26.47%(63/238);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失眠、嗜睡、疲倦、乏力等),约占24.79%(59/238);再次为过敏反应(9.66%)、关节疼痛(4.20%)以及其他反应(7.56%)。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38例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比较

3 讨论

肺结核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以及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日常生活危害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时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导致肺结核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3]。根据国家相关卫生机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近15万的肺结核患者死亡,肺结核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中一项极为严峻的重要问题。因此,自1992年开始,国家结核病防控中心开始逐步免费为结核病患者进行“4种一线标准化疗”,即提供包括FDC、HRE、HR以及HRZE在内的抗结核药品板式组合包装,以确保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4]。这一政策虽然有些控制了肺结核疾病的传播,但根据对患者的追踪统计,部分患者在服用治疗药物后,会出现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关节疼痛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得不换药或停药,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影响和阻碍[5]。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和重视。临床研究显示,本次随机抽选的238例肺结核患者在服用标准化疗抗结核药物后,其第1个月的不良反应率最高,达到了38.24%,远远高于之后三个月的不良反应率(28.57%,12.61%,9.24%),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失眠、嗜睡、腹胀、腹痛、腹泻、疲倦、乏力等,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别占26.47%和24.79%,明显高于过敏反应(9.66%)和关节疼痛(4.20%)等,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初期,且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这就要求医生在患者用药期间,加强对其不良反应情况的动态观察和统计,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对不良反应及早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1]徐彩红,李仁忠,阮云洲,等.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03):243~245.

[2]刘晶.抗肺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9):73 ~74.

[3]史海霞,梁冬梅,吕广波,等.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结核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01):81 ~83.

[4]刘守江,张国良,张明霞,等.FDC治疗初治肺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04):204 ~207.

[5]张永虎,杨西欧,曹志宏,等.特殊人群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18(06):693 ~695.

猜你喜欢
抗结核结核病肺结核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