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以前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萌芽与发展

2015-12-16 00:02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魏源鸦片战争资本主义

刘 斌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

洋务运动以前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萌芽与发展

刘 斌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

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解放思想、放眼世界。自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以来,魏源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中外的差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洪仁玕更鲜明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投射到农业、工商业以及财政金融等领域产生了一些虽然细微但却别开生面的变革,为之后出现的各类经济思潮的孕育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舆论准备。

近代中国;经济思潮;萌芽

经济思潮对于经济活动、经济实践有着天然的先导属性。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经济思想汇聚成为某种思潮,将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经济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于经济思潮的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不断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力图从经济思潮的演变与探讨中寻找近代经济思潮之于当前经济发展运行的启示与借鉴。

近代中国经济思潮是鸦片战争以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汇聚、发展与更迭的。关于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兴起,产生了诸多奠基性的成果,如赵靖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胡寄窗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纲》,马伯煌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叶世昌的《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等。这些丰硕的成果标志着近年来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研究范围、深度和方法的拓展与深化。然而综合来看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阶段性部分研究仍存在薄弱环节。通史性的宏观专著研究成果丰硕,阶段性的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研究较少。现有的学术论文也是普遍集中于个别核心人物的研究和个别时期经济思潮的研究。对于民国以前尤其是洋务运动以前经济思潮的研究着力不足,尚未形成相对系统具体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洋务运动以前的经济思潮,作为洋务运动的思想先导,是之后重商主义、实业救国、国家主义等思潮产生的基础。探讨这一时期经济思潮的萌芽、发展与变迁有助于从起点上把握整个近代经济思潮的发展脉络。

一、战败产生的经济新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层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整个社会结构中,以军事的战败为基点,受政治妥协与屈辱影响,产生了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自此,古老中国被迫开始缓慢而又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这种冲击与回应的互动进程中,近代中国在宏观经济的重要方面,如对外贸易、工农业经济、财政金融因所受冲击而发生的调整与变化都是极为显著的。

(一)对外贸易

1842年以来,随着《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五口贸易章程》《五口通商章程》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以开放商埠、划设租界、协定关税等贸易与投资权利的让渡等方式,中国的市场被迫开放。面对一个地域辽阔和人口众多的新市场,国外侵略者为开拓市场的暴力行为而骄傲,为之后可能存在的巨大的贸易机会和商业需求而过分乐观。在鸦片战争后的几年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845年外国商品输入中国的总量达到1 053万元。但是大量的外国商品难以适销,往往积压于各口岸仓库。与此同时,中国的丝、茶却受到了外国市场的追捧。同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输入的茶、丝数量大幅增加。“茶的出口从1843年1 300多万增加到1855年的8 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 000余包,增长到1855年的5.6万包”。[1]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鸦片贸易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掠夺中国的重要手段。但至19世纪50年代末,鸦片贸易也难以抵抗中国货的输出。在西方国家的长期贸易逆差条件下,中国成功实现了白银输出到白银输入的转换。

(二)工农业经济

西方资本主义的介入,虽未能推动其商品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有效地分销外国商品,“但是在遭受外国商品冲击严重的五口通商地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却已经逐步开始解体”[2]。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不同于以往历代的农业经济的调整。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农业生产经营中农产品的商品化,耕织结合的松动具有根本意义上的不可逆变化。

同农业的调整变化不同,近代中国工商业直接受到来自西方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借助不平等条约的有利条件,围绕商品贸易服务创办经营企业,通过对华投资设厂来促进对华贸易。围绕丝、茶等农产品的出口加工、船舶修造等行业的在华投资,对所在地区的原有手工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时期许多中国人创办的工业企业均受到西方的影响。

(三)财政与金融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中关于赔款、关税等问题对中国的财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战乱影响,各地财政拖欠问题严重。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清政府又通过新增各类赋税、附加税、厘金等方式来强化财政征收。19世纪中后期,晚清政府的财政出现严重的危机,不得不被迫举债以应军需。在支出方面,则由之前的水利工程和经常性军费支出扩展为工矿企业建设与赔款外债付息。在金融方面,货币本位虽是银两本位,但受对外贸易的影响,货币市场中银两、银元并用的局面逐步形成。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探索性地尝试发行纸币和制钱,终因贬值而废弃,进一步加剧了货币市场的混乱。此时的金融机构受商品经济的繁荣与贸易的扩展而得到发展,以票号和钱庄为代表的民间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更为活跃。

二、新变化催生的思想解放与前瞻探索(1840-1864)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进一步催生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调整和转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独立自主政治地位的丧失与国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相互交织在一起,对封建知识分子产生了剧烈的思想冲击。一批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到学问的“经世致用”,逐步脱离传统的空谈虚论和脱离实际的道德追求。进步的改革探索者们主张向西方学习,谋求改革,以此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与追求。他们的思想主张在鸦片战争以后逐步形成了一股追求进步的新思潮,他们在经济、军事领域进行研究并提出许多重要观点,为后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如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等均是这一进步思潮的杰出代表。

(一)林则徐

林则徐作为近代以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与经济侵略的民族英雄,其同样也是近代中国放眼世界、学习西方的首倡者。他在承担日常政务的同时又致力于对西方国家的研究,其主持编写的《四洲志》《华夏夷言》对西方国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进行反抗侵略提供了基本的情况对策,形成了近代中国最早一批研究西方的书籍。

林则徐坚决主张对贩卖鸦片、吸食鸦片者给予严刑峻法,从对外贸易中杜绝鸦片输入,严格根除鸦片危害。在对外贸易问题上他有着清醒、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将鸦片贸易与正常的对外贸易区别开来,将其他国家的商人和英国的侵略者进行区别。林则徐在长期的对外经济关系研究中,深刻地认识到白银外流的根源。为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金融掠夺,其建议政府自铸货币。在平抑外国银元流通价格方面,林则徐提出了两种方法,充分体现了其对于商品流通的深刻认识。他不主张以国家行政权利强行规定银元比价,而是尊重民意,设法“以截其流,于听从民便之中,稍示限制。”他一方面建议,以纹银为标准规定成色高低,以此平抑银元与纹银比价。另一方面注重在“洋钱行用最多之处,先截其流,使奸侩无可居奇,庶洋钱价因而平减。”[3]林则徐在担任云贵总督时基于当地矿产资源的优势,即奏请清政府放开商民开矿限制。他坚持“裕国便民”的方针,认为“有土有财,货源恶其弃于地,因利而利,富乃使之藏于民,果能经理得宜,自可推行无弊。”[4]其将商办银矿作为藏富于民的有效方式,为商民开矿创造有利的经营条件。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派代表,林则徐对于西方的认识也经历了先后不同的调整变化。起初,林则徐同样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中国断绝同西方的贸易,西方将无法生存。但通过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较量和研究中,林则徐较为敏锐地发现中国并非处处胜于外国。经过直接正面的接触与对抗,林则徐首先看到了在军事武器方面中西方的差距。他认识到“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在同好友的交流中,他强调在研究西方的基础上提出对外的举措,其亲自编撰《四洲志》向国人介绍西方知识,发挥了打破蒙昧,开创西学研究新风的作用。通过对武器差距的认识,其提出了“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5]。为此,在粤省期间,林则徐致力于购买西洋铜炮和仿造西式军舰,来加强海上防务。这在近代史上首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虽然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局限于军事和国防领域,但作为向西方学习的新风气开创者,其自身的认识和实践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进步人士抵抗外国侵略,摆脱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盲目排外的落后观念,推进中国历史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二)魏源

魏源是地主阶级改良派当中最为杰出的思想家,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集大成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和启蒙思想家。其经济思想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鸦片战争前,他主要致力于改革漕政和盐政,借助商业资本消除盐漕积弊,以增加封建财政收入。鸦片战争后,他激于民族义愤,积极讲求富国强兵抵抗外来侵略之术,倡导向西方学习,实现了由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向近代经济思想的根本性转变。魏源的著述颇多,较有代表性的有《海国图志》《圣武记》《古微堂集》等,尤其在编撰《海国图志》一书过程中,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了解对其产生巨大冲击,思想上的巨大变革使其成为卓越的地主阶级改革家。魏源自身所拥有的扎实学术理论基础、实际财政经验和一流的西学知识都让其经济思想更具有资本主义倾向、更为超前和进步。他第一个公开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工业技术和兴办私人近代工业的观点,将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经济思想方面,魏源的资本主义倾向非常显著。他积极要求以新时代的商业精神来解决封建经济体系下的一系列问题。魏源极力宣扬“保富论”并将之与重本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解决国家问题的首要在“阜食源”。与其他经济思想家不同,魏源在强调“重本”的同时并没有进行“抑末”。其所组织开展的经济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在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对于奢侈节俭的问题,魏源有着远超于同时代一般人的深刻认识。其从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着手论证了奢与俭的分寸把握,提出了与传统封建社会俭奢观念有所差异的思想。他认为“禁奢崇俭,美政也,然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训贫,不可以规富。”[6]强调对奢侈的禁止,主要适用于最高统治者和下层贫民,却不能用于对待一般的富裕阶层。这种对于消费与生产辩证关系的把握,充分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者的利益诉求,更体现了魏源经济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鸦片战争的失败,给魏源带来巨大冲击。他认真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深入开展了世界形势的研究,以期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在1842年写成的《圣武记》以及随后完成的《海国图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求变求强的书籍。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中指出“……是书何所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7]。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抛弃了《圣武记》中购买西方船炮的主张,提出了学习西方工业技术的观点,强调自己设厂制造,聘请国外专家来厂内帮助中国制造船炮,以期让中国人也可以掌握这些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在货币流通上,魏源主张以银为币,反对废银行钞。魏源驳斥“废银行钞”论对于批判当时鼓吹发行纸币来搜刮民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魏源没有认识到纸币作为货币符号在执行流通手段时的职能,单纯地认为只要发行纸币势必会造成通货膨胀。在对外贸易中,魏源主张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考虑对外贸易的利益,在对外贸易中首先考虑的是船炮等新式武器,将对外贸易看作“师夷长技”的途径,力推开展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

魏源的经济思想在编撰《海国图志》时已经出现了显著的突破和变化。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其经济思想既饱含了对国家求强御辱的爱国情怀,更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近代中国,魏源第一个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的问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其在生产、经济、货币、贸易和消费等领域的看法和观点均顺应了国家发展的大势,并引领了未来发展的潮流。其经济思想的前瞻性和突破性远超越同时代的其他经济学家,奠定了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基础,构筑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的起点。

(三)洪仁玕

洪仁玕是拜上帝会最早的参加者之一,后为躲避清政府追捕逃亡香港。在香港期间,他努力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广泛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成为较早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洗礼的先进中国人。1858年洪仁玕离开香港,于1859年春到达天京(即今南京)。处于内讧当中的太平天国政权,急需顶层领导人才。洪仁玕的到来填补了空白,临危受命,在太平天国后期成为领导集团中的重要成员。其著作有《资政新篇》《英杰归真》《军次实录》《诛妖檄文》等。然而其经济思想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其《资政新篇》当中,这是在危难之际,洪仁玕抱着改变“天国”困境的目的,向洪秀全提出的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包括前言和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与刑刑类四部分,涵括了人事管理、移风易俗、政治经济改革主张、司法改革在内的全面的施政纲领。

在提出具体的资本主义发展纲领时,洪仁玕首先确立了自己的施政原则。在开篇中,其提出“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予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然本末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8],即“审时度势”。其所谓“审时度势”就是学习和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是洪仁玕经济思想的中心问题。洪仁玕十分关注西方国家有用于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和工业产品。他强调“以有用之物为宝,如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风雨表、寒暑表、千里镜……,皆有夺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9]为了能够自行生产这些先进工业品,洪仁玕同时提出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兴办各类企事业。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列举了发展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具体方案,主张“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和制造“火轮船”“火船汽船”,修筑四通八达的全国道路网。主张建立“精奇利便”“器皿”的新式工业,主张“兴宝藏”,开采五金、煤、盐等矿藏。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仿照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对近代中国的工业企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谋划,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广泛而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已经开始萌芽,洪仁玕这种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洪仁玕在对外关系上的认识是同其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外国人技艺精巧”,应该“许其通商,……并叫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9]677他列举了周边国家因与其他国家通商而“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买,今也变为富智之邦。”[10]他希望可以同外国平等贸易,在相互交往中建立贸易关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期循序渐进地提升国家科技水平达到国家富强。

洪仁玕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平等贸易和在对外贸易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是应予以肯定的。但其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不足,其默许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与番人并雄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通过经济竞争办法就可以将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出去的想法过于理想化。整体而言,洪仁玕的经济思想中进步的内容是主要的、根本的,其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的要求。《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洪仁玕的经济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在当时远超同时代的其他经济思想家。其纲领虽未及实施,但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三、师夷制夷思想下的初步变革与实践

在全面大规模的洋务运动之前,随着进步经济思想家们对拥抱现代文明的前瞻思考和倡导,社会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和调整。在外部侵略的冲击和内部自发的进步思考的两种力量推动下,传统经济体系开始松动并逐步走向解体,新生现代工商业得以引入并开始创立,在农业、工商业、对外贸易、财政金融等经济领域内,开始出现吐故纳新的发展局面。

(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调整

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业发展虽然仍在传统的格局下发展,但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传统的农业发展格局已渐渐开始松动。当然西方势力主要是深入到城市,在农村广大地区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且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商品化的推进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农民的生产经营中,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已经得到较大提升,传统的耕织结合的模式也逐步开始松动。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以提升。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外国与国内近代工商业对中国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需求随之增加。农村的货币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农民生活中对货币的需求开始增加,生活的困境促使他们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其占比无论是在农产品出口还是国内流通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耕织结合开始松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裹挟其制造的商品一同传入中国,国内市场和生产者、消费者对此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在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面前国内棉纺织手工业依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一些通商口岸附近的乡村地区,逐步出现了家庭棉纺织业的停顿现象。另一方面,国内在棉纺织业中对纺纱和织布的进口也逐年增加,虽然增加的幅度大小不一,但整体而言较鸦片战争以前有所提升。面对冲击,中国传统经济只是有所松动,手工业虽受冲击较大,但在更多的时候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由传统的自给自足走向了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二)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发展

在工商业领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所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更为直接和严重。鸦片战争以后到洋务运动这段时间内,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自办企业虽然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建设浪潮,但与鸦片战争以前已经完全不同,这一段时间逐步酝酿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浪潮,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进行了基础性的探索。

外资企业投资的增长。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建立发展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步开始,早期投资集中于直接为其贸易投资发挥作用的行业,如船舶修造等行业,后期则逐步转向轻工业和其他产业或行业的服务业。鸦片战争后,随着商品贸易和商业企业的增加,与商品贸易直接相关、由外国人创办的航运企业也与日俱增。民族工商企业开始萌芽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势力冲击与先进国人的探索下,中国人也开始创办近代工矿企业。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军事工业开始的,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前瞻思想家们在受到冲击之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主张最为直接地表现在军事领域。从1861年开始,曾国藩就创办安庆军械所,开启军事工业发展的先河,逐步掀起了创办军事工业的热潮。国人在师夷制夷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不断求变、求新,实践中一些企业成为近代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先驱,为后来广泛的、大规模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三)财政金融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仍然沿用传统财政金融体系。财政收入在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增多,财政总体规模得到扩大。在结构上,鸦片战争以前的财政收入是以田赋涉农税种为主,鸦片战争以后,则是以海关税、盐税以及新增厘金为主。在支出方面,日常国家建设支出变化不大,军费支出和赔款支出数额增大。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政府财政职能出现变化,政府财政开始在创办企业、铁路修筑以及通讯设施建设方面有所支出,这在鸦片战争以前是没有的。币制改革开始,传统金融机构走向衰亡。咸丰年间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进行了一系列的纸币和制钱的改革。“户部官票”“大清宝钞”的发行标志着近代货币本位制度调整的开始。受商品化大潮的发展冲击,民间金融活动在鸦片战争以后日益活跃。同时,现代金融机构——银行,开始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作为传统农业社会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票号和钱庄在冲击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票号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逐步走向衰亡,钱庄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时间。但随着外国银行的先后设立以及迅速扩张,钱庄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受到挤压。

总体而言,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在农业、工商业、财政及金融领域的变化调整,虽然缓慢但已经逐步进入轨道,旧有秩序与格局开始松动,新的思想和变革正在孕育,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逐步展开。当然这其中有外国侵略带来的巨大冲击,也有基于师夷制夷的思想觉醒。面对外国疯狂的侵略,国内在经济方面最为根本的应对则是思想的首先觉醒。

四、结论

“任何一种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11],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同样如此。洋务运动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所开启的风气变化的经济事实,既基于以往传统的经济思想,更有赖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寻求真理的现实。鸦片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冲击是激发先进中国人思想转变的导火线,而经过冲击以后,开始放眼世界,深刻地思考反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则是在内部循序渐进的自我调整反应下实现的。在“冲击与反应”“抗拒与接受”的价值张力中,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了自身的松动分解以及向现代化轨道的靠拢。

鸦片战争以后至洋务运动以前的经济思想发展,在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变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虽然受到传统与现代西方经济思潮的双重冲击,但在现代化力量与反现代化力量的相互博弈中,进步力量最终主导了历史的发展趋向。作为洋务运动的思想先导,鸦片战争之后及洋务运动以前的经济思想发展第一次表现出了与传统经济思想有所不同的差异化特征,许多新理论、新学说、新论断开始出现并引领社会风潮。之后的重商主义、实业救国以及国家主义等经济思潮的产生,无不是以此时的经济思想的转变为基础的。虽然在经济思想调整的同时,所进行的具体实践有限,但在面对顽固的封建自然经济而言,这种思想的转变以及在生产结构与体系上产生的松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鸦片战争以来至洋务运动之前的经济思想变革,第一次鲜明地挑战了传统的封建教条,完成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舆论准备,推动了国家走向现代化轨道,构成了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变迁的开端和起点。

[1]李侃.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35.

[2]马敏,彭南生.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

[3]漕费禁给洋钱折[C]//政书:甲集.江苏奏稿:卷八.15.

[4]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C]//政书:丙集.云贵奏稿,卷九:13.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2[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407.

[6]魏源.魏源全集:第12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4:72.

[7]魏源.海国图志[M].李巨澜,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67.

[8]姚家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简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67.

[9]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680.

[10]梁余.中国革命史参考资料精选:上[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36.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责任编辑 陈希红]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Economic Thoughts on the Eve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LIU B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After the Opium War,under the impact of foreign capitalism,the farsighted Chinese begin to emancipate the mind,having the whole world a view.Since Lin ze-xu first opens eyes to see the world,Wei Yuan more profoundly understands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foreign couutries,proposing"learning barbarians'technology to deal with the barbarians",Hong Ren-gan is more distinct in propos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economy.These ideas are projected to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e,industry and commerce,finance and other fields,which have some minor but distinct changes,and lay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kinds of economic thoughts later on,completing the public opinion prepar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modern China;economic thought;embryonic exploration

K253

A

1008-6021(2015)03-0106-06

2015-08-20

刘 斌(1987-),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魏源鸦片战争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THE DRUG WAR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魏源: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漫画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