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抗日反攻的重要之战
——涟水高沟、杨口战役纪实

2015-12-16 10:35:18
雨花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分区淮海伪军

◎ 野 泉

苏北抗日反攻的重要之战
——涟水高沟、杨口战役纪实

◎ 野 泉

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4月,日军已成强弩之末,驻高沟、杨口据点的日军退至涟水城,高沟、杨口分别留伪军1200余人和1300余人把守,日军撤走,伪军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这一形势,新四军三师领导、中共淮海地委、军分区决定组织高、杨战役,收复六塘河两岸地区,扩大淮海解放区,为这一地区的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打下基础。

战役发起

车桥战役之后,苏北军区即发出指示,要求各军区领导军民积极进行缩小沦陷区、扩大根据地的对敌局部反攻战斗。

淮海军分区根据三师指示,于4月19日,乘驻高沟、杨口的日军撤出之机,向高沟、杨口的伪军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此役,不仅改善了苏北根据地抗日斗争的环境,使淮海和盐阜两区连成一片,而且此战也成为苏北地区抗日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序幕。

高、杨战役的方案是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十旅旅长刘震与淮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金明研究经军政党委集体讨论上报,经批准后发起的。

当时的国际局势是,苏联红军已经反攻,希特勒德国面临总崩溃,日军的侵华战争也开始转入守势,不得不从华北、华中抽调部分主力师团和老兵南下,以挽救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局面。

面对有利的国际局势和苏北军区“关于向日伪发动攻势作战”的指示,刘震与金明商量认为,自主力部队地方化以来,淮海军分区无论是主力还是地方武装都已发展壮大。主力部队由原先的3200人发展到8000人,地方武装也有9000余人,自身的实力,当下的形势,有能力打一场进攻战。一师打车桥,车桥是一战略要点,拔除之后,全局皆活。而高沟、杨口,与车桥有类似之处,既是淮海区的大集镇,又是淮海根据地东部最大的据点。这两个据点的存在,就像打入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海区和盐阜区之间的一个楔子,控制了前后六塘河地区,不断“蚕食”和骚扰苏北抗日根据地,对新四军三师区域内的淮海区和盐阜区之间威胁极大,必须拔除。

方案确定之后,本地形势的变化也给打高、杨带来了好消息、好时机:因车桥战役的震动,留守的日伪军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由过去主动向我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转为被动守据点。更为可喜的是,1944年4月16日侦悉,困守在高沟、杨口的日军,因害怕新四军像攻打车桥那样围攻他们,已向涟水城退去,高、杨据点的伪军也想撤走,但日寇不允许,颇为恐慌,士气低落;驻连云港日军军车四列,装满装备和人员,沿陇海铁路向西开去。也就是说,若新四军发动攻势,日军即使派兵来支援也不会有多大动作,更不可能给根据地带来大的报复与伤害。

战役经过

攻打高、杨的时机也已成熟,攻打高、杨的方案也得到了师部批准。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十旅旅长刘震作出部署:淮海军分区第一、第四支队,于4月21 日24时前,分别分割包围高沟、杨口之敌,一支队负责分别包围以杨口为核心的周围据点,四支队以两个团和警卫连负责分别包围以高沟为中心的周围据点,以一个团兵力和涟水县总队配置在高沟东南适当位置,准备阻击由涟水、新安镇向高、杨增援之敌。沭阳、灌云两县总队负责监视沭阳、灌云之敌的任务。二支队第六团为总预备队。高、杨之敌,虽然士气低落,战斗力极弱,但其工事很坚固,所以,必须认真对付。在认清敌我优劣条件的前提下,明确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法,把敌人包围之后,实施近迫作业,迫击炮平射和曲射相结合,并构筑近距离机枪阵地,以机枪火力掩护步兵送炸药,摧毁敌地堡、炮楼火力点。

高沟由七个连环据点构成,大小炮楼48个,日伪对高沟的地位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多年“经营”之下,高沟的工事修建得十分坚固,高沟四周筑有五至六米高的大围墙,围墙之中多处建有钢筋水泥的大碉堡。围墙外面是八至十米宽,水深六到七尺的壕沟,还有鹿砦。高沟守卫兵力雄厚,武器装备精良,守敌有李实甫的伪72师144团以及地方保安团等一千二百余人,拥有迫击炮两门,掷弹筒二十多个,轻重机枪四挺。此外,由于高沟周边的道路十分通畅,一旦发生战事,附近杨口、新安镇据点大量的日伪军随时都能够赶过来支援。因此高沟守敌以为他们有恃无恐,对外总是狂妄地吹嘘什么“铁打的高沟”。

原定对高沟、杨口进攻的第一、第四支队是统一行动的,但由于高沟守卫南门的伪军一个班,班长率领起义,接应我军进入,所以第四支队在19日晚提前行动了。第四支队十团于19日黄昏后,在这个起义伪军班的接应下,加之敌人毫无准备,进展十分顺利,一举占领警察局、七十二旅办事处、区公所三个据点,连续攻占敌炮楼10余个,将守敌全歼。20日拂晓,敌人集中兵力进行多次反击,妄图夺回失去的据点,均被十团击溃。十团将敌击溃后,又加固工事,并向敌东北角几个大据点进行近迫作业。与此同时,第四支队第十一团,以一个连强袭高沟西南张庄伪据点,一举攻克,将守敌全部歼灭。十一团主力继而攻克高沟东南小黄庄据点,全歼守敌。20日晚,十一团进入市内与十团会合,并肩与敌人展开巷战,攻克伪一四四团据点,歼敌一部,余敌逃入东北角几个大据点内。

21日早晨,第四支队主力进入高沟东南巩固张庄既得阵地,并于当日黄昏攻克高沟南门据点。当晚,第十一团攻击北门伪团部据点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北门系高沟守敌的防御重点,火力要比一般的据点强大得多,工事又特别坚固,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警卫连专门组成了奋勇队,将大桌子蒙上厚厚的几层棉被,里面架上机枪做成土坦克,三次猛攻均未成功。

刘震亲临战场,看后认为再如此下去,牺牲太大,决定暂停强攻,调整方案,改以一个团监视守敌,并进行坑道作业,以两个团打援。

22日上午,新安镇及丁头庄日军五十余人、伪军六百余人增援高沟。十团、十二团在荀庄东北地区,以伏击、出击和白刃格斗将其击退。

23日上午,新安镇、杨口之敌八百余人分三路再次增援高沟。十团、十二团主力于洪凹子、荀庄一线,抗击对我威胁最大的新安镇来援之敌,十二团二连连续击退敌人七次冲击,子弹打光后,在连长率领下,勇敢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激烈搏斗,给敌重大杀伤。

高沟的防御设施和防御能力,给进攻带来了难度。刘震正在为如何进攻犯愁时,从敌援兵不断来袭中产生了一个利用援敌的设想。他命令阻击部队故意放部分援敌进高沟,当援敌从东门进入高沟时,当即命令乘东门援敌立足未稳之机发起进攻,集中力量歼灭之。11团与支队警卫连从南、北、西三个方向一齐猛攻,一举拿下了高沟东门。另两路援敌进入高沟,十一团经过数小时的英勇顽强战斗,守住了阵地,夺占了东门。

丢了东门之后,高沟城内敌军大为恐慌,妄图伺机从北面突围。有几个敌人刚一露头,就被四支队的神枪手射杀,吓得敌军立刻缩了回去,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24日中午,十二团和涟水总队又击退了杨口之敌二百余人的增援,当晚,十团、十一团向北门守敌发起三次攻击,给敌大量杀伤。

4月25日,十团、十一团通过两天突击挖好的沟壕猛扑,杀入敌军工事最坚固的北门,并很快拿下了炮楼。守敌向北突围时,被歼一部,余逃敌又被一、四支队的阻击部队歼灭于南六塘河及其南岸。高沟战斗结束。

杨口据点由杨子街、新宅子和王行庄三个支撑点构成,驻有伪军第一百四十三团两个营及保安第五大队共千余人,有大小炮楼29个,外壕宽深各两米多,周围有掩蔽据点构筑坚固,弹药充足。

高沟战斗一结束,即部署会攻杨口。以第一支队第二、第三两个团担任主攻。第一团位于前后八间房、四道圩之线,第四支队全部位于高沟以东吴二圩、凑圩、王小圩之线,第六团位于大胡窑、新宅子、王圩之线,担任打援。26日13时,第二团一部攻占杨口东南的丁头庄作为攻击阵地,随即开始坑道作业。27日黄昏,第二、第三团向杨口大圩据点发起攻击,战至28日黄昏前,将大圩伪军全歼。当日10时,由新安镇丁头圩来援日军100余人,伪军400余人,向第四支队阵地攻击,被击退。

……

驻连云港日军,自5月1日起,连续3天出动飞机9架次,在杨口上空盘旋,向我军阵地轰炸扫射,为伪军壮胆。

为配合高沟、杨口战役,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除了派出第七旅第二十团从盐阜区连夜赶至杨口支援外,还安排主力一部和地方武装,于5月3日攻克灌河下游淮盐主要运输港口陈家港及其外围小北港、十排头圩、七排头圩等七个据点,将伪中央税警总团第四、第七大队及当地伪军警一网打尽,俘伪大队长以下435人。

5月4日,新四军一改夜间攻击惯例,于15时,在炮火掩护下,一举攻克杨口,驻守杨口的伪军全部缴械投降。历时16个昼夜,高、杨战役胜利结束。

高沟、杨口战役是三师统一发动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攻坚战斗。高、杨战役的胜利,不仅打通了淮海、盐阜两区的交通线,动摇了日伪军的作战意志和守备信心,还成为新四军苏北军区攻坚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标志。

猜你喜欢
军分区淮海伪军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达州军分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国防(2016年11期)2016-12-06 05:14:22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军分区 警备区的区别和演变
国防(2012年9期)2012-08-15 00:43:53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读者(2011年20期)2011-05-30 10:48:04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峥嵘岁月——纪念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40周年(二)
军事历史(1988年5期)1988-08-20 06: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