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业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关系
——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2015-12-16 12:58戴四发王立克夏显明闻爱友华金玲蔡治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动物科学

戴四发,郭 亮,王立克,夏显明,闻爱友,胡 洪,华金玲,蔡治华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浅析专业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关系
——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戴四发,郭 亮,王立克,夏显明,闻爱友,胡 洪,华金玲,蔡治华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专业人才与现代职业的紧密结合,调整专业培养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优势传统专业—动物科学专业为例,结合专业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对专业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应用型大学;培养标准;职业资格;动物科学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即将发生革命性的结构调整,就业导向将成为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1]。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应用型科技教育,以培养高级工程师、高级科技人才为教育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于2014年2月26日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将在国内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应用型职业教育体系。安徽科技学院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建设应用型高水平科技大学为目标,正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势。安徽科技学院本科动物科学专业是学校的一个传统优势专业,始建立于1965年,经过50年的不断改革、发展与调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成绩,为畜牧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科技人才。该专业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很大,2009年被确立为校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2011年获批省级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2012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开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2014年又获批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因此,本文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教育经验和自身特色做法,对专业教育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提升该专业科技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为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1 广泛调研,为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奠定基础

1.1 高校调研

通过对相关重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广泛和深入调研,重点了解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分析比较了研究型、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区别和要求。有的高校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建立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经营能力的校内实习基地,为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基地保障。有的高校通过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的是“3+1”模式和“双循环”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的高校通过教师进基地,实现实践基地技术人员教师化,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效果。分别结合了不同高校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和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不同特点,在修订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消化吸收了各自的长处。此外,还对其它一些应用型特色突出的农业类新升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调研和吸纳,为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1.2 企业调研

目前,动物科学专业紧密联系的校外实习基地有60多个,这些企业包括肉牛、奶牛、生猪、肉鸡和蛋鸡、肉鸭、肉鹅、肉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以及饲料加工、乳品加工、营销等企业。有大型的产业链集团公司,也有小型的养殖场。近2年内,我们不断加强与这些企业的联系,动态了解企业对不同职业人才的需求。暑假有目的地在天津宝迪公司、大北农集团、温氏集团、大明牧业、美国嘉吉公司、安徽浩翔公司等企业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人才培养规格的探讨,为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

1.3 行政事业单位调研

通过对全省范围内的多个市、县的畜牧行业行政事业管理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了相关单位的科室设置和相应的职能,了解到了这些单位对本科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实际职业需求情况以及适应新形势下政企对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4 其它方式调研

动物科学学院还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如国家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畜牧业发展思路和长远规划、国外畜牧业发展现状、畜牧生产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国外一些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等,通过这些资料,使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良好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目标性。从网调内容了解到我国目前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发展格局、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与发展态势以及畜牧业有关企业对不同种类畜牧业人才需求等信息,为我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借鉴。

2 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改革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兼有人文、社科知识背景,掌握动物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可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推广和产品研发、教育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工作,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和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的阶段目标是试行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方案,采用“3+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按照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合格标准要求,实施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分两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为校内的三年教学阶段,内容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育、自然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及相应的实践教学。专业教育即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教学。后一阶段为校内、校外的一年实习实训阶段,以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主要包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等方面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职业技术的能力。

基于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多种模块的课程体系,即文化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

3 构建凸显专业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夯实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基础

依照高等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禽生产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为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每门核心课程指定责任心强的高职称教师为课程组组长,负责该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并由组长选派高水平“双能型”教师担任理论课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以强化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职业技能教学效果。为增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对核心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技能,特别开设了为期4周的《动物生产学课程实习》,实现核心知识的初步技能化。除上述4门核心课程外,该专业还开设了一些特色方向课程,如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实验动物学、宠物美容与保健、宠物饲养与管理、小动物疾病学等,作为核心课程的辅助课程。

作为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实习更加突出了符合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培养目标。以动物科学专业中从事种畜饲养、人工授精等作业的《家畜繁殖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例[2]。该职业共设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分别对应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根据本科动物专业学生所应达到的技能标准,选择高级繁殖员作为培养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培养方向,在对学生开设《动物繁殖学》课程之后安排为期2周的《动物繁殖学课程实习》,以达到高级繁殖员标准为目的,从实验、实践和应用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实习环节教学大纲内容与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保持一致。包括人工授精技术程序和胚胎移植技术程序介绍、繁殖器械消毒与准备、繁殖用药液的配制与消毒、生殖器官解剖结构观察、性腺组织学观察、母牛直肠检查、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器械认识及假阴道安装、精液品质分析与评价、发情鉴定、输精、妊娠诊断和分娩助产、胚胎移植操作和外科手术、动物繁殖管理和障碍诊断等内容。

4 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一致性。

4.1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为民族昌盛、祖国富强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有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和谐共处的优良品质。

4.2 专业技能素质要求

主要学习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专业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评估、设计与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动物生产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熟悉动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繁育、饲料、养殖和畜产品利用等方面技术。

4.3 文化素质要求

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史、哲、艺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哲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热爱事业、尊重科学的精神。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4 身心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动物科学专业标准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理论知识、工具性知识的培养,特别在专业知识理论和应用技能、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进行了加强。

4.5 职业道德要求

具备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遵守职业守则,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爱岗敬业、保护生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懂得劳动法、畜牧行业相关法律和法规知识。

按照动物科学专业人才标准和规格要求,学院始终坚持对毕业生实行包括毕业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等在内的多证书制度,从1999年开始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农业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的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做到了毕业生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间的无缝对接。其中的高级饲料化验员、高级乳品检验员和高级动物繁育员工种就是动物科学专业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以2014年为例,学院共有583人次参加了鉴定与考核,多证书毕业生比例达100%。

5 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进程设置上体现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特点

教学进程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最能体现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动物科学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调整了学时、学分的分配。在教学进程中,压缩了总学时,原来总学时为2596,现为2423,降低了173学时;原来总学分为172,现为169.5,降低了3.5学分。(2)减轻了学生理论课程学习负担。新的课程设置减轻了学生理论课程学习负担,必修课有原来的40门,降低到34门;选修课由原来的34学分,降低到32学分。(3)突出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原来总学分为30,现在为39,增加了9学分。(4)调整了实习方式。课程实习采用了2~4周的时间,其中前1~2周为实验室实验教学,后1~2周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教学。尝试采用“理论→认知”→“理论→实践”→“理论→实习→实训”的“三阶段循环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和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5)修改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反映了教学内容,通过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综合审定,确定教学内容。对于有重复内容的课程进行了整合,精简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对实验教学大纲也进行了整合,对不同课程的相同实验内容进行了合并,实验项目较多的开设课程实习、实践教学或单独设课。有利于提高生产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6 建立了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6.1 制度和组织保障

组织成立了由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资深学者等组成的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培养方案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以及具体工作的管理、落实与协调。

6.2 专业实验室保障

学院与安徽省农委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共建了“农业部农业232站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并设有动物科学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动物生产实习实训中心、动物房、家禽疫控省级重点实验室,能满足动物科学专业师生进行实践训练工作的需要。

6.3 专业师资队伍保障

学院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措施实现动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通过智力引进或柔性引进的方式,从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部门、研究机构、教学单位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成果显著的专家或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以授课、专题讲座、工作报告等形式,把专业生产案例、一线技术、研发创新及企业文化等带进课堂,并结合理论教学模块,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相关实训。其次,加强专业教师畜牧生产实践能力锻炼。学院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每三年必须有至少六个月的专业企业挂职,以熟知专业企业生产情况,强化专业实践技能,持续构建 “双能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再次,优化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主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研究方向,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脱产学习、在职进修、短期培训、访学研修等。

6.4 校企产学研合作保障

以畜牧业行业产业和相关管理部门需求为导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体系模块化构建、专业教师组建、开发研究项目合作、生产实践、毕业论文或设计、合作过程监控及效果评价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与深入互动,师生共同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建立可持续的稳固合作关系,切实将教学、科研、生产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3]。

6.5 实训实习基地保障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方式,积极与企业合作,推进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共同组建基地指导专家组,组织学生一线参观、参与企业生产,为学生作技术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坚持服务于安徽及周边省份,辐射其他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宗旨,将管理制度全面,企业文化优良,软硬件建设情况良好的畜牧生产企业作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

6.6 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推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5],为高质量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根据卓越农林人才的规格和特点,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监控与保障体系,为高质量规范培养畜牧行业高级职业人才提供保障。该体系具有模块化特征,包括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模块、学生学习质量保障模块、校内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模块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模块四个部分。

目前,学校正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为目标,符合新形势下的时代发展需要,动物科学专业正以国家级、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为依托,在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卓越班”试点,现已初见成效,并将继续在实践中坚持改革与探索,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提供保证。

[1] 李志宏, 王伟, 李津石. 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1): 35-36.

[2]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 家畜繁殖员[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李永洙, 金花, 秦四海, 等.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为例[J]. 临沂大学学报, 2013, 35(3): 1-5.

[4]王立克, 闻爱友, 戴四发, 等.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1(5): 70-71.

[5]汪劲松. 专业与课程评估: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途径初探[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 (2): 61-67.

(责任编辑:郭万红)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Training Standard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DAI Si-fa, GUO Liang, WANG Li-ke, XIA Xian-ming,WEN Ai-you, HU Hong, HUA Jin-ling, CAI Zhi-hua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pplied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realize the clos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modern career together, adjust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tandards, clear target of personnel training,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s, a preponderant traditional specialty,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for providing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other related field.

Applied university; Training standards;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

2014-12-23

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X2014072,X2012020);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安徽省教育厅卓越计划项目(皖教高〔2011〕5号);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12jyxm407)。

戴四发(1973-),男,江西省景德镇市人,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与研究。

G642.0

A

1673-8772(2015)01-0066-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动物科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科学拔牙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