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
DHS与LCP内固定治疗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吴悦①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疗法在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诊的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7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5例,将其中实施DHS内固定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LCP内固定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长、平均出血量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治疗期间共有2例(5.7%)出现内固定失败、骨不连等情况,较对照组的7例(20.0%)更具优越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LCP内固定疗法,较传统DHS内固定疗法效果更确切,且安全性更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现阶段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发病,且随着近些年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倾向[1-3]。目前临床针对本病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传统DHS内固定疗法虽有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救治则较为有限[4-5]。为了明确DHS与LCP内固定疗法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对本院70例中老年病例实行了分组救治及分析,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48~76岁,平均(56.5±4.7)岁。所有入组者均经相关临床检查、影像学诊断后确诊,纳入者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指南相符合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排除有其他严重合并症、代谢性疾患、意识障碍及既往存在同侧股骨粗隆部手术史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L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DHS内固定治疗,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于本组均为中老年患者,为防止个别患者有腰椎严重衰退的情况,麻醉方式均采取全麻。
观察组(LCP内固定疗法):在全麻后,指导患者取患侧稍抬高的仰卧体位,经股骨大粗隆以下位置纵切做外侧切口,切口长度视骨折具体情况而定。按顺序先后将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和阔筋膜张肌等剥离,以使股骨大小粗隆充分暴露。剥离期间注意对碎骨块与其邻近组织、骨膜等的相连进行保护。在适度牵引的辅助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并确保复位期间,尽量不剥离骨膜、游离骨折块等。然后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经粗隆下送入钢板和带螺纹导针,确认无误后将空心钻限制器送入,沿导针方向钻孔,再取3枚锁定螺钉予以固定,以螺钉远端距离股骨头软骨以下约5 mm为宜[6]。
对照组:麻醉方式、体位及切口与观察组相同;在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后,以适度牵引方式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具体复位原则同观察组。在135°固定器配合下,取1枚克氏针经股骨大粗隆稍往下约2 cm位置送入,并确保针远端距离股骨头软骨以下约5 mm,待位置确认无误后,将固定器取出,送入第2枚克氏针,并保持其与第1枚相平行。顺着第1枚克氏针方向钻孔,并在测定深度后将钢板置入,加压拧紧,部分碎
骨块较大者,可予以拉力螺钉固定[7]。
1.3 疗效标准 以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为参照,对两组病例的临床优良率进行评定[2]。同时注意对其手术时长、平均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及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长及平均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为(104.3±23.7)min,较对照组的(109.2±26.3)min略短,平均出血量(418.7±70.5)mL较对照组的(425.2±72.7)mL略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病例的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治疗期间共有2例(5.7%)出现内固定失败、骨不连等情况,较对照组的7例(20.0%)更具优越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部位的一种骨折,同时也是现阶段危及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之一[8]。目前临床针对该类型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疗法为首选,诸如DHS、LCP内固定等。传统应用DHS内固定疗法对于普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复位有较好效果,但将其用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则疗效有限。李忠等[3]研究经对比DHS与LCP发现,DHS内固定治疗后容易给患者造成内固定松动、骨不连等情况,安全性欠佳,且针对部分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者,往往容易因股骨粗隆后内侧没有股骨距支撑的影响,而使得治疗后骨压应力基本集中在DHS内固定物处,从而造成内固定失败等状况。相对而言,LCP内固定疗法则能够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LCP内固定法主要具备了加压、锁定两项功能,通过近端3枚螺钉固定,还可加强抗旋转与剪切的功能,对于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更具优势[9-1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为观察组实施该内固定法治疗,结果发现,该组可取得较对照组更突出的临床优良率及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3]。
综上所述,为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LCP内固定疗法,较传统DHS内固定疗法效果更确切,且安全性更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1]徐爱武,姚凤华.DHS与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31-32.
[2]刘勉跃,廖海雄,赖志军.DHS PFN和LCP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J].河北医学,2012,18(5):590-592.
[3]李忠,孙亮,薛汉中,等.LCP与DHS内固定治疗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2):126-127.
[4]王海军.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3):24-26.
[5]杨希宝,郑业锟,杨静.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制定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6(5):71-73.
[6]阮希圣,韦宝堂,易志强.DHS和PFNA两种方法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价[J].西部医学,2013,25(8):74-76.
[7]李振鹏,邹延澄,陈泽锋,等.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2):78-79.
[8]王申宇,徐南伟,黄勇,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6):67-69.
[9]庄文杰.DHS与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35-36.
[10]吴锋,叶劲,邹仲兵,等.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3):47-49.
[11]张永忠,薛希相,崔建平,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14):39-40.
[12]毛峰,周燕.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回顾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8):1148-1151.
[13]王永安,顾龙殿,禹宝庆,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14-516.
10.3969/j.issn.1674-4985.2015.08.040
2014-12-02) (本文编辑:周亚杰)
①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1
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