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斌
作为机关爬格子大军的一员,平常看稿、写稿相对较多,受累于各类稿子不必说,不是局中人难知其中味。从心底讲,我是真心期盼作风转变的清风正气吹来“短实新”,吹散“假大空”。但是,结果还是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现实依然是:“讲话不离稿、汇报不脱稿、座谈不舍稿”。
无怪乎有人说,机关是领导的拐杖。对此我常心生疑问:“没稿怎么搞?”今天就借“不是官话”的场子,吐槽一下稿子江湖的二三事。
1.领导的讲话稿“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给领导写讲话稿,就好比给人烧菜,材质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得对上口味。吃菜有喜欢辣的,有喜欢咸的,还有喜欢甜的;材料有喜欢篇幅长的,有喜欢排比式对仗式的,还有喜欢标新立异的,当然也有喜欢实打实的。有句话讲,讲话稿“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谁的讲话稿,当然得以谁的口味为标准,不然费多大劲也是南辕北辙。
我们A领导,特别喜欢对仗排比,上句话几个字,下句话也得几个字,每个段落的行数也要一样,按这样的框架搭起来,稿子多半就过关了。于是“弘扬”与“提高”搭配,“大力弘扬”就得与“切实提高”搭配,“群众”可以根据需要写成“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我们B领导,喜欢归纳简语,“三个注重”、“四个坚持”、“五个紧紧扭住”,没这些就说你标题“平”、 内容“散”。于是也就少不了凑字数,东拉西扯,生搬硬套。
2.迎检的汇报稿“干得好不如说得好”
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客观存在“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的情况。汇报稿,顾名思义是给上级领导和工作组汇报工作用的,而汇报人一般都是党政一把手,在任命制的大背景下,这个汇报稿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往往既连着领导的“官帽子”,又连着单位的“钱袋子”。
汇报稿大有“学问”、大有“讲究”。即使同一内容,向不同的人汇报也有很大区别,想必爬格子的读者都懂的。
我们有位C领导,每次上级有领导来,都要做足“功课”:这位领导年初制定哪些规划,最近讲过什么话,在哪里提过什么要求,关注什么问题等等,都要搜集整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汇报稿里面有所体现、有所回应,甚至于领导喜欢批评哪些方面,都在材料里先行“自我批评”,上级多次评价我们这位领导“思路清晰”,得到上级的肯定,其进步之快在我们单位数一数二也就不足为奇了。
3.领导的座谈稿“不能全讲真话,也不能全讲假话”
座谈本来是一种宽松的场合,不需要念稿子,可以畅所欲言,大家讲实话报实情、坦诚交流,有利于上级掌握第一手情况。于是工作组但凡只要是来,“座谈”都是保留曲目。一般都是让你谈谈本单位的建设情况、有什么不足和问题,有什么困难和打算等等。
不知何时开始,出了个奇葩规定:座谈会上的发言要先交顶头上级审阅把关。于是,座谈稿应运而生,水到渠成。我们D领导要求,写成绩要把上级带进去,他们也要听“表扬”;写问题不能把上级“卖了”,要多找自己问题;写困难要写上级能帮助解决得了的,他们也要“成绩”。难怪顶头上级要把关,要不然我们把握不准,要是座谈会上放了炮,在工作组面前给顶头上级抹了黑,就算“摊上事儿了”。
4.单位的检查稿“既要承认错误,也要撇清责任”
个人犯了错误,要写检查;单位出了问题,当然也要作检查。谁作检查,当然不是领导,还是我们这帮“作家”。我有句自嘲的话:总是给别人写检查,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难怪比别人“聪明”呢。检查的“学问”和“讲究”,跟汇报材料有得一拼。
首先态度端正,承认错误。这样开头:“……发生在上级三令五申……发生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发生在XXX事情处理后不久……影响恶劣、教训深刻……辜负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诚恳接受上级任何处理”。
然后重点就是撇清责任了。可用这样的句式:“虽然我们认识到……也采取了……解决了……但是工作精力没有统筹好,只注意抓了大项工作、中心任务……”。既是解释,也是掩饰,也是无奈之下的最优选择。指挥棒在那——年头出问题,白干一年;年终出问题,一年白干。
5.单位的经验稿“没有经验,也要创造经验”
单位搞得好,当然要总结经验,既能让其他单位借鉴,更便于本单位领导宣传造势。最好是经验能被报纸刊发,被上级转发。但是有没有经验、能不能出经验,有时候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单位取得的成绩说了算,而是看你单位是哪位领导挂钩,是谁的联系点。联系点要建成示范点,经验当然“必须有”。
前些年,我们机关的教育活动,安排由相当层级的领导挂钩,活动刚部署完,我们E领导就提醒我们,经验材料抓紧准备,下次工作组来就要提供了。果不其然,我们辛苦耕耘一番后,经验“呼之欲出”,然后逐级上交、层层润色,最后如愿转发,皆大欢喜。至于活动实际开展得如何,人家都说“轰轰烈烈走过场,扎扎实实走形式”,可我们这真是还没有轰轰烈烈起来呢。
哈哈,负能量发得差不多了,我也以建设性的态度谈谈稿子中的问题。
稿子需不需要,当然需要;稿子需不需要领导自己写,也可以不需要。稿子本身没有错,稿子传递的是思想、传递的是信息、传递的是方向,但如果总是机关写稿子、领导念稿子;对上汇报要稿子、对下讲话还是读稿子,开个座谈会也离不开稿子,而且从前到后都是机关的事,就会导致机关水平决定领导水平,也容易出现空话套话。结果是秘书决定方针政策,首长处理日常事务,这样领导与机关就错位了。
我了解到“十八大报告”、“两会报告”也有专门的起草班子,但主要领导会与起草组成员多次谈心,谈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定好材料的纲,纲举而目张,然后就是起草组整理、充实、完善,草稿完成后领导都会几次三番亲自修改,这样的材料有血有肉有魂,不仅写的人深受启发、境界提升,读的人也能理清思路、激活思想,为政策落地、工作落实打牢基础。
(摘自《不是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