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5-12-16 13:04:39王菲菲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

王菲菲,高 敏

(1.金陵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1169;2.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数据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王菲菲1,高 敏2

(1.金陵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1169;2.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提炼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把握学生的状态、行为及思想动态,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数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目前信息技术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概念,“大数据”被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定义为“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 此前在许多领域中因数据量过于庞大而无法进行计算和关联分析的各种数据,因“大数据”技术的出现重新纳入人们的掌控。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人们不断发现新知识,提升新能力,创造新价值,“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9月5日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正式印发,标志着“大数据”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掀起了各领域内基于“大数据”的促进改革和创新的热潮,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一)利用大数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经典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表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应仅采用补救性辅导,做亡羊补牢,而应努力防患于未然。[1]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观念冲突,让大学生理性面对一切并保持心理健康并非易事,然而受制于师生比及专业能力等现实因素影响,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能被辅导员提前预测并解决。而在大数据技术条件下,可以通过对学生在网络世界留下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来挖掘学生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还可以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来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新的价值取向,让辅导员不但能够直观准确地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还能结合数据可视化处理后的图形轨迹对一些潜在问题进行预测性分析,从而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增强心理辅导的及时性与灵活性,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利用大数据助力多元化评价

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对高校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认为这是高校在新形势下获得持续发展的自身需要。[2]多元化评价要求辅导员在对学生做考核评价时,不仅参考智育成绩,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品德、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具难以处理如此离散的信息,问卷和学生访谈等方式既耗时又片面,难以作为多元化评价的依据,使得高校评奖评优的公信力和激励作用大打折扣。而大数据中对每个自然人的数据均可采用数据描述,对学生的出勤、作业、成绩以及社团活动、社会兼职、奖助情况等各类信息均能有效记录并分析,保证高校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精准度,加强评奖评优等活动的激励效果和公信力。

(三)利用大数据完善大学生帮扶

对于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交际困难的学生,高校会予以相应帮扶,但对于学生困难的程度及原因,以往一直缺乏特别有效的方法去鉴别,最终只能粗放帮扶,也带来了种种广为诟病的缺陷。而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的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校园卡消费数据、上网数据、住宿数据、身体健康情况数据、奖助数据、素质拓展学分、学习成绩、勤工俭学、社会兼职数据等都能被系统收集到,高校可通过科学构建的贫困生认定机制来识别经济困难的学生,并根据实时更新的学生最新状况,实现贫困生的动态管理和按需资助。[3]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大数据的计算结果和可视化处理后的图形轨迹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学习、交际及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干预;可以准确勾画出学业、交际等方面确有困难的学生名单并按照共同特征分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还能通过实时更新的各种数据来检查帮扶结果,兼顾共性和个性,动态调整帮扶策略。

二、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一)化数据为知识,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大数据中,“数据”本身只是一组分散与孤立的客观事实,是事物与大脑最浅层次的交互结果。当人们借助自己的思维或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建立了相互联系,才能形成有用的“信息”。经过人们在实践中对“信息”不断分析并反复验证,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形成可以指导实践的“知识”。在依托大数据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数据分析方法的创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总结工作规律,充分分析大数据,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可视”,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中提炼“信息”最终形成“知识”,从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人为本,通过大数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

基于各种现实原因,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虽然在维持学校秩序方面功不可没,但其强制性和单一性往往引起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以人的尊严、需要、价值以及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4]但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量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人文关怀时往往顾此失彼,特别是人文关怀除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外,还关注精神、情感、理想、信念这些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被掌握和量化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不仅能够挖掘群体的共性特征,还能对个体进行深入分析,还原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状态,追踪个体的一举一动,甚至能通过一些分析方法把个体在社交活动中体现的精神、情感、理想、信念做到一定程度的“数据化”。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人文关怀提供了有力工具,可以提前预测所需、及时发现所困、持续引导所想,从而为全体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和恰到好处的系统的人文关怀。另外,由于大数据透视了很多个人信息和隐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严格保护学生隐私。

(三)加强梯队建设,组建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队伍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越来越需要能够解读大数据的人才。据麦肯锡报告,仅在美国市场,2018年大数据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的缺口将高达19万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培养具备能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就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结构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建立具有大数据技术知识背景、同时又熟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所以,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组建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团队。可以通过梯队建设,首先集中抽调有计算机、 互联网专业背景的人员组建一支小规模的大数据专业团队,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系统,之后在整个学生工作队伍中培训大数据平台所需要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技术。以建设一支兼具大数据分析和学生工作教育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工作团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提升对学生相关数据的敏感度,提升大数据所需的全局性、抽象性和相关性思维,从而提升信息的分析和提炼能力,并将分析结果运用到思政工作中,在实践中提升大数据使用能力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

[1]石祥.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江苏高教,2013(1):142-143.

[2]冉昊.高校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18):61-62.

[3]刘晶,等.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3):74-77.

[4]刘时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113-115.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or College Students Against Background of Big Data

WANG Fei-fei1, GAO Min2

(1.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9, Jiangsu, China;2.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Big data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ring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t same ti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in colleges should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data and extract information so that students’ states, behavior and thinking can be well observed with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iques to improve working methods, strengthen human care and better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ig data;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2015-07-10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形势与政策课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Szzgjh1-1-2016-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发展研究项目(AHSKY2014D66)

王菲菲(1986-),女,江苏盐城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高 敏(1972-),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G641

A

1671-9247(2015)05-0129-02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我要出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