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杰+++++李慧
摘 要: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动力源、要素构成及组合方式都发生变化,创新人才、创新链条、创新制度环境与创新系统成为发展重点。以天津为例,应以现代制造研发基地为支点,实现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组合型创新驱动:依托“工业4.0”、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推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化;借力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以“开放开源、互促共享”的开放式创新共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培育产学研协整,构建创新的培育、创新、引导三大机制。
关键词:创新驱动;战略选择;新技术革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5)06-0027-08
引言
在“降速度、调结构”的经济常态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为代表,新技术正成为创新驱动核心力量之一,而这种创新驱动有可能替代要素与投资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在此背景下,我国自2012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显然这一战略是具备时代意义的。
这可能意味着发展的动力源、依托的要素构成、发展要素的组合方式、创新发展的支撑体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以新技术背景下天津推进创新发展战略为例,阐述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推进路径,以期对其他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生借鉴意义。
一、 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使用创新驱动概念,由此定义国家经济的四个阶段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并将创新驱动的决定要素归结为企业、相关产业、市场需求、市场要素、政府以及机会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活动沿着“企业-产业-国家”这条产业链发生传递后国家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和增强。我国学者杨燕等、黄宁燕、刘晖等、严成樑等、刘志彪、洪银兴,也分别从技术创新、企业绩效、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及国家战略等层面对创新驱动加以论述。而就创新发展战略而言,学者吴峰刚等、陈曦等则主要从实质内涵、驱动力、实现角度和实现路径等角度论述(参见表1)。此外,罗文认为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1]
综上所述,创新驱动战略在于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生产要素、产业组织、科技制度等发生变化,[3]并形成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导向、产业化方向,[4]推动创新活动、产业全方位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二、 创新驱动战略的新特点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源,也成为驱动零售、金融、通讯、交通、医疗等产业创新与转型的重要手段,从而形成具备互联网特征的创新经济,总体来看,包括以下特征。
第一,新技术革命带来创新驱动,成为创新型经济的增长来源。
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在以科技革命的形式带来深刻的产业变革,以新技术驱动的创新经济成为各国新一轮的发展重点。一是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互联网技术成为创新源,成为驱动新技术产生旧技术改造的普适性技术基础。从企业层面看,对其引入、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过程,形成了应用创新与集成创新过程;从产业层面上看,新技术成为与土地、人才、资金同等重要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发展方式发生变化。二是以互联网技术驱动传统产业再创新成为近期产业创新的主要特点。从创新模式来看,新技术打通的虚拟与实体、时间与空间约束等,形成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从创新方式来看,“跨界发展”、“融合发展”成为创新主题,个体企业创新转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网络协作,创新成为网络化、协同化、全方位的新模式。
第二,开放式创新成为优质资源聚集的新方式。
“开放式创新”这一概念2003年由Chesbrough提出,此后,Hastbacka、Westa、Gallagher、Lichtenthaler等学者将开放式创新归结为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实现技术、组织形式、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存在内外部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内外部市场通道顺畅接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等方面问题。[5]在“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式创新往往表现为以互联网作为手段,形成网络平台,重新聚集科技资源、联合人才资源、汇聚市场力量,最大程度上驱动全球资源配置。
一方面,开放式创新往往通过搭建跨地区、跨部门的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产业俱乐部、技术联盟等平台,或者通过构建提供创新成果需求、供给信息服务、创新成果交易服务的网络平台,形成畅通的技术、专利、知识等流入流出和成果聚集机制,促进国内企业之间、国内企业同跨国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的技术、创新成果的交流、转化和集聚,促进创新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和重新聚集,从而最大程度上驱动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力量聚集。
另一方面,开放式创新要求市场主体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来驱动市场力量的重新聚合。[6]在互联网情境下,“平台型”商业模式作为主要力量,驱动市场主体与供应商、领先用户、配套企业、金融公司等密切协作并获得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反馈,最大程度上驱动市场主体聚集市场力量,从而完成对整个产业组织形态的创新。
第三,全方位创新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导方向。
全方位创新是指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模式创新[7]的全产业链创新,涵盖多个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分散式创新转向覆盖一二三产业、贯穿全产业链的全方位创新成为主要导向,包括:以万众创新创业驱动农村、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以“工业4.0”为导向,驱动制造业向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互联化方向改造;以孵化器、创客社区、电子商务等,驱动服务业向集成化、O2O(online to offline)、平台化方向改造。[8]此外,推动企业和产业内部各个环节创新及协同创新成为重要抓手,逐渐形成由“点”到“链”再到“网络”的涵盖并形成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第四,产学研协同、建立创新生态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机制。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也是驱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培育创新生态则是保障创新驱动的重要条件。[9]一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组织化、制度化合作,打通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转化通道,建立公共人才培养模式、公共研发基金支持,解决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制度问题,完善市场化主导科学研究的风险机制等,将成为扩大创新源、捋顺研发转化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主要方式。二是依托产学研协同,建立公共实验室、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孵化器、数据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组织形式多样、运转效率高、机制灵活的服务体系,营造自主创新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提升创新服务的能级和水平将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生态环境。
三、 天津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与模式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以天津滨海新区高新区为基点,扩大创新驱动的产业和空间范围,将天津整体定位为“创新主体集聚区、产业发展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开放创新示范区”,这将进一步推动天津创新驱动沿着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发展。在此背景下,天津创新驱动战略应遵循产业机构、创新部门、产学研等发展现状及特点,应遵循新常态下“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新发展模式。
(一)天津创新驱动的现状:潜力与制约因素
1.创新驱动布局放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第一,创新驱动战略布局放大,大力度提升创新资源汇聚和创新环境的水平。天津的创新驱动战略将辐射“一区二十一园”、“18个重点产业集群”等,创新驱动的着力点大大增强;引入中关村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财税、人才激励、科研经费等一系列政策,将助推创新驱动方式向“市场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变;加快建设5个京津创新社区,以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协同平台和研发转化基地增强天津创新资源的开放性和京津科技创新的协同性;[10]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基础,覆盖创新转化收益、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等的科技创新政策和环境建设将更加富有活力。
第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科技小巨人企业和“杀手锏”产品正在成为工业体系中的重要支撑,截至201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6万家,小巨人企业达3000家。已有5800多家企业完成了转型升级,实现了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就业增加、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
2.公共创新氛围和创新网络尚未形成
从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数量看,2013年天津市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3家,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说明天津市在科技资源基础力量方面还比较薄弱(参见图1)。
总体来看,天津的创新氛围及环境整体偏弱,创新文化、公共组织、公共技术和公共服务等创新生态缺乏,已成为制约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因素。一是“公共组织”尚未完善,区域企业的上下游关系并不显著,企业主体的创新能力较弱,尤其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机构合作,更缺乏与北京中关村等先进地区建立科技合作网络组织关系等;二是科技金融、科技转化基地、科技中介等“公共服务”尚不能完全支撑创新活动;三是“创新文化”氛围严重不足,尚未形成空间、虚拟空间创新聚集中心等。
3.创新人才、高技术企业等市场主体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从创新产业上看,天津的高技术创新主要聚集在滨海新区,并形成以软件与高端信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从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看(参见表2),在所比较的7个省市中,天津市的各项指标排名都很靠后,说明天津高新技术企业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从创新人才看,创新人才及创新合作网络的建立成为天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一是以“科技小巨人企业”、“京津冀科技一体化”、“滨海新区作为创新城市”等战略为依托,天津的创新型人才及其培养教育、高校创新机构等创新人才基础建设较为完备,创新力量主要来源于大院大所等科研机构,以市场为基础的创新人才相对缺乏;二是对创新人才的正式结联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略显不足,缺乏“企业家俱乐部”、“技术协会”、“行业联盟”、“开放性实验室”、“创新俱乐部”等人才的创新合作网络,这将进一步制约创新战略驱动。
4.创新资源的投入强度较低,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相对滞后
2013年,天津市科技资金投入强度、每千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分别排七省市(参见图2)第五、第三位,创新投入强度相对较低。从创新投入综合强度来看,北京、上海、四川的创新投入强度最高,广东、河北、天津的创新投入强度次之,江苏的创新投入强度最低。[11]
从2013年各地区技术交易情况看,天津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都位列七省市(参见图3)的第五位,技术交易总额相对落后。从输出技术成交额和吸纳技术成交额之比来看,天津(0.85)的比值接近于1,技术输入和输出基本持平,说明本地区内技术水平较低,处于技术吸收阶段。
从各地区拥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数量来看,天津市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量最低,仅为6家,说明天津市的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相对落后,不利于天津市技术交易的发展(参见图4)。
(二)天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
充分考虑国家战略以及天津的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状况,遵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范式,并应解决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弱、创新公共氛围及环境缺失、创新资源投入强度低、创新交易机制缺失等问题,以实现天津从“渐进型”向“革命型”创新驱动转变。
一是以现代制造研发基地为支点,采用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驱动模式。天津的创新驱动战略应遵循新工业革命的技术范式,将以智能化、数据化、互联网为依托的“共性技术的供给型推动创新”和以自主性强、专业细分、个性化的“行业技术进步的需求拉动型创新”两种科技创新方式,作为发展天津市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础。制造业仍是天津创新驱动的重要依托和应对新工业革命的重点领域。因此,天津应以工业创新为主导,以工业创新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和公共创新生态建设,以公共创新带动自主创新。一方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集群为主导,激发产业集群联动效应和高新技术吸附效应,为公共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为目标,依托滨海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红利,以开放式、共享式的科技资源,完善材料研发、模式研制、设备制造、产品生产、对外贸易、金融中介等创新生态网络,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探索一条创新驱动的全新模式。
二是借重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以“开放开源、互促共享”的开放式创新共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从现状看,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构成了我国三大城市创新集群。对于京津而言,要着力加快推进京津冀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打通技术资源的流通障碍为重要任务,强调京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互联互通和科技资源、研发氛围等的开放开源、互借互助,形成首都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与天津现代制造基地相互链接、互促共享的创新共同体,成为天津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
三是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混合型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制度基础,也是创新型城市的内在要求。应紧抓创新驱动战略中“市场主导”和“政府服务引导”的关键环节,尊重市场,聚集市场中金融、中介、人才等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同时,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引导政府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的服务化,为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提供保障和服务。
四、 天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思路与路径
落实天津创新驱动战略,是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资源共享,是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是构建培育自主创新与推动的协同创新的过程。
(一)依托京津冀协同,以开放式创新驱动京津冀科技资源
第一,把握京津科技资源布局特点,找准开放合作的着力点。
一是产业合作以京津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和吸引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落户天津为对接重点,链接和延伸“研发—转化—生产”科技协同链条。二是园区对接以科技园区合作、上下游产业衔接为重点,清晰各园区特色定位,找准京津科技合作对接点,培育创新源和研发转化集聚区。三是抓住科技生态环境共建服务体系,提升天津科技研发、咨询、交易、孵化和转化的服务能力。
第二,以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三大互联网产业为发展重点,促进京津两地间的互补型合作关系。
一是优化京津在跨境电商上的协作关系,培育共同试点,扩大电商突进范围,推进外贸传统优势领域与互联网资源的对接和整合;[12]二是借助京津的金融优势,推动天津在互联网金融的P2P、第三方支付产业对于中小企业的应用和拓展,重点发展基于销售信息的“平台化”小微贷款业务、借贷信息平台业务和支付账户标准化金融产品等;三是均衡京津大数据产业布局,构建大数据资源聚集区,以合作共建大数据交易中心为基础,拓展数据存储、开发、应用产业链条,拓展大数据与京津传统企业的范围与深度。
第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市场主体走向开放式创新。
一是依托京津科技共同体,引入中关村科技研发成果和合作机制,聚集科技创新资源。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中关村科技研发优势,吸引中关村科技研发成果等优质要素转移,借助共建产业园区、共建研发基地等方式,构建“核心技术研发—研发实验与转化—战略产品生产—工程项目落地—龙头企业和配套体系”的产业链,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同时,强化自身研发设计能力,增强开放式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引领全市开放式创新发展。
二是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引入国内外的研发力量,提升天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能力。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高度密集的特征,充分链接和聚集全球的创新资源,共同创造和分享国际化的创新成果。大力开展高端创新团队引进,探索建立官助民办、产学研结合的高科技创新试验体。一方面,推进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战略,引导和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与天津的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到天津创建各种类型的创新平台,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大力开展高端创新团队引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面向国内外引进源头性创新团队,引导高端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落到各类产学研创新平台中,促进开放式创新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打造一批建设起点高、人才水平高、创新产出高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二)加快重点和新兴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第一,将科技创新融入天津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天津制造业、科教资源等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天津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结合,把培育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作为创新重点,将创新成果变成现实产业活动。
一是,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创新链条,在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领域,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智能制造”为目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高端科研团队,改造产业制造流程,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
二是,充分挖掘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改进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主体。
三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应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一方面,力求掌握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创新驱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创新制造方式,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依托制造业科技创新,以制造业的服务化为导向,推动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创新制造方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软性制造。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拓展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逐渐从硬件向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等产业环节转化。天津应抓住此趋势,从软件、服务产生附加值的角度去发展制造业,即以软件为主导,拓展服务、解决方案业务,通过所销售硬件产品的维护等售后服务、各种后续服务,对服务、解决方案进行行业标准化或销售咨询化,以此获取更多附加价值,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二是柔性制造。从群体到个体,由以规模化为对象的量产制造生产,转向发展以定制化为重点的多种类小批量制造。顺应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制造业必须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柔性的定制化服务,凭借优越的设计,与大量生产形成差异化竞争,形成大规模定制。天津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小企业的发展应跟上柔性定制化服务的潮流,催生一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工程高效化、专业性的小规模手工制作的制造业。
三是互联制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制造的过程与市场信息之间的交互,推动产业向按需制造、定制制造发展。一方面,引导企业建立信息平台,不断地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中获取相关信息,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利用消费者信息反馈和大数据解析,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拓展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推行智能制造过程,能够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快速重组、动态协同等实现制造资源的快速配置,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缩短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增加市场份额。
第三,推进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创新及协同创新。
重大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要经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也须以关键环节创新为引领和带动。因此,应着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推进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创新及协同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到天津市重点和新兴产业向创造转变的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形成由“点”到“链”再到“网络”的、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间试验、商品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三)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的创新体,构建创新生态
产学研协同的根本目的是创新。相较而言,新技术背景下的创新生态更为丰富,产学研协同创新也必须与新技术革命相适应。
第一,改善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丰富创新主体。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对于人才结构和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深刻的。对天津来讲,从人才结构来看,不应把创新主体仅聚焦于科学家、科研人员等,还应聚焦于创业者和企业家,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从教育体系来看,应顺大势注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科技研发的学科边界模糊特征,注重培养交叉学科,提高原始创新水平,也应建立培养适应新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强化工业设计、物流管理、软件开发等适应新产业组织方式的人才。
第二,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创新氛围形成。产学研协同是创新的重要组织方式,是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因此不仅仅包含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业主体,还包含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和非营利性组织等辅助性要素。[13]
总体来看。理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产业的关系,疏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发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增强科研机构与市场研发创新的对接能力。一方面,借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效仿中关村建立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义务及相关制度,规范科研人员产权制度,疏通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引导市场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平台,构建产学研创新共同体;另一方面,引入服务型政府概念,鼓励天津与国内外制造业建立公共实验室、技术联盟、产业联盟等,引导企业主体、企业与高校、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建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科技基金、孵化基地,为天津创新驱动战略创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文. 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及其效率评价[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62-63.
[2]肖文圣. 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及驱动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3):35-38.
[3]严成樑, 胡志国. 创新驱动、税收扭曲与长期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13, (12):55-67.
[4]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8/19/c_126887271.htm,2014-08-19.
[5]高良谋, 马文甲. 开放式创新: 内涵、框架与中国情景[J]. 管理世界, 2014,(6):157-169.
[6]葛秋萍, 辜胜祖. 开放式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 科研管理, 2011,(5):43-48.
[7]专访黄少萍: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破解新常态发展难[EB/OL].http://house.ifeng.com/detail/2015_05_21/50400554_0.shtml,2015-03-03.
[8]李海舰, 田跃新, 李文杰.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10):135-146.
[9]洪银兴.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5-12.
[10]曲宁,李文君,虞冬青等. 走进新常态[J]. 天津经济,2015,(1).
[11]王金杰,王庆芳. 京津科技资源布局特点与合作对接的着力点——北京科研院所及中关村调研报告[J].天津经济,2015,(1).
[12]徐永慧,周立群. 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天津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大重点[J].天津经济,2015,(2).
[13]陈劲. 创新战略:未来五年路径[J]. 瞭望,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