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2015-12-16 10:35:18
雨花 2015年9期
关键词:林颖彭雪枫洪泽湖

◎ 赵 恺

离骚

◎ 赵 恺

1941—1944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一生最后三年是在洪泽湖畔度过的。

组建之初,四师只有300人马,5块钱军费。27位将军指挥300人马东进大湖抗击日本侵略者,这就是20世纪的青铜时代。那次东进是苦难的历程:路过白马驿军粮告罄。彭雪枫命令卖马,包括与他相依为命的那匹白马。将军卖马又恰在白马驿,战士不忍。彭雪枫宽慰大家:“秦琼卖马,有例在先。日后咱们不但买马,还要组建骑兵团呢。”听不到熟悉而又亲切的咀嚼草料声,他失眠了。用河南烟叶搓了一支烟卷,在空荡荡的马槽边徘徊了大半夜。大年除夕兵驻书案店无米下锅。百姓商定,每户请一名战士回家,吃一顿杂面饺子让新四军过个热乎年。可是天刚煞黑,连一个战士也找不到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战士体谅老百姓的困难,疏散隐匿到荒坡野地去了。第二天,八乡百姓给四师送来粮食,还送来一面“万民旗”,旗上字大如斗:“天下闻名第一军”。

阔别十年,彭雪枫父亲彭延泰老先生从河南老家来苏北看望儿子。临别,供给部拿出20块钱给老人作盘缠。彭雪枫只收10元,还拿出积攒多日的一块钱,叫伙房做几张烙饼让老人带着上路。执手十里,终有一别。儿子说:“自古忠孝难全,儿遵父命投身抗日,权作孝道了。”老人缄默颔首,以泪答泪。彭雪枫肃然屹立军礼相送,直到目力不及。

彭雪枫胃病发作,身体虚弱、面庞消瘦。被服厂替他做了一件质地比较好的大衣。所谓比较好,也就是用细布里子代替粗布里子罢了。为尊重祝福,还用红线在领子里边绣上“祝你健康”。彭雪枫深知这件大衣的分量,但还是把它送还了被服厂。他对供给部说:“保证军队战斗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睢宁大捷,部下把一件缴获的貂皮大衣送给彭雪枫。彭雪枫说:“睢宁战斗打得好,要认真总结。睢宁战斗的战利品,奖给睢宁战斗的英雄。”听说双沟小学修不起教室、买不起课本开不了学,彭雪枫毅然拨出军费相助。开学,还给学生上了第一课。那是一堂露天大课,200孩子盘坐操场,膝头崭新的国文教科书。书是边区政府编印,纸质粗糙,印刷简陋,字迹则清晰秀美。彭雪枫环视全体同学,注意到排头一名小姑娘。彭雪枫蹲在孩子面前:

“几岁啦?”

“6岁。”

“家在哪里?”

“在船上。”

“长大干什么?”

“跟彭师长打鬼子。”

彭雪枫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他想:连一个6岁孩子也准备打鬼子,中华民族还得承担多少苦难重负?他拔出自己那支老式金星钢笔,别在小姑娘胸前。站起身,他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一课——”说到这里,孩子们翻开课本,哗,哗,哗,像蚕吃桑叶,像雨打芭蕉,像大湖骤然掠过一阵波浪:世上还有比孩子翻书更让人动心的声音吗?彭雪枫接着说下去:“第一节课,6个字:我—们—是—中—国—人。”孩子跟着彭雪枫庄严诵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声音像青铜编钟顽强回荡、生生不息。

以洪泽湖为依托建立抗日根据地,首先得控制大湖水域。洪泽湖烟波浩淼,横无际涯,苇荡奇幻,港汊迷离,隋炀帝一见大湖就喟然发出“伟哉,洪泽”的感慨和惊叹。从陈涉、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到康熙年间的水漫泗洲,洪泽湖上演出过多少壮烈威武的历史活剧。今天,面对四师骄横称霸大泽的是由高铸九、陈佩华、魏友三三支湖匪组成的船队。五百名水鬼,六十条快船,船头立起钢板号称“钢板划子”。倚仗日本鬼子,凭藉娴熟水性,他们白天在湖上设卡收税,夜里上岸抢劫杀掠,甚至公然打出“九路军”旗号与八路军抗衡。彭雪枫果断抽出第七团交与副师长兼九旅旅长张爱萍组建水师,决心夺取洪泽湖。节衣缩食置船,咬牙切齿习水。木船垒起沙袋掩体,配备青年渔民以保证灵活轻捷:是为“驱逐舰”;大船配置轻重机枪、迫击炮以保证火力凶猛:是为“炮舰”。风里雨里,日间夜间,半年练出一团“水鸭子”。1941年5月1日,张爱萍亲率二百战船自湖西向湖东横压过去。一时间,樯如林、帆如云,枪炮如惊蛰新雷。大湖四面则以五个主力团分兵把守,将偌大一座洪泽湖围成一只铁桶。真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刚过中午,狂风骤起恶浪拍天,二百战船落锚待命。高铸九弃船登岸,被我伏兵歼灭在苍茫湖滩。

第二天,另两股湖匪也或降或逃,大湖之役始告结束。祝捷会在水上举行,二百战船弧形列队,好似大湖托起一座巍巍水城。彭雪枫快船赴会,张爱萍炮舰前迎,并以他那飘逸隽秀的行草手书七律《平定洪泽湖》相赠:

洪泽水鬼乱水天,

奋举龙泉捣龙潭。

红旗漫卷万众勇,

白帆云扬千樯舷。

塞江倒海斩妖孽,

长风劈浪扫敌顽。

炀乌红天炀红泊,

渔歌满湖鱼满船。

抗日胜利,张爱萍赴苏联学习海军,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上将司令,成功指挥了我军军史上首例陆海空立体攻取一江山岛之役。今天,每当三军仪仗队并拢五指举向帽沿的时候,他们最先触摸到的当是洪泽湖的波浪?

和林颖结婚是在紧邻大湖的半城。1941年9月24日,双日子,吉祥。夫妻俩一样装束:灰军装绑腿、白袜子、黑布鞋。浑身上下只有布鞋是新的,林颖自己做的,鞋底上绣有并蒂莲花。婚后三天夫妻作别,林颖返回大湖东岸的战斗岗位去了。丈夫说:“我们是兵。”妻子答:“我明白,我们脚下是抗日战场。”临别,妻子整理房间,特别把丈夫爱不释手的两本书齐放枕边。这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离骚》。

彭雪枫爱书如命。中学在北京汇文中学,二十岁,以优等成绩考取北平民国大学文学系,可是因为缴不起学费,没上得成。于是愈发爱书,把读书、写作当成半条性命。从《资本论》《列宁文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到经史子集、曹雪芹、鲁迅,他的阅读面很宽。久读不厌的是《孙子兵法》和《离骚》。作为将军,详熟成诵并深刻理解《孙子兵法》自不必说。关于《离骚》,他曾答过林颖之问:“《离骚》是离别悲歌。为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句话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的经典?因为它是命运的预言。屈原以生命警醒我们:不可丧失尊严。”四师在上海有个秘密联络部,他交给联络部的任务之一就是买书。每得新书,总是小心翼翼盖上两枚印章:一枚是“雪枫藏书”,一枚是“书有未曾经我读”。珍贵图书放在两只箱子里,遇有战事则架上马驮,片刻不离左右。偶有闲暇则躲进近处古庙读书,那座古庙只有两个和尚,战争频仍,香火不盛,倒是潜心读书的好去处。他的写作多为《拂晓报》,也为林颖。戎马倥偬,行止无定,只能让书信鱼雁一般往来于苍茫大湖之间。彭雪枫的书信情理兼容且富于文采,署名还诗人一般变换着“枫”、“红叶”、“白雪”、“隆中友人”、“玉琼雪”、“雪琼”、“塞霜丹叶”等笔名。一封写道:“怡然自得之时,即为文章写就、名著读完之日。快哉!快哉!”一封写道:“这次行军决心不骑马,因为新草鞋,两脚都打泡了。管镇群众对待我们好比故人相逢,我住的那家对联即是:‘过境我军情不厌,到家同志话偏长。’菜园围绕家屋,院内月季盛开,少妇头上斜插一朵,另是一番情趣。”一封写道:“读你文章,我以为内容切实,层次分明,文气恳切。倘能更多生动实际的例子就更好了。提出几条意见:一,引证文句或为加强力量,应加上引号。二,字句仍需简练,形容词应尽量减少,不要累赘,像读翻译小说。三,字体总以端正为第一义,行草美观为第二义。《日出》见面带给你,连同《三国演义》。陈军长说,不读《三国》和《红楼》就不算中国人。”一封写道:“高尔基在《母亲》中说:‘人们是不信任赤裸裸的语言的,非吃过苦头不可,非用血来洗炼语言不可!’此次的苏皖边区总算用血来洗炼过了。如果我们有了孩子,我提议起名叫作‘流离’吧。名副其实,一个极好的纪念。”一封写道:“看着战士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雄姿我深为感动。我深深热爱着他们。我的指挥位置总是尽量靠前,近得不用望远镜。有一次距离敌人只有60米,一颗子弹在前落下,又一颗打在我雕堡的枪眼边。你该为我担心了吧,不要紧的,对于军人,枪林弹雨正是家常便饭而已。”半个世纪,林颖性命一般珍藏着丈夫的书信。这一册“军旅情书”,是军事史也是文学史上一笔宝贵财富。

彭雪枫有三宝:拂晓剧团、骑兵团,还有一张《拂晓报》。

拂晓剧团是戏剧史上一个壮举和奇迹:以七八个学生为基础,时仅一两年,就精进壮大为能够演出《雷雨》《日出》《原野》和一批世界戏剧经典作品的文工团了。为克服游击主义,巩固建设根据地的思想,陈毅军长从延安带来一个名叫《流动队长》的大型话剧剧本让拂晓剧团演出。演出那天,寥阔旷野布满战士方阵,无边无际但鸦雀无声,戏剧演出变成了战斗动员。徐海东奉命赴任新四军二支队司令,路过四师驻地,想看看拂晓剧团。一天一夜,剧团就创作排练了多幕京剧《徐海东大将军粉碎日寇扫荡》。大幕拉开,日猷上场自报家门:“我,乌龟王八郎是也。今日奉命扫荡八路军徐海东部。久闻徐大将军骁勇善战,此行恐凶多吉少,不免令我胆战心惊、魂不守舍也。”接着一阵“急急风”,徐海东巍然出场,他左手撩战袍,右手舞战刀,目如铜铃,面似丹霞,大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概。锣鼓骤停,一片肃静,徐海东潇洒亮相,款款道曰:“我,徐海东是也,祖辈湖北人氏。身为大将军,世代烧窑工……”听到这里,徐海东和彭雪枫对视一笑,台上台下掌声如洪泽湖大潮涌动。徐海东边笑边夸:“久闻彭雪枫有个拂晓剧团,名不虚传!名不虚传!”能演话剧、京剧、歌舞剧,能写标语、画漫画,当然也能打仗。台上是艺术家,台下是兵。剧团名字也是彭雪枫起的——拂晓,民族的光明和希望。团徽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金色大公鸡。

说起骑兵团彭雪枫创痛巨深。曾受敌人一个骑兵师的袭击,彭雪枫最为心爱的主力二团损失了七个连队。之后,三团又损失一个营部和两个连队,连营长也被捉去砍杀了。扎定洪泽湖,彭雪枫决定实施酝酿已久的计划。他命令全师通讯兵集中马匹,并号召各级领导干部献马组建骑兵团。骑兵团的第一匹战马,就是彭雪枫的坐骑。这匹白马正是那匹“秦琼卖马”之马:驻定洪泽湖畔,部下把它赎回来了。学驯养,练骑术,挥镰割马草,开荒种饲料,还“为抗日作生意”,挣了银元好买马。湖东装盐,湖西运粮,一趟就是十来万。几个来回,银元装满两马车,还有一百多两金条和金砖。兴旺时一趟就包下货船百多条。那时候,要是一船两船不上账,谁去查,谁又查得出来呢?到山东买马,成麻袋金银随身带,吃的还是咸菜窝窝头。战士编快板诗:“守着黄金喝稀饭,头枕银元穿破烂。衣裳里面生虱子,买块肥皂也不愿。这真是:两袖清风,腰缠万贯。”打起仗来真威风:五百零四匹马,六百一十七把刀——奔驰的山,静止的雷。小宋庄一役,砍死敌旅长王传俊。骑兵团长周纯麟报告,彭雪枫不相信。周纯麟说:“王传俊缺耳朵,我亲眼见的死尸。”彭雪枫大吼一声:“还不把他给我抬来!”死尸抬来,彭雪枫给周纯麟当胸一拳:“骑兵团好样的!”说完,叫参谋拉来阔别已久的白马。白马一见彭雪枫又是依偎又是蹭,娇得像个孩子。彭雪枫纵身上马,白马一声长嘶,在苏北大平原上狂奔起来。路遇一尊青石,挥刀斩去一角。这尊缺角青石,至今还镶嵌在洪泽湖防洪大堤上。是役,战士冯福林负伤医生要锯腿,冯福林死活不让:“没腿还当什么骑兵?死了算逑!”也神,没锯,腿也好了。

《拂晓报》第一架油印机是彭雪枫穿着便衣亲自去县城买来的。自创刊号起,每期必校,每一错漏都认真圈点,有时还加批语。作为一师之长,他还是写稿最勤奋、交稿最准时的作者。写社论,写通讯,还写诗。每遇战事,他总命令把《拂晓报》装进麻袋,让骑兵驮着随指挥部行动。如若看见有谁随意弃置《拂晓报》,或是用《拂晓报》贴壁糊墙,彭雪枫一准伤心生气,非把当事者狠训一通不可。《拂晓报》第一百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一张报纸载有影印的毛泽东、刘少奇、陈绍禹、王稼祥、滕代远、张闻天、谭政、徐海东等同志撰写的贺辞手迹。

《拂晓报》不但名闻国内,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加拿大一位名叫笛尔·卡纳的朋友在看到《拂晓报》后写信给彭雪枫:“我们为中国募集了一笔款项,希望能够到达你们手里。请转告毛泽东将军,我们向为争取和平、自由而英勇牺牲的将士致以崇高敬意。”

一把插在洪泽湖畔的钢刀长成为刀之森林。那么日本侵略者呢?

1942年11月24日,日伪《徐州日报》发表社论:“洪泽湖为长江以北著名湖泊,水域汪洋,绵延数百里。数年以来,共产党组织之新四军即以洪泽湖为最大根据地负隅自固,枉自滋扰,实为吾缔造和平的最大障碍及最近障碍,不能坐视其四出蠢动而不加膺惩。”

仇恨了。

恐惧了。

战刀出鞘了。

侵略者以精锐17师团及汪伪36师、15师、18师为主力,六千步兵辅以骑兵、汽车、炮车、坦克和飞机,从徐州、连云港、淮阴、明光、宿县五路合击洪泽湖,开始了为期33天的“淮北大扫荡”。《徐州日报》的社论,其实是一份战报。

彭雪枫正指挥四个团在半城作攻坚演习。得到消息,立即停止演习召集紧急会议,布置党政军民迎击“大扫荡”。他的战略原则是:跳出合围,各个击破。33天,四师主力分别以袭击、袭扰、遭遇、伏击、破击、守备等方式投入战斗37次。两次袭击马公店,歼敌267名。朱家岗守备战历时18小时歼敌200人,四师阵亡72人,与黄花岗烈士同。彭雪枫亲手掩埋烈士尸体,亲手植下72棵青松,还撰写了一篇长达两千六百字的《纪念朱家岗战斗殉国烈士碑记》。培完新坟,彭雪枫坐在一营教导员吴承祖坟边久久没有离去。手中燃着一支河南烟叶搓成的卷烟,但一口也没有抽。对于反扫荡彭雪枫作了严肃详尽的思考和总结。在他亲笔撰写的总结文件“群众损失”一栏中这样写着:

房屋4076间

锅970口

碗4859只

磨41盘

船32条

他还以边币价值作了仔细折算:33天扫荡,仅房屋及生活用具就是4615038元。当时边币与法币的比值是一比三。

4859只碗,军事史上居然还有这样的总结。彭雪枫深知一只碗对于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

为挽救中原危局,收复苏豫皖边区失地,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率领四师主力冒暑西征。9月11日下午3时,八里庄战斗基本结束但零星枪声未断,俘虏已在押运,战场开始打扫,彭雪枫从掩体中探身抬头察看情况,一颗流弹飞来,他仰面跌倒在参谋长张震怀中,这一颗子弹,恰恰打进他的心脏。

五万将士之将,年仅37岁。

严格封锁消息,包括林颖。直到冬天,灵柩才由张爱萍亲自护卫运回半城。到达半城师部,张爱萍俯身抚棺轻声说道:“彭师长,咱们到家了。”

1945年2月7日,延安、半城同时举行追悼会。

毛泽东出席了延安的追悼。朱德主祭,彭德怀陪祭,陈毅致悼词。中共中央的挽联是: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

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挽: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半城鸣枪21响。张爱萍、邓子恢、张震、吴芝圃、韦国清等27位将军执绋在先,8名骑兵护卫于后,两万军民列队走向陵园。护灵八骏中,第一匹就是彭雪枫的白马。墓穴边,两位妇救会姐妹搀扶林颖走向灵柩。林颖装束依旧,只是胸前多了一朵白花,怀中抱着出生才49天的孩子。一步、一步、一步,母子一道走向彭雪枫。站定棺前,妇救会姐妹依照洪泽湖乡风在她额上扎起一条白绸带。林颖立正行军礼,轻轻地说:“雪枫,我和孩子送你来了。”说完,她从怀里掏出两本书放在棺头。这是彭雪枫枕边的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离骚》。张爱萍、邓子恢把一面中国共产党旗和一面国旗覆盖在灵柩上。棺木沉下墓穴,仿佛倒下一座山。四师将士军礼诀别。双沟小学学生朗读国文第一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他们手上捧着新四军给买的书,领读的是那位6岁渔家小姑娘。小姑娘头上扎着白头绳,胸前别着那支金星钢笔。灵柩下沉时,林颖怀中孩子蓦然大哭。这刚烈如父的孩子,是在为国殇呐喊?葬仪毕,白马不肯走。它和林颖一道久立墓侧,构成一组洁白的纪念。冥冥中林颖听到彭雪枫来自天庭的声音:“《离骚》是离别悲歌。为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句话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的经典?因为它是命运的预言。屈原以生命警醒我们:不可丧失尊严。”对于林颖,更为惊心动魄的是:“《离骚》——离别悲歌”。

如今,他们的孩子也做了将军。不过他的名字不叫“流离”,而叫彭小枫。彭小枫搀扶母亲扫墓,随身总带着父亲的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离骚》。

大湖涌泪,白鸥纷飞如纸钱。

猜你喜欢
林颖彭雪枫洪泽湖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华人时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2:24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40
驱散洪泽湖上的阴霾——张爱萍洪泽湖剿匪纪实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饮食科学(2017年12期)2018-01-02 09:23:23
转身遇到爱情
复婚
洪泽湖野生河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面具
小小说月刊(2010年9期)2010-05-14 14:55:03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军事历史(2004年6期)2004-08-21 06:30:38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
军事历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