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知耕
金牛山反袭击战
◎ 谭知耕
1941年4月,新四军第2师第4旅第12团,在苏皖边界的天长、仪征、扬州、六合地区反抗日伪“扫荡”、“蚕食”和建立点线的连续作战中,同日伪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金牛山反袭击战。当时,我是12团参谋长。
我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天长、仪征、扬州、六合地区,地处苏皖边,东濒运河,南临长江,西接津浦铁路,北靠淮河,境内公路纵横,水渠交错,是连接南京、扬州、淮阴三角地区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1937年冬,国民党军队从上海、南京溃退后,该区旋即沦陷。日军因兵力不足,仅占领了县城及交通线上的重要集镇。国民党反动武装则盘踞在广大农村,他们同当地的反动势力及大刀会、红枪会、三番子等反动会道门,互相勾结,各自封官设卡,横征暴敛,巧取豪夺,胡作非为。广大人民群众天天躲日军,夜夜防盗贼,陷入国破家亡的苦难深渊,迫切要求抗日自卫。1939年11月,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在团长陶勇、政委卢胜率领下,奉命从江南进入该区,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打击日伪军,并于翌年春同挺进纵队第3团主力合编为新四军苏皖支队,建立了地方党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和民主政权,形成了以月塘集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并打通了与第5支队的联系。接着,中共津浦路东特委成立,根据地建设和各项民主改革出现了新局面。后来,驻在南京外围长江以北的日伪军,则趁我苏皖支队东调苏中地区之机,肆无忌惮地进行猖狂活动,他们到处抓民夫,大肆修造公路,构筑工事,架设通讯线路,企图巩固天长、六合、浦口与仪征、扬州等地沿线据点。并以点线为依托,经常向我根据地进行分区“扫荡”、“蚕食”,烧杀抢掠,袭扰百姓,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当地人民群众,对敌人的野蛮暴行恨之入骨,渴望我主力部队尽快开往该区,以解倒悬之苦。
我12团经两月余紧张的军政训练,部队组织健全,兵员充实,斗志旺盛,军政素质都有很大提高。1941年4月初,我团奉第2师首长命令结束整训,迅速开赴天、仪、扬、六地区,执行打击日伪军,巩固与发展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掩护麦收的任务。
当部队从金沟镇出发经桐城、汊涧向战区开进时,沿途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帮助和欢迎,指战员精神抖擞,士气高昂,迈着整齐的步伐,不时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雄壮战歌,充分表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部队经过数日行军,在六合县境东旺庙、四合墩一带稍事停留,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即决定选择驻在仪征县城北谢家集的日伪军主要据点,作为第一个打击和消灭的对象,以便鼓舞士气,振奋民心,震慑敌人。4月10日20时,各营分别从南北两侧向敌人发起进攻。由于敌人龟缩北庵据点凭坚顽抗,部队被敌人火力压制在通向据点的路口,无法接近,遂主动撤出战斗。14日夜至16日,在罗炳辉副师长亲自指挥下,协同友邻部队,对天、仪、扬六地区敌据点、交通线展开破袭战。我团第1营再次袭击谢家集;第2营在甘泉山附近,破坏大桥一座,切断了天扬公路北段交通和电话联系,击溃追来之敌百余人;第3营夜袭铁牌店、蚂蚁山,并破击大仪集以南、甘泉山以北的天扬公路,伏击由扬州来援的日军车队,击毁军车三辆,毙伤日军十人。同时,我友邻部队亦积极作战,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第4团将天长之敌围困在城内使其无法出援。第5旅第15团将天长至路龙镇的公路、桥梁、电话线彻底破坏,并在禹王庙与敌激战,歼其大部;师特务营第1连和4旅侦察连在仪征模范营第1连配合下,于十二里岔设伏,将仪征出援日军30余人、伪军50余人全歼,生俘日军2人。日伪军遭我军连续打击后,一面抢修工事,严密警戒,一面调集兵力,伺机分进合击我军,企图报复。
我团经过数日连续六次战斗,完成了袭击伪军的任务后,即奉命于16日晚撤至金牛山以南地区,盘马弯弓,准备稍事休整,迎击来犯之敌。金牛山坐落在六合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0多里,四面为山河环绕,南侧同北峨眉山遥遥相望,两山之间系丘陵及洼地,村庄稠密,便于隐蔽部署兵力,是一个良好的歼敌战场。我团在夜幕降临之时,即按罗师长提出的“梅花桩”(即支撑点式的部署,呈梅花瓣状)式部署宿营:第1营驻车蓬庄、和尚庄一带,向移居集、谢家集方向警戒,并控制樊家集通向大陈庄的道路;第2营主力位于乌山西南一带,向八百桥方向警戒;第3营驻厉马庄等地,向樊家集方向警戒;团部位于金牛山南面的大陈庄、钱洼一带。
大陈庄是一个仅有五六十户人家的村庄,村北有一片树林。团指挥机关设在村南头地主陈氏兄弟的两处宅院内。我和机要员、勤务员三人同住西院的一间瓦房内,在我向团首长汇报了检查宿营和警戒情况,并向参谋人员交待完工作后,已近午夜,万籁俱寂。我担心可能发生意外,回屋后推醒他俩交代说:“要警觉点!听到枪声和其他动静,马上叫醒我!”
是日夜,驻扬州日军独立第12旅团兼警备司令南部襄吉纠集仪征等地日伪军700余人,携带火炮数门,轻重机枪30余挺,掷弹筒10余具,从扬州乘汽车至谢家集,而后徒步向樊家集前进,沿途封锁消息,行动诡秘。17日拂晓前,日伪军以汉奸吴益本、杨仁和为向导,从樊家集出发,通过安乐桥后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我团部驻地大陈庄,一路进逼我3营驻地,狡猾的敌人,沿田沟爬行接近我驻地。我第3营哨兵听到响声并见黑影蠕动,立即鸣枪报警,敌人亦开枪射击。我被枪声惊醒,判断敌人偷袭,即令译电员孙贵友急报团首长,随后我又急忙同团首长研究敌情,并建议团长杜国平、政委徐海珊分别去1营、2营指挥战斗,我负责指挥团直属队转移后,即去3营指挥战斗。当团长、政委安全离村后,我即令作战参谋周云速带团直属队由钱洼经孙王葛向南突围,同1营会合,并交代通信参谋李超带着电台和译电员迅速撤离,不得有误。当我布置完毕后,天已大亮,大陈庄已被敌人三面包围,警通班长向我报告说:“前后门都被敌人封锁了。”
随行战士个个紧握手枪,有的已打开了手榴弹保险盖,用严肃而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此时,可谓千钧一发,绝对不能犹豫。我命令说:“打开后门,随我冲出去,千万不能掉队!”后门一打开,警通班长和年仅15岁的勤务员就抢先冲出。敌人发现我们后,一面从树林向我们猛烈射击,一面嗷嗷地叫喊着向我们冲来。我们边打边冲,勤务员壮烈牺牲,两名通信员负伤。我带领三名通信员到了五里墩以北,同第3营营长徐万炳会合了。此时,丁岗、万云、大陈庄、车蓬庄均已失守,敌人正全力向五里墩高地冲来。我同徐万炳商量后,认为五里墩高地的得失,是这一仗胜败的关键,待部队集结稍事整理后,即进行反击。敌人来势凶猛,与我第3营开展了一场反复三次争夺的火力战、肉搏战。敌人伤亡惨重,伪军大部溃散。我部占领五里墩高地后,已牢牢控制战斗的主动权。接着,我决定:将团直重机枪排配合在高地村庄的屋顶,用火力掩护第7、第9连歼灭丁岗、万云附近的敌人后,迅猛攻占大陈庄,协同第1营全歼敌人;第8连两个预备队,控制五里墩阵地,防敌反扑;该连以一个排控制金牛山制高点,确保侧后的安全;指挥所暂设五里墩,并限令部队于上午7时30分前准备完毕,发起冲锋。
7时30分,金色的太阳驱散了晨雾,反击战开始了。我部架在五里墩、厉马庄屋顶及庄前土墩上的四挺机枪,一齐吐出长长的火舌,向万云、丁岗之敌扫去。敌人被压在火力圈内抬不起头来,不知所措。正当枪声密集、杀声盈野、山鸣谷应之时,徐万炳一跃而起,高喊着:“同志们,杀敌立功的时机到了,跟我来,冲啊!”便带领7连1排的勇士们,从正面猛虎扑羊般的首先突入万云高地,2排、3排由两侧同时向高地攻击。经近30分钟的激战,击溃了该地敌人,并以部分兵力控制了东侧桥头,切断了敌的退路。与此同时,9连的健儿,乘势向丁岗之敌发起猛攻,经过反复冲杀,歼敌一部,在该庄西北侧同敌人形成对峙。
部队稍加调整后,继续向丁岗之敌再次发起进攻。7连从东侧攻击。9连见援兵到达趁势冲入敌阵,展开一场肉搏战。此时,枪声虽较稀疏,但刀光闪闪,杀声震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的肉搏战,我部终于歼灭了该敌大部,占领了丁岗等地。
我部攻占丁岗高地后,陆家洼高地的敌人突然用重机枪、掷弹筒向我猛烈射击。占领大陈庄之敌向我实施反冲击,企图夺回丁岗。我立即赶到丁岗,与徐万炳共同分析了情况,为彻底歼灭残敌,遂命令第8连两个排立即投入战斗,打退敌之反扑。8连连长和副指导员立即率领部队迅猛冲击,并组成以长柄大刀手为主的突击班,从敌侧后绕到陆家洼高地上,砍死了敌人的重机枪手和掷弹手数人。敌人失去火力支援,好似泄了气的皮球,攻势顿挫。我部迅速打退敌人反扑,夺回了大陈庄。
我各连凭借夺回万云、丁岗、大陈庄的有利态势,继续猛攻,将残敌全部压在陆家洼一带坟地。敌人退居洼地,被我严密包围,无险可守,反击无望,企图向东突围,渡河逃窜。我立即赶到北峨眉山顶,命令3营8连、9连,在第1营第3连的配合下,分三路沿北峨眉山麓扑向敌群。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杀得敌人东倒西歪,死伤累累,丢盔弃械,狼狈逃窜至尹家河。尹家河水深两米多,宽约十几米,河床淤泥较深,河上有一座简易木桥。急于夺路逃命的敌人纷纷挤上木桥,有的被挤掉河中溺死。此时,我部立即以机枪火力封锁桥头。接着,我仪征县模范营也从大殷里方向赶来夹击敌人。残敌见进退无路,只得背水一战。此时,我战士的弹药已告罄,就用特制长柄大刀,同敌人展开肉搏战。8连一名副排长发现日军一少佐指挥官,便怒从心头起,挥动大刀向对方猛砍,只听咔嚓一声,这个敌人的臂膀落了地,又连砍数刀,结束了其性命。我副排长也在拼杀中受了伤,仍坚持裹伤作战。我第3连第9班,也奋勇扑向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杀伤敌人数十人,全班八名战士,均壮烈牺牲。我第2营营部两名通信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现敌人,就隐蔽在树林内,待敌人接近时,便突然开火,击毙了两个骑马逃路的敌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合力冲杀,歼敌大部,少数残敌经月塘集逃向仪征。
翌日,仪征日军胁迫伪政权出面同我抗日民主政府谈判,要求我方准其收回遗弃在战场上的尸体。我方从革命的人道主义、扩大政治影响、瓦解敌军的原则出发,当即允诺,并指定地点,不准越界,不准携带武器。敌人除答应一切照办外,又提出要求允其派人下河捞取遗物。我方为防止敌人借机突然向河西进攻,动员群众将遗弃在郑家槽坊以北的敌人尸体拖过河东。并派部队和民兵在河西占领阵地,如果敌人过河,即坚决予以消灭。敌人只好手举白旗,垂头丧气地到指定地点,将数十具尸体及部分武器运走。但是,残暴的敌人,在撤离途中恣意抢掠民财,并焚毁房屋100余间,犯下了新的罪行。
金牛山反袭击战,是我12团成立以来同日伪军所进行的第一个大仗、硬仗。击毙日军200余人(其中尉官、佐官各1名)、伪军300余人,生俘日军2人、伪军30余人;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5挺、步枪40余支、掷弹筒2具、炮弹(含毒气弹)数箱及其它军用物资一批。我团亦付出了较大代价,计牺牲54人(包括连排干部4人)、伤64人。
战斗结束的当日下午,团政治处裴先白主任与仪征县委书记方中立、六合县长李代耕等共同商议,在金牛山南侧选择了墓地,军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为烈士们举行了庄严的追悼仪式,安葬了烈士们的遗体。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与金牛山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次战斗,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在政治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伪化天、仪、扬六地区的企图,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消除了部分人对日伪的恐惧心理,增强了人民群众敢于同日伪作斗争的胜利信心。战后,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家弦户诵、妇孺皆知的歌曲:
新四军,真正强,抗日救国的好榜样。
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
布下天罗和地网,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
势如破竹的“梅花桩”,杀伤他四五百,
活捉他几十双,胜利品也挑它几十筐。
扬州鬼子泪汪汪,汪精卫也大着慌。
哈哈哈哈!……
第2师首长对金牛山反袭击战的胜利作了较高的评价,誉之为“我第2师成立后与日军进行的第一场硬仗”。罗炳辉副师长代表张云逸、郑位三等师首长特来表示慰问,看望了各连指战员。同时,师政治部组织部长张凯率领司、政、后联合工作组来我团检查工作和帮助总结经验教训。罗副师长在连以上干部会议上宣读了师部的嘉奖令,表扬我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机智灵活,指挥得当;表扬第3营营长徐万炳身先士卒及全营指战员英勇顽强、敢于同敌人短兵相接、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并告诫大家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多打胜仗,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