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牙与离体牙在根管治疗术教学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2015-12-15 18:48李月恒杨正艳王飞周智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9期

李月恒 杨正艳 王飞 周智

摘要:根管治疗术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前教学内容中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根管治疗术临床前期教学中模型牙、离体牙根管预备及充填情况的比较,分析根管治疗术实验教学中使用离体牙及仿真模型牙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合理地将仿真模型牙、离体牙结合应用,促进对根管系统的认知和对根管治疗术基本步骤的初步掌握,提高根管治疗术实验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模型牙;离体牙;根管治疗术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74-02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髓根尖周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操作技巧性很强;需要操作者对牙体解剖结构有良好的掌握,才能够顺利建立根管直线通路,彻底疏通并有效清理根管系统中的感染物质,从而实现根管系统的严密充填封闭。根管治疗术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根管治疗临床前期教学中,选择适合的牙齿或牙齿代用品并准确模拟临床状况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应用包埋在石膏模型中的离体牙,但离体牙的解剖变异大,且来源受限收集困难,并不利于本科生的学习应用。目前高分子材料制作的模型牙具有规格统一、操作简便、便于学习应用等特点,高分子材料的仿头模模型及模型牙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期教学中。树脂透明牙模型具有直观的优点,但操作在口外环境直视下进行,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

为探索根管治疗术临床前期教学中适宜的根管模型,我们在部分学生中分别应用根管模型牙及离体牙进行操作培训,并进行评估以便为教学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透明根管模型牙24颗,由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提供,分别为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双尖牙、上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一磨牙各6颗,均置入相应的仿真牙列模型备用。

(2)离体牙模型:选择拔除后较完整的人离体牙24颗(上前牙6颗、双尖牙6颗、上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一磨牙各6颗),用戊二醛浸泡消毒处理后,按照牙位依次置入标准橡胶阴模内,缓慢注入石膏并置振荡器上振荡防止气泡产生,60分钟后石膏硬固后脱模备用。

2.方法。6名学生分别使用固定在仿头模型上的4颗模型牙和4颗离体牙进行开髓、牙髓摘除、根管预备和充填,并采用拍摄术中、术后X线片法对模型牙、离体牙的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情况进行评价。

3.操作顺序。操作按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依次为模型上颌中切牙、离体上前牙、模型上颌第一双尖牙、离体双尖牙、模型上颌第一磨牙、离体上颌第一磨牙,模型下颌第一磨牙、离体下颌第一磨牙;分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两步完成根管治疗。使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试尖后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术前、试尖及根管充填后均摄X片。

4.分别计算每颗牙齿学生所花费的开髓时间、标准开髓洞型数量及比例、根管疏通率、根管预备花费时间、根管充填所花费时间,以评价应用模型牙及离体牙的教学效果。

5.根充结果评价:根管充填情况依据X片进行评判,评价标准[1]为:恰填:充填物严密封闭根管,并距解剖根尖孔0.5~1.0mm;欠填:充填物之间或充填物与根管壁不密合,或充填物距解剖根尖孔大于1.0mm;超填:充填物与解剖根尖孔的距离小于0.5mm,或充填物超出解剖根尖孔。

6.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6名学生共充填模型牙根管54个(前牙6根管,双尖牙12根管,磨牙36根管)、离体牙根管63个(前牙6根管,双尖牙12根管,磨牙45根管),充填结果及预备及充填情况见表1。

同一牙位进行比较时,模型牙相对于离体牙所用开髓时间短,所制备的标准开髓洞型比例相对较高;应用模型牙进行根管预备所花费时间及根管充填时间均少于离体牙所费时间。经t检验,各项指标在模型牙与离体牙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对6名学生应用仿真牙、离体牙根管充填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模型牙根管恰填比例(25/54,46.30%))虽高于离体牙(22/63,34.92%),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牙齿欠填率、超填率则均有统计学差异。

三、讨论

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课教学外,实验课教学是重要环节。以往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学中,常常是手持离体牙进行口外操作,与临床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无法让学生体会操作中的体位调节、支点运用、前后牙位及上下颌位的变化,照明及口镜操作也得不到训练。这导致了实验课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部分实验课虽然使用离体牙灌注全口模型口内操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牙齿保存技术的提高,符合学生实验练习需要的离体牙收集越来越困难。因此,将离体牙与标准化的模型牙结合应用于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2]。

恰填是确保根管治疗术远期疗效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根管充填情况分析发现,模型牙、离体牙的恰填率均不理想,同一牙位模型牙的恰填率模型牙略高于离体牙,但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牙的欠填率、超填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在仿头模型上操作不够熟练、对根管充填标准掌握不够准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所使用的牙齿相关:模型牙根管较粗而直、根尖孔大而缺少生理性根尖孔狭窄区,这些特点往往导致模型牙根管超填率较高;而实验教学中离体牙多选择相对完整的离体牙,这类牙齿通常是来源于老年人因牙周病拔除的患牙,多数牙齿根管发生钙化而纤细且弯曲,学生进行根管预备相对困难,往往不能顺利达尖,故而离体牙的欠填率相对较高。

模型牙与天然牙大小一致,可方便地安装在仿头模上;仿真模型牙的硬组织部分设计成牙釉质和牙本质两种质地,硬度与天然牙较为接近;模型牙通常具有清晰、典型的髓腔结构和根管系统。模型牙髓腔的髓室壁还可使用染料进行染色,可方便而清晰指示根管内壁所附感染物是否清除完全,从而使得操作具有良好的统一性。

仿真模型牙具有操作简便、标准统一、便于学习掌握的特点,仿真模型牙的应用为学生在教学实验室中模拟口腔环境进行临床前操作训练提供可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相对于离体牙上操作时间,在模型牙上完成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三项操作的时间均有明显缩短;而模型牙上标准开髓洞型比例、根管疏通比例均高于离体牙。这提示学生在模型牙上进行根管治疗术的操作练习可能会较离体牙相对更为容易些[3]。

当然,模型牙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模型牙是由高分子材料制造,物理机械性能方面并不能完全模拟天然牙釉质和牙本质,从而影响学生进行牙体预备窝洞及根管预备扩挫时的真实手感;而模型牙的髓腔、根管的设计相对粗大,根尖1/4形态多不完整,没有根尖区生理性缩窄,缺少正常根管的弯曲和狭窄,常常影响学生对髓腔、根管形态和根管变异的正确认知,无法准确把握根管预备的工作长度,从而使根管治疗术的训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于模型牙的髓腔结构、根管形态较为标准,更易于帮助学生对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根管治疗术基本步骤;相对而言在离体牙上进行根管治疗术操作则复杂性及难度较大。因此,建议在使用仿真模型牙训练后再进行离体牙练习,则更接近临床实际,使学生能较为真实的感受牙釉质、牙本质硬度,初步感知根管系统形态和变异,弥补模型牙结构简单手感差等缺点,并复习操作步骤,掌握治疗要点,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根管治疗术实验教学选用何种牙齿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应用模型牙的同时配合使用离体牙,可以有效弥补模型牙及离体牙各自的缺点,促进学生对根管系统的认知和对根管治疗术基本步骤的初步掌握,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chaeffer MA,White RR,Walton RE.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obturation length:a meta-analysis of literature[J].J Endod,2005,31(4):271-274.

[2]dos S Luz D,de S Ourique F,Scarparo RK,et al. Preparation time and perceptions of Brazilian specialists and dental students regarding simulated root canals for endodontic teaching:a preliminary study[J].J Dent Educ,2015,79(1):56-63.

[3]Tchorz JP,Hellwig E,Altenburger MJ,et al. Teaching model for artificial teeth and endodontic apex locators[J].J Dent Educ,2013,77(5):626-629.