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利 高芳 张凤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地质专业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就业形式、生源结构和专业设置变化等一系列现状,分析了本科教学面对的新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质量有所下滑等问题,通过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可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稳定教学环境等提升教学活动的举措。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83-03
一、地质专业高等教育当前所面临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的就业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低谷期,随着2000年至今我国能源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时期,就业情况转好。当前整体上地质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较好。但随着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和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地质科技工作人员就业整体日趋饱和(如图1)。
传统的地质专业多以学科体系为基础进行设置,如地质类院校常多下设“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专业。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除了以找矿为主要目的资源勘查领域外,工程建设领域、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对地质科技人员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很多地质类院校调整了专业结构,设置了面向工程地质领域,环境地质领域的新专业。地质专业的高校教师,将面临高校地质专业本科教育的新挑战,需要地质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对今后的地质专业本科教育的未来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变革时代的意识形态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冲击。当前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思维观念多元化,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也难免受到影响。整体而言,“静心求学”的学生比例下降。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奔着怎样谋取一份好工作,怎样能混得一张文凭。越是看重学习带来的效益而不重视学习过程本身,学习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另一方面地质专业的专职教师在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往往还要进行繁重的科研工作,申报各类基金项目,完成横向科研课题,使其难以“挤出时间”潜心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有时“疲于应付”,自然导致教学水平相对有所下降。虽然许多高校也有评教系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等“利器”,但更多的时候也无奈于前师生之间“利益均衡”的博弈,这也折射出社会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功利主义的思想状态。
2.相对落后的教学水平和与不断提高的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地质类专业课往往实践性较强,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践。而当前的地质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相对落后。现今科技迅猛发展,地质学科本身也迅速发展、变革,表现为:其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如空间探测技术,极端实验条件下的分析测试技术,新的地质年代分析测试技术等的不断涌现。其二,地质学在环境减灾、工程勘察、资源勘探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一些新型的边缘学科,如环境地质,计算机地质,数学地质等的出现和发展。地质学本科教育处首先尚不能将这些“新内容”、“新方法”及时准确的融入进教学当中;其三,高水平的地质类专业新教材还是相对匮乏,许多新教材是对老教材的整合和汇编。
3.单一教学方式与“重口味”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地质专业招生形式除了“全日制本科招生”,还出现了“单考单招”、“委托培养”、“卓越工程师”等多种培养对象,使得地质专业的授课对象的生源结构变得较为复杂,对知识的需求也有差异。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影、视等传媒强烈的刺激和冲击着人们的感官。相形之下,当前地质类本科教育教学所采用的大课堂板书教学、单一的多媒体汇报式的展示等教学方式则难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虽然当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在高校较为普遍,但多媒体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教师讲解与课件内容配合程度并不高;多媒体软件的许多功能并没有充分利用,不能满足学生“重口味”求知需要。
三、办法举措
导致地质专业教学效果下滑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需要在多个环节进行综合整治。
1.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之本,地质类院校应以培养能服务于工、矿企业,科研院所所需的科技人才,发挥其社会职责。在当今社会追求“利益”、看重“绩效”的氛围中,应该“反其道”,放慢“步调”,强调“质量”;端正学术思想,净化科研氛围。并以此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功用。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高等教育对地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适时向地质应用领域转变。一方面,除了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合理安排专业课,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科研习惯、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有专家提出在本科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当下不少高校也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国家创新计划”、“挑战杯”等课外科研活动。种种举措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3.改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质学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改善、优化授课方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师的知识储备、人格魅力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可针对地质专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地质作用发生的时间、空间跨度大、地质知识复杂且以描述为主等特点,单向传授式教学方式往往效果欠佳,而若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则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具体的方法如:“案例式”互动教学法、“情境式”互动教学法、“知识构建”互动教学法等都可以借鉴。
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一方面,地质专业历来重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地质专业各级各类实验室,强化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物尽其用”,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使课件“形式”—“内容”—“讲授”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张平松,桂和荣,严家平.加强地质专业实践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6):45-47.
[2]缪秉魁,吴志强,冯佐海强.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桂林理工大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2,28(5):15-18.
[3]李德营.工程地质专业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方法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4(9):60-61.
[4]乔伟,孙如华.工程地质专业杭州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7).
作者简介:钟红利,女,讲师,主要从事油藏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